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江蘇要聞 融媒産品 訪談 資訊動態 推廣
新華網 > > 正文

江蘇律動農業“芯”,“育”出新希望

2023年04月03日 08:00:28 來源: 新華日報

  原標題:中國種子大會上,我省作為主賓省集中展示種業技術創新成果——

  律動農業“芯”,“育”出新希望

  4月1日,以“中國種業振興 南繁硅谷崛起”為主題的2023中國種子大會暨南繁硅谷論壇在海南三亞開幕。江蘇作為此次大會唯一主賓省參會,攜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江蘇省南繁中心等17家種業科研單位和企業,集中展示我省種業技術創新成果。

  種業振興,江蘇顯擔當。近年來,我省依托資源優勢稟賦,保存農業動植物資源6.8萬份,佔全國11%,17個水稻品種進入農業農村部“超級稻”品種名錄。

  江蘇擁有17個“超級稻”品種,佔全國八分之一

  優質糧菜果蔬精彩紛呈,大家品鑒新品、參觀交流、交易洽談,盛況空前……在大會設置的種業成果廳主賓省江蘇展臺前,我省17家種業科研機構和企業展示種業技術創新成果。

  籽粒金黃,排列整齊,顆顆飽滿。在省農科院展臺前,産量高、綜合抗性強的蘇玉29吸引眾多參觀者駐足。“蘇玉29耐高溫、幹旱,銹病抗性強。”省農科院玉米研究團隊研究員陳艷萍介紹,這種玉米棒大軸細,雙棒率高,高産穩産。

  高産玉米背後是田間生産技術的“加持”。“我們提出玉米綠色高效生産技術體係,包括節本增效、綠色綜合防控、每年供給均衡上市技術等。”陳艷萍説,建議採用單穴單株方式播種,使得玉米鮮穗的商品性從以往的不到70%提高到80%以上。近年來,團隊還選育了一係列鮮食玉米品種,如適合加工的小紅花糯品種“蘇科糯12”、白甜糯玉米“蘇科糯1801”……這些品種鮮食玉米甜、糯、嫩、香。現場,有山東的農戶主動留下聯繫方式就該技術推廣作進一步洽談。

  全生育期157天、抗病能力強、産量高……江蘇瑞華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和省農科院糧食作物研究所王才林團隊合作選育的“南粳8911”是新一代高産型優良食味粳稻品種。“南粳8911于去年通過江蘇省審定,高産穩産,米質優、口感好,是公司的明星産品。”公司副總經理金彥剛説,目前該品種在江蘇省內已推廣種植20多萬畝。

  “酒香也怕巷子深,多年來我們培育了一些好品種,期待聯手方方面面的力量,尋求更多科研單位及企業合作。”省農科院副院長孫洪武告訴記者。

  “江蘇是經濟大省、開放大省、農業大省,糧食總産連續9年穩定在700億斤以上,實現了人口密度最大省份‘口糧自給、略有盈余’,去年糧食産量再創歷史新高、達到753.8億斤,農林牧漁業總産值達到8733.9億元,農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28486元。”江蘇省副省長王暉在大會開幕式致辭時表示,近年來,江蘇先後出臺種業振興行動實施方案,全省共保存農業動植物資源6.8萬份、佔全國11%,擁有國家級農作物育繁推一體化企業7家,17個水稻品種進入農業農村部“超級稻”品種名錄、佔全國八分之一。

  南繁中心裏,江蘇育種人“追著太陽跑”

  位于熱帶的海南是我國重要的育種基地,從上世紀中葉開始,育種學家們將本地收獲的種子,帶到海南進行繁殖和選育。南繁,也被人稱為“南繁加代”,即在育種過程中,通過南方溫暖的冬天,增加一代種子繁育的過程。

  趁著參加種子大會的空隙,陳艷萍來到南繁中心,仔細查看剛剛收上來的玉米種子烘幹情況。接下來,她要將這批種子寄到甘肅的制種基地進行雜交制種。

  陳艷萍介紹,玉米是喜溫作物,在江蘇一年只能種植1—2代,選育一個新品種至少需要8—10年。海南冬季平均氣溫在20℃以上,玉米一年能種植兩茬,4—5年就能完成新品種的選育。在陳艷萍的背後,一排排收獲過的玉米稈佇立田間。

  大會午餐時間,年過六旬的“南粳之父”、江蘇省水韻蘇米産業研究院院長王才林從會場趕到南繁中心。在他的稻田中,飽滿的谷穗低垂著頭,這批水稻也如候鳥般“南北遷徙”。王才林告訴記者,近年來由于直播稻面積增加,雜草稻和雜草危害較重,目前團隊正在培育優質、高産、抗病水稻品種的升級版——抗除草劑水稻品種。隨著人民生活水準普遍提高,功能水稻培育提上日程,團隊正在研發營養價值高、糖分低、更加安全的水稻品種。

  在江蘇省種子南繁南鑒站建立的“高通量基因分型”共用實驗室裏,揚州大學農學院教授左示敏在高通量基因分型儀前忙得熱火朝天,他帶著兩名研究生正在為基地內種植的水稻進行基因分型分析。“這些檢測工作相當于種業創新的‘前哨’。”左示敏説,我們需要在較短時間內對基地內種植的近20萬株水稻樣品進行檢測分析,如果都運回江蘇進行檢測,會非常耗時耗力。有了江蘇南繁南鑒站建立的這個專門為省內科研育種單位服務的共用實驗室,可在抽穗後至收獲前這較短的時間內,完成20萬株水稻樣品的部分基因分型檢測工作,進而可將精力更多集中在那些攜帶優質、高産、抗病等優異基因的少數植株的收獲與評估上,大大提高了新品種的研發效率。

  種業振興,還面臨“痛點”“堵點”

  今年是我國種業振興行動正式開展的第三年。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2023中國種子大會上,多位種業專家及行業人士認為,種業振興仍面臨智慧財産權保護、同質化競爭等“痛點”和“堵點”。

  本次大會展廳內特別設置種子智慧財産權答疑中心。中心負責人告訴記者,種子是現代農業的“晶片”,創新是種業發展的基石。保護好品種智慧財産權和科研人員研發積極性,就是保護種業創新的原動力,也是實現種業振興的關鍵所在。

  “按照種子法規定,我們賣給新經營主體的種子不能做自留種,但這類侵權的情況時有發生。”金彥剛坦言,種子很容易“換馬甲”和“修飾改良”,導致打假難、維權難。

  “南粳8911在參加江蘇省水稻中間試驗的時候就申請了品種權保護,並向農業農村部植物新品種保護辦公室提交了官方測試機構出具的DUS測試報告。”金彥剛説,智慧財産權保護工作一定要做在前,有了植物新品種權證書,對下一步市場維權非常有利。

  此外,還需組建專業的律師團隊。“在市場上遇到假冒或未獲授權的種子,第一步是取證,然後通過葉片做指紋檢測和田間種植真實性比對,通過這兩項工作可確認品種是否遭受侵權。”金彥剛説,組建專業律師團隊成本相對較高,可選擇固定法務團隊合作。

  近年來,我國種業企業發展較快,已經擁有兩家全球前10強的農作物種業企業,但是多數企業存在規模小、競爭力不強等問題。與會專家指出,從種企數量看,我國持證種企約6400家,其中約82%為銷售企業,行業集中度低,同質化嚴重;從産業結構來看,我國種業産業鏈研發、生産、推廣和銷售實施主體不同,條塊分割的格局難以促進産業鏈良性迴圈;從育種水準看,水稻、小麥兩大口糧及一些特有品種在育種技術上有優勢,但商業育種能力弱,缺少核心品種。

  金彥剛認為,“我省共有7家國家級‘育繁推一體化’企業,瑞華是其中之一。種業企業要避免同質化競爭,必須走特色化發展路線。我們堅持自主創新的同時與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等單位建立了産學研合作,組建高層次科技人才隊伍,提高研發投入,打造獨有的核心競爭力。”

  共用開放,加速邁向種業強省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明確要求我省在“推進農業現代化上走在前”。

  農業現代化,種子是基礎,如何加速邁向種業強省?

  王暉表示,江蘇將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重要講話精神和關于種業振興的係列重要指示精神,發揮農業科教資源豐富的優勢,積極構建以産業為主導、企業為主體、基地為依托、産學研相結合、“育繁推一體化”的現代種業體係,真正為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為糧食安全築牢種業基石。

  2023年江蘇省委一號文件提出,要深入推進種業振興行動,推動省農業種質資源綜合基因庫、家畜、家禽、長江特色漁業、河蟹等種質資源保存與創新利用中心建設。

  “近3年來,江蘇省農業種質平臺累計收集保存農業種質資源6418份。”江蘇省科技資源統籌服務中心副主任孫興蓮介紹,截至去年底,31家種質資源庫共保存實物種質資源7.4萬份,包含農業微生物種質資源、農作物種質資源、林木種質資源、水産種質資源、畜禽種質資源等。平臺還構建了集種質資訊發布、共用利用、運作服務于一體的數據服務平臺,已集聚農業種質資訊數據超4.1萬條。

  種業振興,要讓種質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産業優勢。省委一號文件提出,要持續實施種業振興“揭榜挂帥”項目,開展種業重大品種技術協作攻關。截至去年底,省農業種質平臺累計對外共用農作物、林木、家養動物、水産等實物種質資源超10萬份次,近3年支撐相關單位各類科技項目和課題等254項。

  去年,省農作物種質資源中期庫和省農科院亞夫工作站在漣水縣高溝鎮四安莊村等3個村推廣種植今世緣酒業酒用高粱品種3700畝。在資源庫篩選的“吉雜163”“紅糯16”“冀釀2號”等優質品種保障和亞夫科技特派員的指導下,農戶普遍增收一至兩成,畝産增效500元以上。

  孫興蓮表示,種業振興關鍵在于種質資源共用利用,平臺要聚焦科技興農、科技強農,探索種質資源共用新機制、新路徑。下一步,省科技資源統籌服務平臺將繼續深入鄉村、企業及園區等生産一線,不斷擴大種質資源共用服務范圍、提升共用服務成效,促進種業振興、助力鄉村振興。(張 宣)

  

 

【糾錯】 [責任編輯: 沙佳儀 ]
新華網客戶端
010070080010000000000000011111131129488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