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産經智庫第九期雙月論壇聚焦“新型舉國體制與産業創新”
新華網南京4月27日電(記者潘曄)長江産業經濟研究院(南京大學)主辦的長江産經智庫雙月論壇(第九期)于線上舉行,論壇研討聚焦“新型舉國體制與産業創新”,邀請國內該領域知名專家聯合分享。會議由長江産業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陳柳主持。
——推出面向制造強國的産業政策調整。(黑体)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小企業研究中心主任、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賀俊分析了面向制造強國的産業政策調整的三條路徑。
一是産業競爭戰略會變得越來越重要。他表示,在中美大國博弈背景下,國家間産業競爭場景發生了從效率競爭到直接對抗的根本性變化,中美在戰略必爭領域有脫鉤斷鏈風險,與傳統替代戰略相比,我們需要通過“築長板”構建非對稱競爭優勢,開辟新的技術路線,並以“以我為主”的市場和産業生態,牽引歐洲等中間國家嵌入中國市場,形成一個既主動,又融入全球創新和生産網絡的格局。
二是創新體係是核心能力。一方面,技術創新離不開從基礎研究到産業轉化的一般性規律,中國需要在智慧財産權保護上營造更有效技術市場,激發創新載體的作用;另一方面,中國的專精特新企業在産業組織形態上具有一定的中國特色。
三是要找到舉國體制的邊界。不同的産業技術適用不同的技術體制,我們要根據不同的産業的技術范式構建不同的技術體制,建立能夠包容各種産業發展的模式或制度。
——建立本土企業為主導的創新體係、産業體係和經濟體係。(黑体)清華大學技術創新研究中心副主任、經管學院教授高旭東認為要建立以本土企業為主導的創新體係、産業體係和經濟體係,這既是國際競合形勢變化的外在趨勢,也是中國經濟發展模式重塑的內在要求。
高旭東表示,未來世界經濟格局將分別是以中美為核心的兩大經濟體係為主導,中國已具備雄厚産業基礎和大量高新企業、人才,有能力走出一條獨立自主的發展道路,在規模上迅速成為世界第一經濟大國,在品質上加速建設世界第一經濟強國。一方面通過有選擇地對外開放一定程度上保護本土企業利益,另一方面以重大工程重塑産業格局,發揮市場+政府兩個力量,提升我國經濟的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同時要注重調動發揮個體和組織的領頭作用。
——以中央為主導重構國內産業政策體係。(黑体)長江産業經濟研究院秘書長、南京大學商學院教授江靜闡述了以中央主導型産業政策進行中國産業政策體係重構的策略。她指出,中國産業政策內容具有多層次性,在當前的制度背景下,中國産業政策本質上屬于地方政府主導型,其實施過程也高度依賴于地方政府的財政能力,這造成縱向行政指令的央地非一致性、地方政府的橫向競爭割據等問題。因此,要以中央主導為方向對現有産業政策體係進行重構。
江靜建議,一是重構産業政策的制定機制,確立中央政府在産業政策中的主導地位;二是重構産業政策落實和執行機制,加強地方政府之間、中央各部委之間的合作;三是重構産業政策導向體係,從選擇性産業政策向功能性産業政策轉型;四是完善區域性産業政策體係,推動中央政府主導的統一産業政策體係形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