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江蘇要聞 融媒産品 訪談 信息動態 推廣
新華網 > > 正文

江蘇高院公布勞動爭議十大典型案例

2023年04月28日 08:02:15 來源: 新華日報

  原標題:江蘇高院公布勞動爭議十大典型案例

  以司法裁判厘清權益保障邊界

  如何保護男職工的護理假權益?大四學生到企業工作是勞動關係還是勞務關係?共享員工的勞動關係如何認定?……4月27日,省高級人民法院從去年全省審結的4.5萬餘件勞動爭議案件中篩選出十大典型案例向社會公布,回應了當前勞動人事領域的焦點問題,以司法裁判厘清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合法權益的保障邊界。

  梁某於2021年5月入職某機械公司。當年7月2日起,因妻子待産,梁某回老家陪産未再出勤。梁某之子於7月3日出生。7月20日,梁某回到某機械公司繼續工作。後雙方發生矛盾,梁某申請勞動仲裁,要求某機械公司支付護理假工資等。某機械公司主張,梁某於2021年7月1日離職,後又重新入職,故不應支付護理假工資。勞動仲裁委終結審理後,梁某訴至法院。常熟市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根據《江蘇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第24條規定,男方享受護理假不少於15天。護理假是男性勞動者在妻子生育期間享受的有一定時間看護、照料妻子,為女性分擔生育責任的權利。本案中,梁某因妻子待産回老家陪産護理,在護理假期間視為出勤,某機械公司應當照發工資,故判決某機械公司支付梁某15天護理假工資。

  大四學生李某於2021年10月12日入職某媒體公司從事全職工作,崗位是媒體後期,雙方未簽訂任何書面協議。後李某申請勞動仲裁,認為雙方屬於勞動關係,要求某媒體公司支付拖欠的工資等,但媒體公司認為雙方是勞務關係,而不是勞動關係。勞動仲裁委不予受理後,李某訴至法院。法院經審理認為,大學畢業生以就業為目的進入用人單位,不同於在校生以學習為目的的假期實習、社會實踐及勤工助學等情形,雙方用工關係符合勞動關係特徵。本案中,李某作為應屆畢業生以就業為目的至某媒體公司工作,向公司提供了勞動,並接受公司的管理,公司向其發放了報酬,存在建立勞動關係的合意。雙方存在人身上、組織上及經濟上的從屬性,構成勞動關係,故判決支持了李某的訴訟請求,將應屆畢業生這一從學生到勞動者轉變的過渡身份予以司法保障。

  王某2011年6月入職某製造公司。該公司規章制度規定,每年的10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為獎金考核周期,原則上相關獎金在次年的7月10日與工資一起發放。2021年5月1日,因王某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勞動合同終止。當年5月,某製造公司發布夏季獎金考核文件,規定支付對象為2021年3月31日前入職、試用期滿且考核時在冊的員工,考核期間為2020年10月1日至2021年3月31日。後王某申請勞動仲裁,要求某製造公司支付夏季獎金。某製造公司認為王某在啟動獎金考核前已不在冊,不屬於獎金考核對象。勞動仲裁委終結審理後,王某訴至法院。法院經審理認為,用人單位通過其內部規章制度或者勞動合同約定等方式確定獎勵分配製度,內容要具有正當性,並符合公平原則。王某與某製造公司的勞動合同終止係因其於2021年5月1日達到法定退休年齡,並非王某單方過失或主動辭職所致,且在夏季獎金對應的考核周期內王某完成了工作任務,某製造公司亦無證據證明王某的工作業績及表現不符合夏季獎金髮放標準,其主張相應獎勵的權利不應被剝奪,故判決某製造公司支付王某夏季獎金。

  萬某於2018年6月入職某科技公司,雙方簽訂的最後一期勞動合同約定,合同期限為2020年6月21日至2021年6月20日。2021年2月,某材料公司因疫情原因未能招聘到員工,遂向某科技公司借用萬某。後某科技公司通知萬某“不用來上班”,並單方解除勞動合同,萬某便不再到某材料公司上班。去年2月,萬某申請勞動仲裁,要求某科技公司支付2倍工資差額等。該案經調解達成協定,約定某科技公司支付萬某相關費用,雙方再無其他爭議。後萬某又就2倍工資差額問題以某材料公司為被申請人申請勞動仲裁。某材料公司認為雙方不存在勞動關係。勞動仲裁裁決後,萬某不服,訴至法院。法院經審理認為,萬某在與某科技公司勞動合同期限內被借用至某材料公司工作,萬某與某材料公司之間不構成新的勞動關係。萬某本案中2倍工資差額的主張已在前案萬某與某科技公司勞動爭議案件中處理完畢。現萬某又向非其勞動合同相對方的某材料公司主張2倍工資差額,缺乏事實和法律依據,故判決駁回萬某的訴訟請求。(顧 敏)

 

【糾錯】 [責任編輯: 沙佳儀 ]
新華網客戶端
010070080010000000000000011111131129574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