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夢田野,當好鄉村“興農人”
原標題:推動更多“田秀才”“土專家”脫穎而出 ——
逐夢田野,當好鄉村“興農人”
宣講全國兩會精神,把學習心得和所見所聞傳遞給父老鄉親;接待一批又一批前來學習考察的團隊和個人……從北京回來後,全國人大代表、南通市通州區東社鎮開心田園生態農場農場主孫春梅每天過得忙碌而充實。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産業振興作為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積極延伸和拓展農業産業鏈,培育發展農村新産業新業態,不斷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作為基層農業工作者,我們要深入學習領會,以實際行動為農業農村發展增動力、添活力。”3月16日,孫春梅在自家農場裏開展了一場宣講分享會,為東社鎮鎮村幹部以及農業種植大戶送上兩會“精神大餐”。
“鄉村振興如何更好地吸引人、留住人?”在交流環節,東社鎮黨委宣傳委員袁飛提出問題。“我覺得,要有人才能推進鄉村振興,首先就是做農業的人要多起來,有人願意做,而且懂農業;其次就是要把人引進來,將一二三産結合以吸引更多消費者,讓農村人氣更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底氣就更足。”作為一名較早返鄉創業的“新農人”,孫春梅對此有着自己的見解。
孫春梅與丈夫曹榮都是揚州大學碩士研究生,一個學園藝,一個學畜牧。2005年,孫春梅辭去工作和丈夫一起回到鄉下當“農民”,之後創辦了開心田園生態農場。如今,這個集養殖、種植、農家樂於一體的農場成為當地“網紅打卡點”,年接待游客超2萬人次。與此同時,她還為周邊100多戶養雞戶解決了技術和資金上的困難;培訓帶動了2700多戶村民種植經濟作物,畝均增效3000元。
近年來,揚州大學、淮陰工學院、南通科技職業學院等高校在這家農場設立了實踐基地,每年都有大學生來此學習農業專業知識。孫春梅也被聘為揚州大學園藝兼職教授、大學生創業導師。她和丈夫不僅教年輕人蔬菜栽培、園藝育苗等知識,還傳授農場基本運營等管理經驗。
“溫度必須控制在攝氏10度到25度之間,太低了、草莓不長,太高則極易導致草莓植株徒長。”草莓大棚裏,孫春梅正指導實習生劉騰掌握高架種植草莓的溫度管理。劉騰等10名大四學生來自揚州大學園藝學院,從2月下旬開始在農場開啟一個月的實習。赴北京參會期間,孫春梅一直通過微信指導他們,平日裏則時常鼓勵大家在農業領域施展才華、助力鄉村振興。
在孫春梅看來,過去一家一戶種植的傳統農業已跟不上時代,在先進技術和農機設備的支撐下,普通種植如今一個人就可以管理上百畝土地。“必須發揮傳幫帶作用,促進農場主們互幫互助、抱團發展。”孫春梅説,她想發動更多現代農業經營主體一起抱團、形成集聚效應。
3月17日,在孫春梅的組織和帶領下,東社鎮開心田園生態農業技術協會揭牌成立,全鎮21個村的經濟合作組織與家庭農場紛紛加入。揭牌當天,孫春梅就帶領協會組織成員赴東平村現代化蘆筍育苗基地學習。“第一步先是推動協會成員間相互了解、交流種植技術,接下來要讓協會成為共享共建共贏、互助互幫互學的孵化器與助推器。”孫春梅説。
土地承載希望,鄉村大有可為。孫春梅説,自己將切實履行職責,繼續助力開展農耕教育和推廣創新農業發展模式,依靠技術、專業知識逐夢田野,給農村發展帶來更多新理念、新技術、新業態,讓更多人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興農人”。(丁宏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