淚別天使!3歲男童離世捐獻器官幫助6名陌生人
原標題:雖然他只來人間46個月
父母捐娃器官 幫助6名陌生人
雖然只有短短46個月的生命,但他也曾經給這個家庭帶來許多歡樂……5月8日上午,在淮安市第一人民醫院手術室外,朱爸爸與朱媽媽口未開、淚先流——他們3歲多的兒子朱軍突發腦出血,醫生也無回天之力。為了能讓兒子以其他方式感受這個世界,也為了挽救更多人的生命,朱爸爸與朱媽媽主動要求捐獻兒子的器官,並於當天上午7時完成手術。孩子的肝臟、腎臟以及眼角膜等器官,將移植到6名患者身上。
最後一句話:媽媽抱一抱
5月5日,看似平常的日子,但對於朱媽媽來説,註定此生難忘,因為,那天兒子朱軍留給她一句“媽媽,抱一抱”後,就再也沒有開口説過一句話,直至搶救無效離世。
在經過情緒調整後,朱媽媽告訴記者,5日下午3時30分許,她接幼兒園小班的兒子放學回家途中,孩子還有説有笑。到家後,兒子突然説頭暈、頭疼,並撒嬌地説了一句“媽媽,抱一抱”。“抱一抱、哄一哄,也許會好點。”朱媽媽説,就在她抱起兒子瞬間,孩子開始嘔吐不止,她在擦拭嘔吐物的同時,手忙腳亂地給老公打電話。
“進家門發現兒子已處於嗜睡狀態,喊不醒。”朱爸爸説,於是他趕緊抱起兒子下樓,駕駛私家車前往洪澤醫院。到達醫院後,兒子即被送至急救室搶救,在做造影CT過程中,醫生看著電腦就告訴他,寶寶病情危重,需立即轉至上級醫院搶救。
當朱爸爸提出需要轉至南京時,搶救醫生一句話讓他知道兒子病情真的不容樂觀:“別在路上耽誤時間,還是轉至淮安市第一人民醫院,快點”,此時,距他接到妻子電話也就10多分鐘。
“把孩子器官捐給需要的人”
朱爸爸説,兒子從出生到此次突發疾病,從沒有“傷筋動骨”,但他與妻子又不得不接受這個現實:寶寶的居民死亡醫學證明書上寫着的原因——左側左側額顳葉腦出血。
“腦血管破裂,導致大出血、腦疝。”淮安市第一人民醫院新生兒科主任醫師楊麗娟向記者講述了朱軍的病情。5日下午朱軍轉至該院後,因為病情危重,神經外科立即為其進行手術,術後轉至新生兒科重症監護室,當晚寶寶雖處於深度昏迷,但生命體徵還算平穩,但是在6日上午,寶寶出現高血糖、血壓偏低等一系列危及生命症狀。
經過多科室會診,醫生給出的意見是:寶寶已無過度搶救價值。楊麗娟説,當她把這一結果告訴朱爸爸時,朱爸爸很理解,但隨即一句話讓在場的醫護人員無不為之動容,“能否把孩子的器官捐獻給有需要的人。”
從會爬,到牙牙學語,再到第一聲喊“爸爸、媽媽”,朱爸爸與朱媽媽説,孩子給他們這個家庭帶來許多歡樂,雖然只有短短的46個月,但至少他來過這裡,在父母心中,他永遠是家庭一員。
父母説
希望受助者替兒子多看看美好世界
朱爸爸淚水在眼圈裏打轉,他説,自己與妻子縱有萬般不捨,但在得知兒子將永遠離開他們時,他們選擇捐獻兒子的器官,讓孩子以另外一種方式活着。
“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雖然他來到這個家庭只有短短的46個月,但是做父母的希望他的器官能讓其他人延續生命。”朱爸爸和朱媽媽説,這也是兒子給他們做父母的留個念想,至於他們的傷痛,讓時間來慢慢淡化。
經過一個多小時的手術,小朱軍的肝臟、腎臟、眼角膜都將送至受體所在醫院,負責淮安地區的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張雪林告訴記者,小朱軍的器官將讓6人獲得新生。在淮安紅十字會會長張柏、副會長張天翔以及民政部門的協調支持下,小朱軍器官捐獻過程很順利。
別哭,我最愛的人,可知我將不會再醒,在最美的夜空中眨眼,我的眸是最閃亮的星光,是否記得我驕傲地説,這世界我曾經來過……朱爸爸與朱媽媽説,正如歌曲所唱,他們不會忘記兒子,更希望兒子器官的受體能珍惜自己生命,替兒子多看看這個美好的世界。(王樹文 張雪林 朱鼎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