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江蘇要聞 融媒産品 訪談 資訊動態 推廣
新華網 > > 正文

蘇州推進超大社區拆分 提升基層治理能力

2023年04月11日 08:04:30 來源: 新華日報

  原標題:蘇州推進超大社區拆分,提升基層治理能力——

  社區“瘦”下來 服務“優”上去

  去年以來,蘇州將推動超大社區拆分優化作為提升基層服務治理能力、減輕基層工作負擔的破題之道,持續優化社區規模,推動社區資源供給與居民需求有效匹配,切實提升服務治理效能。目前,該市已拆分超大社區59個,新增社區62個。明年底前,蘇州計劃對常住人口2萬—3萬人的超大社區進行拆分優化,同時對1.5萬人以上超大社區逐步進行拆分優化。調整後,蘇州所有社區規模將控制在1萬人以下。

  社區規模過大,直接影響社區服務效能和群眾獲得感。調整社區規模,成為優化資源配置、提升服務成效、強化基層治理的必然選擇。超大社區怎麼拆?拆分後效果如何?社區治理如何同步實現精細化?記者近日進行深入探訪。

  社區“太胖”,“小馬拉大車”吃力

  以前從自己家走到所屬社區的服務中心要多久?67歲的張林英答案很精確——54分鐘、約3700多步。老張此前曾參加社區夕陽紅歌唱團,也在社區活動室學過電腦課,但都沒堅持過半年,“因為實在太遠了”。

  張林英所在的原新柳溪社區佔地5.0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約5萬人,共有住宅小區9個,戶數超1.5萬,是蘇州數一數二的大型社區。“2004年,社區還只有1萬多居民。”原新柳溪社區黨委書記張明華介紹,2010年以後,隨著多個樓盤竣工,居民陸續增加。到2015年,轄區最大的小區新湖明珠城交付,此後,社區第一次摸人口底數,發現居民總量一下子就超過3萬。

  社區管理范圍過大、管理人口過多,但社區管理力量沒有配套增加,導致基層長期處于超負荷運轉狀態。此前的新柳溪社區居委會,連同張明華在內,只有17位工作人員。17個人服務5萬多居民是什麼概念?以每月一次的常住人口核對為例,普通社區最多2天就能完成,新柳溪社區至少要花4天。

  像這樣在城鎮化進程中出現的超大社區並非個例。拆分前,蘇州常住人口超1.5萬人的社區就有80余個,超3萬人的有12個,個別社區甚至超過7萬人。“去年的疫情防控,在全面檢驗社區應急能力、動員能力、協同能力的同時,也集中暴露出社區規模過大、人員配備不足、待遇保障不充分等問題短板。”蘇州市民政局社區處處長謝紅娟告訴記者,他們調研發現,社區過大,日常對居民服務溝通的覆蓋和頻次都不足,導致群眾在遇到問題時不願意,甚至想不到來社區尋求幫助。

  合理拆分,實現基層精細治理

  蘇州市吳江區海亮長橋府小區居民王濤,最近把網購收貨地址挨個改了一遍,“不改也能收到,但我就是喜歡‘柳胥’這個新名字,這可是大家投票選出來的。”

  去年8月,經過居民投票,海亮長橋府、新柳溪花園、九龍豪苑等住宅小區近3500戶居民,從江陵街道超5萬人的超大社區——新柳溪社區拆分出來。當地有伍子胥為吳國屯兵時,在兵營廣植楊柳樹以遮夏季烈日的典故,在多輪討論投票後,“柳胥”這個充滿歷史韻味的詞成為新社區的名字。

  “目前,柳胥社區共有10名工作人員,在九龍路設立新辦公場所,離張林英家只有幾步路遠。”張明華説。

  蘇州推動超大社區拆分,不是單純“做減法”,而是充分考慮各社區區域位置、人口數量等因素,以促進社區發展、方便居民生活為出發點,合理設置社區網格,達到縮小基層精細治理單元的目的。

  昆山市花橋鎮匯金大廈,是花橋鎮徐公橋社區拆分後新社區辦公點所在地。原徐公橋社區佔地4.1平方公里,其中一半土地上蓋著商住兩用公寓樓,樓內人口流動頻繁、噪聲大、公共設施損壞嚴重,社區忙于調解租戶、居民、物業等多方矛盾,疲憊不堪。拆分後,新成立社區將“專注”管理大部分原來的商住兩用公寓。“新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從選址、人員配置開始,就把社區的特殊情況納入考量,未來將會針對性推出更多服務。”花橋鎮社會事業局副局長淩燕萍説。

  在優化社區人口規模的同時,如何合理調配社區工作人員數量,使得服務能力與人口規模更加匹配,從而有效減輕基層負擔,也是蘇州此次社區拆分優化過程中重點考慮的問題。“目前,新增加的社區正通過競聘選拔等方式,選優配強基層治理隊伍。按每萬名城鎮常住人口不少于18人標準配備社區工作者,全面加強基層隊伍建設。”謝紅娟介紹。

  萬人為界,打造更多“完整社區”

  不只是蘇州,我省多地都在探索超大社區“瘦身”。揚州市去年發文,要求在充分評估後,根據實際情況對規模不適宜、管轄范圍不合理、管理不順暢的社區進行優化調整。

  梳理蘇州、揚州兩地政策,記者發現,社區人口數成為社區是否拆分、如何拆分的關鍵考量因素,兩市均把“1萬人”作為臨界值。

  “在常見的高層或多層住宅集中分布的城市地區,1萬人社區的直徑約為300米,成年人步行需要5分鐘左右。”省規劃設計集團城市更新規劃設計院副總設計師黃偉認為,這也是社區基本生活單元較合適的大小——過大社區服務跟不上,過小則會造成不必要的資源浪費。

  “社區是人最基本的生活場所,規劃與建設的出發點是滿足居民生活需要。”黃偉認為,社區服務包括治安、衛生、娛樂、文化等多方面,內涵豐富,應建立“完整社區”概念。“從這個角度看,蘇州、揚州對超大社區進行拆分優化,無疑是很有意義的探索。”

  社區“瘦”下來,服務“優”上去。每月20日,柳胥社區居民李遠玲都會帶著裝備來到社區服務中心活動室,這是“夕陽紅”歌舞團固定排練時間。歌舞團成員都是附近小區住戶,一周集中排練兩次。“以前我們都是‘散兵遊勇’,沒事喊兩嗓子。現在社區有固定場地排練,還有專業老師來上課,大家都挺滿意。”

  4月初,蘇州高新區滸墅關鎮文錦社區黨支部書記沈毅向記者展示新社區的建築規劃圖。去年底,人口近4萬的原文昌社區被拆分為鴻文、文錦、文昌、文賢4個社區。新社區工作人員已全部到位,文錦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即將投入建設。在綜合考量後,文昌社區的拆分“分工不分家”,以“中心+社區”模式組團發展。在每個社區的基本服務之外,4個社區將在特色服務上實現資源共用。比如,新建的文錦社區將以運動為主題,建設更多特色運動場地,供4個社區居民共同使用。(陳珺璐)

  

【糾錯】 [責任編輯: 沙佳儀 ]
新華網客戶端
010070080010000000000000011111131129510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