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江蘇要聞 融媒産品 訪談 信息動態 推廣
新華網 > > 正文

蘇州首部科技創新綜合性法規七月起施行

2023年05月14日 08:57:09 來源: 新華日報

  原標題:蘇州首部科技創新綜合性法規七月起施行

  法治護航,激發科技創新更大活力

  5月11日,蘇州市人大常委會召開宣傳貫徹《蘇州市科技創新促進條例》新聞發布會,有關部門對《條例》進行解讀並介紹落實舉措。《條例》將於今年7月1日起施行,共11章70條,一方面以法律條文的形式,把蘇州推動科技創新的成功做法予以固化;另一方面瞄準蘇州緊迫需要和長遠需求,明確科技創新的突破方向。

  作為蘇州首部科技創新綜合性法規,《條例》的制定實施,是蘇州以法治手段推動科技創新的一項重大舉措,對蘇州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在科技自立自強上走在前列具有重要意義。

  一直以來,蘇州把科技創新擺在發展的突出位置,依靠雄厚的産業基礎和向縱深推進的科技體制改革,大力布局創新載體,延攬天下英才,培育創新主體,持之以恒構築創新資源薈萃的“強磁場”。截至2022年底,材料領域“國之重器”蘇州實驗室掛牌組建,蘇州科技創新布局實現歷史性突破;C9高校全部在蘇州實現重大布局,名城名校“雙向奔赴”的發展佳話越寫越精彩。集聚各類人才363萬人,其中高層次人才37萬人;擁有境內外上市企業241家,其中創業板上市企業49家,列全國第三;高新技術企業1.34萬家,列全國第四。

  “即便科技創新工作勢頭強勁,但提升城市科技創新綜合競爭力是一項長期工程,需要持續發力、久久為功。”蘇州市副市長張橋説。尤其是踏上新征程,面對數字經濟時代産業創新集群建設的全局性戰略,以及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産業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區的長遠性目標,蘇州唯有拿出更新的思路、更大的力度,方能更大程度激發全社會創新活力,釋放創新動能。

  “立法,能使科技創新的‘關鍵變量’轉化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蘇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黃靖説。《條例》圍繞科學技術研究、科技成果轉化、科技平台載體、科技金融服務等8個方面,創新一系列制度設計,着力營造一流科技創新生態,提振創新主體發展信心,讓廣大企業、科研人員放心去幹、勇敢去追。

  從起草到公布,《條例》的&&歷時一年半,不僅與上位法規嚴謹銜接,還吸收借鑒深圳、上海等先進地區科技立法的實踐經驗。例如,《條例》第六十二條提出,蘇州市、縣級市(區)人民政府應當成立由科技、産業、投資、法律、財稅、知識産權等高層次專家組成的科技創新決策諮詢委員會,建立科技創新決策企業諮詢制度。這一項,便是借鑒深圳的做法。

  “由具備專業科學技術知識和經驗的‘大咖’構成的科技創新決策諮詢委員會,充當決策者‘外腦’‘高參’的作用,是提升重大科技創新決策科學性、民主性和權威性的重要途徑和方式。”蘇州市科技局黨組書記、局長徐積明説。當前,蘇州正着手籌備設立科技創新決策諮詢委員會,制定行之有效的框架章程,把委員會建設成為蘇州科技創新決策的“導航器”,通過各行各業專家學者群策群力,為推動蘇州科技創新建言獻策。

  除了對上銜接、橫向借鑒,蘇州還以問題和需求為導向,力爭以機制突破促進科技創新,用改革攻堅一個個“頑瘴痼疾”。

  作為《條例》核心條款,第二十條規定,利用財政性資金設立的高等學校、科研機構獲得的職務科技成果,應當將不低於80%的轉化收益作為對研發和成果轉化作出主要貢獻的集體和個人的獎勵。這遠高於國家規定的“不低於50%”和我省規定的“不低於70%”的標準。

  “該條款十分契合科研人員的真實需求。”中科院蘇州醫工所成果轉化處處長王昇&&,很早以前科研人員只拿“死工資”,産出多少成果以及有多少成果經轉化後被應用到國防、民生等領域,與大家關係不大。蘇州提高獎勵標準,不僅讓符合規定的科研人員靠“本事”拿到更多獎勵,有利於高校院所引進人才,還將在全市範圍內形成正向激勵的氛圍。

  《條例》第三十一條明確支持本市龍頭企業、科技領軍企業牽頭與高等學校、科研機構以及其他組織組建創新聯合體,承擔重大科技項目,合作開展産業關鍵共性技術攻關。這讓正在申報創新聯合體的牽頭單位由衷高興。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任何一個行業都是這樣。”蘇州旭創科技有限公司總裁助理李華英説,以法條形式固化創新聯合體建設對科技創新的促進作用,無論對龍頭企業還是中小企業都是重大利好。眼下公司正聯合上下游企業及高校院所,組建光通信創新聯合體,合作研發、互利共贏,開闢産業新賽道。

  “立法,是更頂層的法治保障,也是營商環境的最高層次。”《條例》起草專家組成員、蘇州科技大學教授王世文認為,蘇州首部科技創新綜合性法規,明確了規則、劃出了底線,涉及面廣、內容豐富,構建起相對完善的科技創新法治體系,從制度層面為蘇州樹立創新型城市標杆,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産業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區提供了法治保障。(徐瑞雅)

【糾錯】 [責任編輯: 沙佳儀 ]
新華網客戶端
010070080010000000000000011111371129612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