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暴行再添鐵證 98件(套)海外文物入藏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2023-04-26 18:37 來源: 新華網

 

  4月26日上午,“美籍華人魯照寧文物史料捐贈儀式”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魯照寧此次共捐贈日軍軍人手牒、美國《紐約時報》等98件(套)海外文物史料。這是他第16次來館捐贈,自2004年開始,他一直幫助紀念館在海外搜尋文物史料,迄今已達2300余件(套)。

  魯照寧(左)向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捐贈文物史料

  捐贈儀式現場

  一本軍人手牒:來自加害者的罪證

  軍人手牒是軍人的身份證明。此次捐贈的手牒持有者為侵華日軍第六師團步兵第四十五聯隊步兵炮隊伍長福島正久。手牒詳細記載了他從1937年1月10日應徵入伍到1941年1月9日退伍的履歷。期間,他先後參加過侵佔保定、石家莊、上海、南京、廣德、蕪湖、武漢、宜昌等地的作戰。他于1937年11月19日在上海登陸;11月19日-12月14日參加侵佔南京的戰鬥;12月15日-21日,在南京附近警備。

  據史料記載,日軍步兵第四十五聯隊隸屬于谷壽夫為師團長的日軍第六師團,是侵佔南京並實施大屠殺的日軍主要部隊之一。根據紀念館所藏的日軍《步兵第四十五聯隊史》記載,1937年12月10日之後,該聯隊參與了侵佔水西門的戰鬥,同時還參與了在南京城南地區的屠殺。

  江蘇省社科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王衛星指出,日軍步兵第四十五聯隊是進攻南京、參與南京大屠殺的部隊之一。南京大屠殺期間,這本手牒就在南京,見證了日軍在南京的暴行,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和展陳價值。

  三位外國記者:他們最早揭露了南京大屠殺真相

  1937年,有五位西方記者放棄了最後的撤離機會,成為南京城內的戰地記者,他們是美國《芝加哥每日新聞報》記者阿契包德·斯蒂爾、美國《紐約時報》記者弗蘭克·德丁、美國派拉蒙新聞電影社記者阿瑟·孟肯、美聯社記者查爾斯·麥克丹尼爾、英國路透社記者萊斯利·史密斯。他們目睹了南京大屠殺慘案,並最早向世界報道了南京大屠殺暴行真相。

  此次捐贈的文物史料中,一份1937年10月10日在上海發行的英文報紙《大陸報》(The China Press)刊登了內容為“記錄日本轟炸南京的外國攝影師”的圖片,這些攝影師正在南京城墻上用照相機、攝影機拍攝日機轟炸南京的影像。圖片説明清楚地注明瞭美國派拉蒙新聞電影社記者阿瑟·孟肯參與了拍攝。據史料記載,孟肯曾在美軍炮艦“瓦胡”號上發出了有關南京大屠殺暴行的報道,刊登在1937年12月16日的《西雅圖每日時報》上。

  外國攝影師正在南京城墻上用照相機、攝影機拍攝日機轟炸南京的影像

  《大陸報》同版面另一張照片中也有美國《紐約時報》記者弗蘭克·德丁、美聯社記者查爾斯·麥克丹尼爾的圖片。據史料記載,德丁在1937年12月18日美國《紐約時報》上的報道中描述説,“大規模搶劫、侵犯婦女、殺害平民、把中國人從他們的家中趕出來、大規模處決戰俘以及搜查體格健全的男子,將南京變成了一座恐怖之城”“日軍看上去想讓恐怖保持盡可能長的時間,以便給中國人留下深刻印象,即抵抗日本會産生可怕後果”。麥克丹尼爾的日記也曾刊登在1937年12月17日的《西雅圖每日時報》上,“12月14日,看到日本人在全城搶劫……12月15日……我對南京的最後記憶是死了的中國人、死了的中國人、死了的中國人。”

  王衛星指出,隨著多年來有關南京大屠殺的史料搜集與研究,這些記者的個人資訊,尤其是他們在南京的正義行動越來越多為世人所了解,這些照片,進一步豐富了他們在南京的影像資料。

  七張錄音光碟:歷史記憶在國際上傳播

  1997年,張純如出版了有關南京大屠殺的著作《南京浩劫:二戰中被遺忘的大屠殺》,連續3個月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魯照寧此次帶來了一套七張光碟,正是該書的音頻版本,由美國黑石影像公司發行,每張光碟裏有20段左右的音頻,是專為不便閱讀者尤其是視覺障礙人士制作的語音電子書。魯照寧表示,這套光碟進一步證明了張純如女士的著作在國際社會的廣泛影響力,也通過這種形式更廣泛傳播了南京大屠殺的歷史記憶。

  江蘇省社科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王衛星點評音頻光碟

  數份西方報刊:揭露日軍在中國犯下的侵略暴行

  此次魯照寧還捐贈了多本英文書籍和多份畫報、報紙。其中,1938年1月25日美國發行的《紐約時報》尤為重要。其頭版刊登了有關日軍佔領南京後的報道,題目為《混亂在南京持續》。報道稱,“日軍佔領下的南京依然毫無秩序可言。除外交官外,仍不允許一般外國人進入南京城。雖然日本方面已經承諾,要把施暴的部隊調離南京,但強暴婦女以及其他的罪行仍在繼續發生”。

  魯照寧展示1938年1月25日美國發行的《紐約時報》

  江蘇省行政學院教授楊夏鳴表示,《紐約時報》是西方報道日軍南京暴行最多的報紙,其中1937年12月18日、1938年1月9日和1月25日均刊登在頭版。以前《南京大屠殺史料集》翻譯的《紐約時報》是根據舊報紙資料庫檢索的PDF版本,而這次收集的是原件,對紀念館而言,有著非常重要的文物價值和展陳價值。

  魯照寧還捐贈了在上海發行的4張英文報紙《大美晚報》,發行時間分別為1937年10月16日、10月20日、10月23日、10月26日,刊登了眾多淞滬會戰中日軍進攻上海造成房屋損毀、人員傷亡的慘景,以及雙方激戰的照片。

  捐贈史料中還有2份法國《戰爭圖解》畫報,發行時間分別是1937年9月11日和1939年7月29日,記載了日本飛機轟炸上海南京路、中國警察在廢墟中搜尋屍體等情形。

  捐贈儀式上,魯照寧表示,這是他為紀念館徵集文物的第19年,這次捐贈的文物史料是他在過去3年裏收集的。“南京大屠殺這段慘痛的歷史雖然已經成為過去,但我們中國人永遠不能忘記!我出生在南京,我的根在這裏,我有責任為自己的祖國、為自己的家鄉做點事情。為了這段不能忘卻的歷史記憶,我還要不斷徵集和捐贈史料,在我這裏,捐贈沒有終點。”

  “南京大屠殺是人類最慘痛的歷史。眾多國際友人和華人華僑為了共同守護這段歷史記憶,常年在海外輾轉奔波,為紀念館搜集了大量文物史料”,中共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紀念館館長周峰表示,“出生于南京的魯照寧先生,更是把這項工作當作責任,雖然身在海外,但他20年如一日,自2004年開始一直幫助紀念館在海外搜尋有關文物史料,迄今已達2300余件(套)。紀念館感謝魯先生第16次來館捐贈,並將妥善保管、充分利用這些珍貴的文物史料”。(報道員:徐紅霞 竇心蕊 視頻來源: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