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數智賦能 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
近年來,江蘇各地因地制宜、大膽探索,以數字化賦能鄉村産業發展、鄉村建設和鄉村治理,數字應用場景不斷拓展。
2020年11月,江蘇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關於高質量推進數字鄉村建設的實施意見》,提出到2025年數字鄉村建設走在全國前列,到2030年初步建成數字鄉村。
數字化給農民的生産生活帶來了哪些變化?數字鄉村相關改革試驗任務實施情況如何?近日,本網深入南京浦口、鎮江句容和宿遷泗陽等農村改革試驗區,實地感受江蘇在鄉村數字經濟和鄉村數字治理等方面的重點探索。
南京浦口:手機養蝦,數字産業成為富民新路徑
路邊豎着氣象監測設備,水下埋設了傳感器,投餌用上了無人機……在南京麗銘農業生態發展有限公司1200畝的養殖基地裏,16 個大小一樣的長方形塘口,被各種數字化、智能化設備“武裝”,這是永寧街道青蝦産業探索數字化路徑的“試驗田”,也是浦口國家數字鄉村試點區建設項目數字水産示範點。

浦口永寧街道青蝦養殖場
“通過溶氧值、pH 值、水壓、溫濕度等相關的監測傳感器,我們在手機上就能看到監測的各類數據,農戶足不出戶就能掌握養殖場的實時信息。靠數據分析、信息指令進行‘指尖操作’,而不再憑經驗去養殖。”南京麗銘農業生態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趙有志&&,在這裡,養殖青蝦一部手機就夠了。
“這些數字智能化設備能為青蝦保持穩定的生長環境,因而農戶就更有底氣加大養殖密度了,現在青蝦畝産量能達到了 260 斤,比十年前高了一倍多。而且青蝦個體大、品質好,銷售價格也提高了。”趙有志説。
傳感器採集到的數據,上傳到系統後,可以實現自動預警以及自動控制,不僅大大地提高了養殖戶的勞動效率,同時,數字智能化觸感控制系統也減少了産供銷成本。
在永寧青蝦透明農場示範基地,我們了解到,聚焦青蝦産業發展實際需求,圍繞“産、加、儲、運、銷”全産業鏈,通過生産、流通、消費全環節數字化,可實現節省養殖人工成本15%以上,倉儲加工物流配送成本20%以上,養殖收益增加15%以上。

浦口數字鄉村大數據中心
南京市浦口區農業農村局數字鄉村專班負責人王婷&&,浦口區高度重視數字鄉村建設,成立了由區委、區政府黨政一把手任組長的試點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和工作專班,建立常態化跨部門聯絡協調工作機制。2020年至2022年期間,全區數字鄉村建設累計投入達13.4億元,南京國家農創中心引進趙春江、鄒學校等多個院士團隊,聚集南京農芯、阿農、佳格等一批數字農企,為數字鄉村建設提供技術支撐和應用場景開發,目前已經取得積極成效。
鎮江句容:一物一碼,數智改造賦能特色農業高質量發展
在句容市白兔鎮徐村草莓種植示範基地的實驗大棚裏,玻璃溫室物聯網系統顯示屏實時顯示大棚裏各種數據。通過顯示屏,不但可以實時監測大棚內草莓生長環境,還可以通過360度全景攝像頭監控記錄農戶的每步操作。由於全程實現了數字化改造,消費者在購買草莓時,只要掃描二維碼,就可以實現全程溯源。

句容徐村草莓種植示範基地
“傳統種植容易産生病蟲害,影響草莓的産量和品質,數字技術的運用讓句容草莓的品質和市場競爭力不斷增強。”鎮江市草莓協會會長唐山遠&&,對草莓大棚進行數智化改造後,配套了水肥一體化、草莓根部水加熱、環流風機等新型智能化設施,農戶通過白免鎮智慧農業平台手機App進行掌上控制,不僅讓草莓生産與管護變得更加高效,果品産量、口感也有了明顯提升。
近年來,句容將示範區作為農業數字化“先行區”,構建農業物聯網示範應用體系,從園區農業環境監測、綜合管理、現代設施、農業物聯網信息資源管理技術體系等,促進示範園區全方位提檔升級,打造成主導産業突出、數字裝備先進、輻射帶動強的智慧農業園區,全面提升農業數字化水平。據悉,目前句容已建成江蘇省句容現代産業示範園智慧農業平台,數字化應用覆蓋核心區面積達3000畝,進入示範基地農戶達3500戶,從事數字化高效農業的農民人均收入超過35000元。

句容徐村草莓種植示範基地
“今年句容市剛剛入選了第二批江蘇省數字鄉村試點地區,目前應用場景還不夠豐富,但通過幾個示範基地的打造,讓農戶看到了數字鄉村建設未來的美好場景,後期句容市將繼續強化數字鄉村應用場景建設和投入。”句容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夏前德&&,推動數字鄉村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大勢所趨,更是實現高質量鄉村振興的“加速器”。句容市將積極搶抓數字鄉村試點建設機遇,利用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建設綠色智慧農業、綠色智慧鄉村,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提升新農民數字技能、提速鄉村振興步伐。
宿遷泗陽:一圖知全貌,鄉村治理開啟“雲”聯結
走進宿遷市泗陽縣城廂街道卜湖社區,社區乾淨整潔、鳥語花香,載有AI智能分析功能的高清攝像頭和自動語音播報設備等智慧應用讓人眼前一亮。
“在我們社區,要是有人在門前亂堆垃圾、亂貼亂畫,就會被智能攝像頭抓拍自動上傳管理系統,相關人員還會同步收到語音提醒。”卜湖社區一位居民向調研組介紹,社區實現了AI 智能分析攝像頭、智慧語音播報喊話等設備全覆蓋,實現了垃圾落地提醒、亂停亂放遠程喊話、政策通知播報等功能,這些設備的廣泛應用,極大地改善了村居環境。

數字化改造後人居環境整治對比圖
此外,居民們還能通過“我的泗陽”APP,進入數字鄉村應用板塊,既可以發布訴求信息,實現網上“接訴即辦”,也可以利用“網上投票表決”功能,讓身居外地的居民也能“線上”參與社區治理。
“在‘我的泗陽’客戶端主要有美麗鄉村、三務公開、小村説事、便民清單等 8 大板塊,幹部端有積分上報、積分審批等功能板塊。”泗陽縣城廂街道卜湖社區支部書記袁亮介紹,數字鄉村“雲上辦”一端連着居民,一端連着幹部,切實讓群眾少跑腿,數據多跑路,不斷提升群眾滿意度及基層幹部工作效率。
為實現“大事不出鎮、小事不出村”,泗陽縣城廂街道聯合科技公司,啟動了數字鄉村建設,積極拓展便民服務內容,成功探索搭建了“1+3+6+N”的數字鄉村建設模式。袁亮介紹,“通過‘鄉村治理大腦’,卜湖社區實現了‘一圖’知全貌、‘一屏’優環境、‘一卡’促分類、‘一碼’管積分、‘一芯’智預警、‘一網’雲聯結等,使手機端成為社區居民的‘掌中寶’、後台端成為社區幹部的‘減壓閥’。”(虞啟忠 楊升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