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江蘇要聞 融媒産品 訪談 信息動態 推廣
新華網 > > 正文

江蘇細“治”入微 繡花功裏夯基礎

2023年04月12日 07:51:45 來源: 新華日報

  原標題:細“治”入微,繡花功裏夯基礎

  ——“強化基層治理和民生保障”系列報道之一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基層治理和民生保障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是促進共同富裕、打造高品質生活的基礎性工程,各級黨委和政府必須牢牢記在心上、時時抓在手上,確保取得扎紮實實的成效。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基層治理現代化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基層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江蘇有2.1萬個城鄉社區,它們是實現基層治理現代化的前沿陣地。如何抓住“微切口”“致廣大而盡精微”,把服務萬千居民的事進一步做得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不斷在基層治理上“精進提質”?記者近日在多地深入採訪,見識到一批見功夫、見質量、見情懷的“精耕細作”。

  【一線探源】

  安置小區:服務“飛”到家門口

  草長鶯飛,春意盎然。南京江北新區滁河西岸堤埂上,一群人扛着寫有“回‘甲’健步行”字樣的旗幟,徜徉在春光裏,憧憬着新生活。

  “雖然搬遷了,但我們還是六甲人!”江北新區長蘆街道六甲社區黨總支副書記黃書余感慨地説,居民雖然異地安置了,但始終有鄉土情結。一大早,大巴車就來到安置地的蘆韻新風黨群服務中心,把居民們帶回闊別數年的家鄉。此次活動由六甲社區聯合南京樂眾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策劃開展。

  早在2021年,蘆韻新風黨群服務中心就引入專業社會組織進駐社區提供服務,以增強異地安置居民的社區歸屬感。社工馬樂和夥伴們常年扎根在社區,組建讀書會、朗誦隊、柔力球隊……居民凝聚力增強了,志願者隊伍壯大了,如今社區有事,一呼百應。

  因為拆遷,長蘆街道有3萬多人被跨區域安置到六合區,但居民戶籍並未遷走。“長蘆街道正處於農村向城市社區轉型進程中,地域廣袤、居住分散,異地安置小區如何開展民生服務?我們創新實行‘飛地管理’,把服務送到異地安置小區門口,增強基層黨組織凝聚力、戰鬥力。”長蘆街道辦事處副主任姚曉燕告訴記者,街道面積90平方公里、戶籍人口6萬人,雖然“人戶分離”,但服務不能分離,街道創新設立兩個服務陣地——蘆韻新風和蘆韻棠風黨群服務中心。群眾不用跑腿,服務就“飛”到幾十公里外的安置小區裏。

  正在排練省級非遺文化——留左大鼓的樂隊、櫃&前詢問社保信息的居民、在“未來書房”看書的孩子、茶吧裏閒坐聊天的老人……走進蘆韻新風黨群服務中心,“家”的溫馨氣息撲面而來。長蘆中心社區居民曾勝利説,不管搬到哪,本土的大鼓技藝都要得到傳承和發揚。

  “鄉鄰共融,活力迸發。”姚曉燕説,短短兩年,蘆韻新風陣地動能就被充分激活,人氣越來越旺,探索出了一條異地安置社區治理特色之路。

  人民群眾是最廣泛、最活躍的社會治理主體。江蘇各地正在探索“五社聯動”機制,其中社區為主導、社會組織為樞紐、社會工作者為支撐、社區志願者為輔助、社會慈善資源為補充。長蘆街道新風公益聯盟的楊權維就是社區挖掘的“能人”。作為街道龍頭企業負責人,楊權維除了幫鄉鄰就業,每年還拿出10萬元用於開展街道公益項目,為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服務。基層治理現代化,需要更多這樣的“好幫手”。

  樓棟管家:“微自治”激活樂治共同體

  前不久,無錫市新吳區旺莊街道高浪社區舉辦了一場別具一格的社區“鄰里節”,“愛嘉”樓棟自治小組展現了“微自治”的凝聚力。

  活動現場,“彩虹創意樓道”“環保樓道”“愛閱樓道”的明星樓棟“微管家”紛紛上&領獎,分享樓棟自治的溫暖故事,10名優秀小朋友還獲頒“樓道小管家”勳章。

  “基層治理堅持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煥然一新的樓棟,激發了社區居民自我管理的熱情,也提升了居民們的幸福感。”高浪社區黨總支書記王健介紹,社區通過樓道“微自治”持續推動居民“融合共治”,運用城市精細化管理理念,充分動員居民參與樓道公共事務。就拿“鄰里節”來説,整個活動從提需求、定方案,到出節目、推進度,每個環節都有“微管家”的集體智慧,居民們則在“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基層治理共同體中找到歸屬感。

  居民議事小陣地,社區治理大舞&。樓棟“微自治”形成機制後,大家制定自我管理公約,議事內容大家提、處理方式大家議、治理效果大家評。“未來街道還要發展社區基金,挖掘社區能人、社區好人資源,參與社區共建。”王健説。

  在無錫,越來越多的社區引入專業社會組織,鏈結政府、高校、駐區單位資源,以文化、技能、興趣為紐帶,把治理重心下沉到小區、樓棟,實現更小單元的自我服務、自我管理,並通過助人自助,延伸服務轄區困境人群,推進共建共治共享,實現社區治理的生態平衡及良性循環。

  基層調解:春風化雨打通矛盾堵點

  在蘇州市吳江區,一家名為“矛盾調解組織孵化園”的機構,發展了自己的志願團隊,孵化出4支調解隊伍,成為當地有名的樞紐型矛盾糾紛調解平台。該孵化園由蘇州恩派公益組織發展中心承接運營,已在江陵街道、平望鎮、松陵街道執行31個社會治理類項目,“微治理”逐步釋放大能量。

  江陵街道淞南社區一戶居民自改陽&管道導致漏水,造成樓下住戶墻面發黴、損失嚴重,而小區物業競標失敗正準備退場。淞南社區清風調解隊介入後,一方面督促物業檢查水管是否破裂、修復外立面防水涂層;另一方面安撫樓下住戶情緒,告知協調修補方案。經過數次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調解,最終達成多方一致意見,原先膠着的矛盾得到解決。

  用真情、下功夫、有本領——面對矛盾糾紛,專業調解員通過激發群眾“向心力”,打通矛盾堵點,引導和諧自治。

  平望鎮梅堰社區某小區天然氣改造時,施工人員與某店面商戶發生矛盾糾紛,直接影響了施工進度。吳江區緣啟社工開展為期3個月的走訪調查,多次登門傾聽店主訴説不滿,化解其內心鬱結。社工還逐一走訪15家店面,採集眾人意見,建立三方信任關係。經與燃氣公司反復溝通,最終策劃形成讓居民、店面、社區、燃氣公司都認可的安裝實施方案。

  精誠所至,矛盾化解就如春風化雨。記者採訪中發現,增設車位、綠化改造等一個個看似難解的“癥結”,在社區、社會組織和社工的聯手“診治”下,及時化解在最基層。

  【奮進實踐】

  精耕細作,激活“一池春水”

  省民政廳廳長謝曉軍&&,深入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需要在市域範圍展開系統布局,推動改革試點。江蘇將進一步健全基層直接民主的制度體系和工作體系,促進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和積極發揮作用,推進社工和志願服務,暢通社會力量參與“融合共治”渠道,發揮好民政強基礎、促和諧的作用。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推行“群眾點單、社區派單、黨員接單”模式,提升群眾參與能力,激發基層治理活力。

  謝曉軍告訴記者,今年全省城鄉社區將深化推行“微自治”,細“治”入微,完善基層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基層治理機制,增強城鄉社區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的實效,激活基層治理“一池春水”。各地還將建立健全“五社聯動”機制,每個設區市選擇1個縣(市、區)和5個鄉鎮(街道)開展試點,激發基層治理創新的源頭活水。新時代,江蘇將牢記囑託、感恩奮進,全力推進“美好和諧社區”建設,把城鄉社區建設成“和諧有序、綠色文明、創新包容、共建共享、充滿活力、宜居樂業”的美好幸福家園。(唐悅)

 

【糾錯】 [責任編輯: 沙佳儀 ]
新華網客戶端
010070080010000000000000011111131129513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