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江蘇要聞 融媒産品 訪談 資訊動態 推廣
新華網 > > 正文

南京生物多樣性家底再“上新”

2023年04月07日 07:45:28 來源: 新華日報

  原標題:南京生物多樣性家底再“上新”——

  丹頂鶴舞姿翩翩 白鷴鳥留痕點點

  生物多樣性是衡量環境品質的重要指標。4月6日,記者了解到,經過調查人員野外觀察,除了在南京溧水發現丹頂鶴外,亞洲長翼蝠首次被記錄,高淳也發現分布著南京本地最大白鷴種群,南京生物多樣性家底再“上新”。

  “這不是我們第一年觀察到丹頂鶴‘一家’,它們也算是我們的‘老朋友’了。”在南京農業大學調查團隊成員包浩然給記者展示的照片裏,丹頂鶴“一家”羽翼輕揚,正悠閒地享受著“日光浴”。根據它們攜帶的GPS定位裝置,調查組已連續3年在石臼湖觀察到來自俄羅斯的丹頂鶴“一家”。

  丹頂鶴是鶴類的一種,因頭頂有“紅肉冠”而得名,是東亞地區特有的鳥種,也是遷徙候鳥。“它們主要分布在中國東北、俄羅斯東部、蒙古、韓國、朝鮮、日本等地,大陸種群每年冬天都會從北方來到中國沿海區域越冬。”包浩然説,其中最有名的越冬地是鹽城。

  今年1月,江蘇、安徽調查組再次來到石臼湖尋找丹頂鶴“一家”的身影,意外發現它們從馬鞍山博望區飛入南京溧水界,這是江蘇首次在長江以南發現丹頂鶴越冬的身影。至此,南京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增加丹頂鶴一種,同時為南京新記錄種。

  丹頂鶴在我國的越冬地多選在長江以北,此次選擇在長江以南的石臼湖越冬,證明石臼湖經過多年濕地保護,環境得到提升,吸引了丹頂鶴“一家”的到來。

  耳短而寬,毛短而密,亞洲長翼蝠因其具有相對狹長的翼而得名。2月18日,南京農業大學生物多樣性研究團隊陸生脊椎動物調查組在湯山一洞穴中採集到長翼蝠科的亞洲長翼蝠標本1號。

  “經查閱歷史文獻和相關記錄,確認為南京翼手目物種新記錄科、新記錄種。”包浩然説,目前調查組正在通過骨骼形態度量以及分子係統學分析來進一步研究該樣本。

  距離湯山100多公里的高淳區也傳來了好消息。

  調查組在高淳區多處山地布設的紅外相機,均拍攝到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白鷴的影像,為高淳區鳥類新記錄。

  “架設在高淳山區的2個紅外相機位點,都監測到了至少1個繁殖對和1只雄性亞成體,説明上述區域存在穩定的繁殖種群,而多個監測位點的白鷴個體數量超過4只。”南京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高國富解釋道,上述數據顯示高淳境內可能有南京最大的白鷴種群,“在高淳境內發現的多處白鷴分布位點,填補了該物種中間空白的地理分布區,進一步支援了白鷴種群北擴的事實。”

  “野生動植物的種群數量是一個地區生態環境的‘晴雨表’,隨著生態的持續改善,越來越多珍稀瀕危物種頻頻出現。”南京市生態環境局土壤生態處副處長劉琉介紹,近年來,南京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一直持續推進。

  為了摸清生物多樣性家底,自前年10月份啟動全市域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工作以來,調查團隊通過實地探查、在野外架設紅外相機、遙感等方式進行觀測,已累計完成986個樣線、86樣地、4588樣方和580樣點的野外調查工作。

  “經過一年4個季節的不間斷觀測,調查的階段性成果讓我們首次基本摸清了南京的生物多樣性種類。”劉琉説,目前合計記錄到846種植物、324種陸生脊椎動物、636種昆蟲、579種水生生物、145種大型真菌,合計2530種物種。

  “南京生物多樣性的家底正在變厚。”劉琉表示,本次調查的所有樣線、樣地、樣方、樣點將永久留存,布局南京生物多樣性監測網絡。待首次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結束後,南京市將像監測大氣和水一樣,對“它世界”開展監測和保護。

  據悉,南京市生態環境局還將進一步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推動種質資源可持續利用,加強長吻鮠銅魚、中華絨螯蟹國家級水産種質資源保護區建設,開展有經濟價值種質資源保護與改良的關鍵生物技術研發,加大本地特色種質資源開發利用力度;因地制宜保護重點物種,優先保護中華虎鳳蝶、震旦鴉雀、青頭潛鴨、黑臉琵鷺、秤錘樹等世界瀕危、極危物種和南京旗艦物種;強化生態係統整體保護,劃定並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完善生態空間管控區域,強化自然保護地管理。(許海燕 關欣悅)

  

【糾錯】 [責任編輯: 沙佳儀 ]
新華網客戶端
01007008001000000000000001111113112950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