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縣兩級向鄉鎮、街道下沉2114個事業編制
原標題:徐州市縣兩級向鄉鎮、街道下沉2114個事業編制——
編制下沉,建強基層治理主陣地
4月1日,徐州市舉行事業單位招考,其中面向沛縣、邳州的鎮(街)提供20多個職位。今年,徐州批准鄉鎮事業編制用編計劃435名,這一數字與前兩年相當,傳遞出持續服務基層、賦能基層的鮮明導向。
“盡可能把資源、服務、管理放到基層”“大力推動資源服務管理下沉”,徐州近年來落實中央要求和我省基層“三整合”改革部署,推動重心下移、資源下沉,市縣兩級將2114個事業編制下沉到鎮(街),編制下沉規模居全國地級市前列。
“無人可用”“無編可招”是基層普遍反映的難題。得益於市縣兩級編制下沉,徐州鄉鎮、街道前兩年通過招聘等方式新進事業在編人員903人。在編制緊張的狀況下,徐州如何把更多事業編制向基層傾斜?年輕人在基層得到哪些成長?又為基層發展帶來怎樣的改變?
以編引才,基層招來高材生
作為西北大學城市規劃專業研究生,石浩野去年考入徐州市賈汪區潘安湖街道,參與潘安湖景區建設。他感覺自己的專業技能在基層能發揮作用,而且這邊年輕人不少,氛圍也很好。
與石浩野一同考到潘安湖街道的吳思,是四川大學法律專業研究生。她坦言願意到基層工作,編制的吸引力不言而喻,而當地生態環境好、離市區僅半小時車程,工作、生活方便,也是她作出這一選擇的重要原因。
“這兩年我們新進9個事業編、4個行政編人員,基層有更多人幹事了。”潘安湖街道黨工委書記呂磊告訴記者,過去沒有編制用來招人,只能向各單位借人、從“大學生志願服務蘇北計劃”搶人。現在用事業編制招錄的年輕人有活力、技能新,有效改善街道工作人員的能力結構和年齡結構。
有了編制,基層引才有了籌碼。以潘安湖街道為例,他們在“三整合”改革後,街道綜合服務中心核定全額撥款事業編制30個,其中新增編制20個,大大滿足了招引人才之需。
“2021年,徐州市縣兩級按配套比例分類分檔,核增各鎮(街)全額撥款事業編制2114名,重點用於加強基層審批執法服務和安全生産等一線力量。”徐州市委編辦事業處處長房啟偉説,通過編制下沉,全市161個涉改鎮(街)平均凈增全額撥款事業編制13名。
睢寧縣李集鎮上次招事業編制人員還是1999年,直到2021年才有了進編新人。這些年,睢寧鄉鎮發展很快,但受制於編制沒法進人,有的鎮(街)編外人員就有40多人。
“我在縣應急管理局工作過幾年,不過一直沒編制,這次考進來,感覺更穩定了。”李集鎮黨建和人大辦工作人員張天一直言,從縣城到鄉鎮,他很大程度上衝着編制而來,哪怕每天上下班往返40公里,也覺得值。
不僅編制下沉,人員也下到一線。徐州全面推進“縣屬鎮管鎮用”,除黨中央、省委明確要求實行派駐體制的機構外,縣級部門設在鎮(街)的機構一律實行屬地管理,有效緩解基層執法人員少、任務重的難題。
編隨事走,騰出編制賦能基層
面向基層,徐州如何確保在編制總量不增的前提下,騰出2000余個事業編制?
江蘇是全國事業單位改革試點。2018年起,江蘇陸續推動行政類和經營性事業單位改革,通過單位的撤銷和整合,騰出一部分編制。2021年,公益類事業單位改革進一步明確精簡編制20%。
以事業單位改革為契機,徐州通過“控、減、調、管”方式,撤並職能嚴重弱化的事業單位,整合優化“小散弱”、職能相近單位,收回閒置沉澱的編制資源,通過“市級支持、縣區配套、多方挖潛”,推動收回的編制資源向基層下沉。
“比如,徐州市財政集中支付中心在改革前核定編制40名,後來收回10名空編,實行滿編運行。”徐州市委編辦四級主任科員劉濛濛説,他們還收回市資規局部分整合組建單位的辦公室、人事等交叉重疊職能編制12名。206國道銅山收費站、豐黃公路豐縣收費站等5家收費站,因職能消失、機構撤銷,收回編制116名。徐州市水務局所屬事業單位通過對泵站、閘站等實行信息化改造,精減編制306名,精減比例達33.1%。
徐州向鎮(街)下沉的事業編制中,市級有800個,各縣(市、區)配套劃轉編制1314個。“當時市裏下沉給我們68個事業編制,我們又配套102個,力度非常大。”新沂市委編辦事業科科長郝賓告訴記者,他們結合生産經營類事業單位改革,將相關部門下屬保安公司推向社會,一下騰出40多個事業編制。
優化機構,讓有限編制發揮更大作用
編制向基層傾斜,是建立在鄉鎮、街道機構設置優化調整的基礎上,這樣才能防止基層鋪攤子“養閒人”。江蘇根據“三整合”改革,要求在全省複製推廣“1+4”模式,即“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審批服務一窗口、綜合執法一隊伍、基層治理一網格、指揮調度一中心”,使機構設置更加高效,有利於將有限的編制資源發揮更大作用。
“我們在機構數量上做‘減法’,構建扁平高效的‘大部制’管理架構。”李集鎮組織委員高勝介紹,他們將原有25個鎮屬職能機構、掛牌機構、臨時機構等整合成黨政辦公室、綜合行政執法局、為民服務中心等“六辦一局兩中心”,並成立8個黨支部。
落實中央和省裏相關要求,徐州3年前&&方案推進基層整合審批服務執法力量,打破鎮(街)原有組織架構。針對安監、司法、財政等機構,徐州確立16條機構設置口徑,統籌優化和綜合設置7至9個大體統一的鎮(街)職能機構,各鎮(街)可根據實際情況,在限額內自主選擇1到2個機構設置,不搞“一刀切”,防止“上下一般粗、左右一個樣”。改革後,徐州設置7個機構的鎮(街)佔20%,9個機構的佔19%。
為推動此項改革,徐州充分調動獎勵激勵手段。比如,在中期考核排名靠前的縣(市、區),按市縣1.2:1比例下沉編制;排名靠後的,按市縣0.8:1標準下沉編制,避免編制投放“撒胡椒面”、發展快慢一樣多。
同時,圍繞基層“車大馬小”“身大衣小”等問題,徐州按照重心下移、權責一致和應放盡放、按需下放、有序下放原則,平均向鄉鎮(街道)下放行政權力事項100余項,依法明確鎮(街)為權力實施主體,並在人才、技術、資金、網絡端口等方面給予支持保障,確保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
扎根基層,開拓發展新空間
習近平總書記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指出,我們現在推進鄉村振興,需要大量的人才和優質勞動力。我們的年輕人、知識分子,也要雙向流動。一方面在城鎮化過程中成為新市民,另一方面農村對人才需求很大。
2019年從安徽大學畢業的淮安姑娘任冰潔在休整一年後,開始考編之路,去年從兩三百名競爭者中脫穎而出,考入銅山區利國鎮黨群工作局從事婦聯工作。
畢業於揚州大學會計專業的王越,曾在企業工作過幾年,去年考進利國鎮財政所。專業對口、有工作經驗,她在工作中得心應手,考編入職不久就成單位“大拿”。“現在月收入5000多元,比不上在企業時,但現在有了穩定預期。”她希望財政所的會計崗位都能幹一遍,依靠自己的專業能力在基層好好發展。
“鄉村需要年輕人,這裡有我們成就夢想的舞&。”在潘安湖街道黨政辦工作的王浩是個山東小夥,6年前到馬莊村當村幹部,兩年前入編。利用專業所長制海報、做視頻,他在工作中很有成就感。
記者採訪的十多位考編進入徐州鄉鎮、街道工作的90後、95後,在適應基層的過程中,不斷尋找自己的方向。其中有一定工作經驗、專業對口的年輕人,在基層工作一兩年後,逐漸成長為單位骨幹。他們的加入,緩解了基層人員老化問題,而基層的磨礪也成為他們寶貴的人生財富。(王岩 孫巡 孫夢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