首頁 江蘇要聞 融媒産品 訪談 資訊動態 推廣
新華網 > > 正文

江蘇在全國各省區率先啟動家庭農場立法

2023年05月30日 07:46:45 來源: 揚子晚報

  原標題:立足“小切口”,做到“真管用”

  江蘇在全國各省區率先啟動家庭農場立法

  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29日上午舉行第一次全體會議。記者從會上獲悉,江蘇在全國各省區率先啟動家庭農場立法,立足“小切口”,力求“真管用”,力圖為國家層面立法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江蘇方案。

  江蘇現有家庭農場已達16.8萬家 江蘇省農業農村廳廳長季輝介紹,2013年家庭農場首次被寫入中央一號文件以來,江蘇家庭農場快速發展,目前全省納入名錄管理的家庭農場已達16.8萬家,各級示范家庭農場近2萬家,其中省級示范2855家。全省家庭農場土地經營面積近2200萬畝,佔承包土地流轉面積近7成,家庭農場已經成為農産品穩産保供的重要力量和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創業平臺,成為現代農業經營體係中的基礎與核心。 “盡管如此,江蘇家庭農場仍然處于發展起步階段。”季輝坦言,當前江蘇絕大多數家庭農場實力不強、經營管理粗放,制定出臺條例,有助于強化政策保障,營造關心支援家庭農場發展的良好社會氛圍,促進我省家庭農場從增量向提質轉變。 依法取得五年以上土地經營權的,可以申請確權登記 為了做好家庭農場立法,省人大常委會開展了廣泛的調研,收集和梳理各方面立法意見建議360余條。調研中基層普遍反映,要繼續充實完善促進發展的具體措施,推動對家庭農場的精準扶持。 在此背景下提交審議的《江蘇省家庭農場促進條例(草案)》更加突出問題導向,立足“小切口”,力求務實管用。 記者注意到,針對一些地方土地租期較短,影響家庭農場發展預期問題,草案明確農業農村部門應當採取措施穩定土地經營權流轉關係,引導流轉雙方在承包期內簽訂中長期流轉合同;家庭農場依法取得五年以上土地經營權的,可以申請土地經營權登記。 針對設施用地緊缺問題,草案明確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對家庭農場用于集中育秧、倉儲、晾曬烘幹、冷藏保鮮、農機放置、農産品初加工等的設施用地,以及發展休閒農業、鄉村旅遊等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用地給予統籌支援安排。 針對家庭農場融資難融資貴問題,草案還明確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鼓勵和支援金融機構針對家庭農場開發和推廣低門檻、低成本、易申請、高效率並與農業生産周期相匹配的流動資金貸款産品、中長期貸款産品,完善信用建檔評級,增加對家庭農場的首貸、信用貸。

  優先保障糧食類家庭農場的合理用地需求 草案進一步突出要素保障、糧食安全與高品質發展。 目前江蘇從事糧食種植的家庭農場6.6萬家、土地經營面積超過1600萬畝,分別佔全省家庭農場總數和家庭農場土地經營總面積的39%和73%,糧食種植類家庭農場是江蘇數量最多、貢獻最大的家庭農場群體。為了服務糧食安全大局,草案中多個條款都體現了對糧食種植類家庭農場的傾斜。比如,鼓勵和支援家庭農場種植糧油作物;探索建立糧食規模經營土地經營權流轉租金合理形成機制,保障合理種糧收益;優先保障糧食類家庭農場的合理用地需求等等。 在財政稅費、用電用水、基礎設施建設、表彰獎勵等方面,草案也明確了對家庭農場的相應支援保障措施。此外,草案還規定,鼓勵家庭農場的經營者通過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或者繳納較高檔次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等方式提高保障水準。

  家庭農場,活力十足

  記者探訪

  “90”後、海歸,這兩個標簽讓人很難把曹小威與農業聯繫起來。曹小威説,自己在留學時看到國外現代農場的經營模式很受觸動,2015年,他回國認認真真做起了新農人,在南京江北新區盤城街道流轉了300畝土地,成立了藝萍家庭農場,種植草莓、葡萄、桃子等水果。 “馬上桃子就要熟了,正趕上端午節,預定禮盒的客戶特別多,也有家庭預約來採摘的。”這幾天,曹小威密切關注著桃樹的成熟情況,準備在節日前集中出一批貨。 8月上市的葡萄也要重點關照,好在農場已經完成了第一期智慧化改造升級,大棚裏的溫度、濕度、光照等數據的監測以及噴淋等工作,通過手機就能操作,省時又省力。藝萍家庭農場正在申報智慧農業項目,通過後,能拿到一筆不小的財政補貼。曹小威告訴記者,每次關于農業的獎補政策出臺,街道就牽線指導他申報。此外,省、市、區、街道各級農技部門每年都會針對家庭農場主組織各類技術培訓,農場享受到了不少政策紅利。 滁河畔的南京市浦口區名文家庭農場裏,顆粒飽滿的麥穗已經轉黃,馬上就要收獲。小麥收割後緊接著就要插秧種水稻,農場主邵名文一邊準備收小麥,一邊安排著水稻育秧,異常忙碌。 名文家庭農場2013年挂牌,是最早一批挂牌的家庭農場。邵名文告訴記者,他種植水稻幾十年,成立家庭農場後,除了享受原有的農業普惠性補貼,在購置農機等方面也能得到補貼,同時作為經營主體更方便貸款,各方面的政策支援讓農場發展得越來越好。如今,除了自己流轉的380畝土地,邵名文還聯合周邊種植大戶成立合作社,從種水稻、賣稻谷延伸到稻米的加工、銷售,合作社的“名文”牌大米因為還原了“小時候的味道”,多次獲得省市各類評比金獎,如今已經在南京乃至全省打響品牌。(劉麗媛 石小磊)

【糾錯】 [責任編輯: 王玥 ]
新華網客戶端
010070080010000000000000011111131129655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