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江蘇要聞 融媒産品 訪談 信息動態 推廣
新華網 > > 正文

祭掃高峰來臨,蘇州科學疏導迎接上海客流

2023年03月27日 08:31:04 來源: 新華日報

  原標題:祭掃高峰來臨,蘇州科學疏導迎接上海客流——

  百萬人潮來得順暢游得穩當

  每年清明節前後,上海“掃墓大軍”涌入蘇州,成為一種獨特的現象。據蘇州民政部門預測,今年清明前後,外地群眾來蘇州祭掃人數將超過510萬,與2019年持平,其中以上海人為主。3月25日、26日,蘇州迎來清明前首個祭掃高峰,現場情況如何?

  客流呈現爆發式增長

  25日早上8點,吳中區越溪街道的旺山村西灣已經十分熱鬧。在旺山公墓入口,偌大的停車場熙熙攘攘,除了本地車輛,還有不少上海牌照車輛。

  上海市民陳女士和丈夫好不容易把車停好後,帶着提前準備好的幾支鮮花走進陵園祭奠父母。“今年終於能過來了,來之前我們就已商量好,一切從簡。”

  蘇州市絕大部分經營性公墓都位於吳中區,該區轄內共有公墓、骨灰堂(塔陵)等各類骨灰安葬(放)場所43個,安葬(放)骨灰100多萬穴(格)。“3月8日,我們就迎來最早一批上海掃墓客。”旺山公墓主任陳香元介紹。

  清明掃墓,祭祀親人、踏青郊游,是中國人的傳統。前兩年,因疫情減少人員流動,不少人只能把思念寄諸雲端。“今年高峰提前來了。”吳中區民政局局長張建琳介紹,從3月初至今的統計數據來看,今年吳中各景區和墓區車流、人流、外地客流呈爆發式增長,“預計清明期間祭掃高峰、入葬高峰和旅游高峰‘三峰’疊加,清明當天將達到峰值。”

  位於木瀆鎮的鳳凰墓區是蘇州最大的市郊墓區,安葬超過27萬穴。今年,王儒雲和妻子及女兒一家從上海特地來蘇州祭拜父母。“畢竟等了兩年,還是想到現場祭奠逝去的親人。”王先生説。

  “根據監測,25日首個高峰客流日,蘇州市管高速全線流量達54萬輛。”蘇州繞城高速公路有限公司營運部副經理、智能營運管理中心主任顧燕倩介紹,蘇州繞城高速東山、西山、光福收費站環太湖沿線自南向北分佈,鳳凰、香山、七子、橫涇等公墓分佈在周圍,首個高峰日三個收費站日流量較疫情前的正常年份分別增長11%、40%和33%,其中上海牌照車輛佔據大部分。

  城市管理面臨“大考”

  上海百萬“掃墓大軍”涌入,給蘇州帶來不小壓力。

  清明祭掃期間,蘇州民政部門實施預約制度,公眾需提前10個工作日通過“蘇城數字殯葬”&&預約。“疫情期間,預約制逐漸成為一種常態,今年三分之二的家屬依然能主動預約,選擇錯峰出行。”蘇州市民政局社會事務處處長李忠軍介紹,為了保障祭掃工作平穩有序,蘇州還通過各類渠道提前發布提示信息,“甚至在上海民政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了祭掃通知和交通信息。”

  除了自駕,高鐵出行是不少上海掃墓客的重要出行方式之一。25日一早,記者在蘇州火車站北廣場出站口看到,標注着“掃墓專線”的指引牌十分顯眼。蘇州市公交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蘇州已集中開行9條掃墓專線,並有多條短駁掃墓專線。

  “我們在城市高架道路主要路口均設置掃墓車輛臨時指引牌,對各墓區周邊道路實行單向交通管理,盡量做到擁而不堵。”蘇州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副局長劉軍介紹,針對清明祭掃出行高峰,蘇州市交警部門聯合民政部門和市區26個經營性墓區,採用“一點一策”制定行車線路和停車場所。同時,與高德地圖、百度地圖等開展合作,科學制定導航線路,做好實時疏導分流。

  記者在走訪時發現,雖然是掃墓高峰,但多個墓區周邊並未出現像往年一樣的明顯擁堵,車輛基本能在10分鐘內順利進出陵園。26日上午10點,在吳中區橫涇墓區西南側主幹道上,記者看到,每隔幾百米就有交警站崗執勤,車輛進入墓區秩序井然,周邊也沒有沿街隨意兜售香燭、錫箔等情況。橫涇公墓主任朱建明介紹,為做好祭掃安全管理和服務保障工作,街道協調公安、交警、城管、村(社區)、志願團隊等,抽調300餘人組成專班,確保墓區內外秩序有序可控。

  “這是對城市管理的一場‘大考’。”蘇州市相關負責人説,既要做好外地掃墓客人服務,更要保證本地居民出行和掃墓踏青,特別是26日首屆蘇州馬拉松舉辦,全市還要做好同步保障。

  “掃墓+踏青旅游”受熱捧

  25日中午,剛過11點,旺山錢家塢一家園林主題餐廳就已經坐滿了客人。

  “一桌8個人,消費超過2000元。一些大菜、創意菜點得更多了。”老闆徐茂展介紹,開春以來,不僅蘇州本地客人多了,很多上海客人也通過大眾點評、小紅書等&&找了過來,最近到旺山掃墓的上海客人更是絡繹不絕。

  作為蘇州鄉村旅游的一塊招牌,三年來,旺山村蓄力轉型,不僅打造了旺山遇見盧浮宮、國際馬術中心等一系列新興文旅消費載體,許多傳統的農家樂也逐步改造升級。“到蘇州掃完墓,順便帶孩子們去太湖邊看油菜花、露營。”上海市民顧青説。

  25日中午臨近飯點,橫涇街道一家本土“網紅”面館門前停了大量的上海牌照車輛,客人為了吃上一碗麵,在門前排起了長隊,不少人&&要在蘇州住上一夜,沿着“環太湖1號公路”去打卡。

  “以前,一些外地掃墓客來也匆匆、去也匆匆,或者老人自己坐大巴包車過來,結束後再到古城區老字號買些特産,當天就回去了。”蘇州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明顯感覺不一樣了,來蘇州祭掃的外地私家車越來越多,很多人更是選擇全家出動,年輕人參與得也多了,掃墓踏青旅游一趟行程全搞定。

  據統計,清明節前兩周周末,僅太湖度假區範圍內幾家大型酒店的入住率已超七成,呈現出明顯的反彈趨勢,兩日客均消費超過600元。“文旅消費隨着‘掃墓大軍’涌入進一步復蘇。”業內人士認為,這幾年,隨着蘇州文旅産品迭代,以及鄉村振興工作深入推進,蘇州不僅對上海客人,對整個長三角游客的休閒吸引力度都更強了,特別是年輕群體的加入,也讓清明踏青旅游的消費方式更加多元。(盛崢 雷霆 張紅軍)

  

【糾錯】 [責任編輯: 沙佳儀 ]
新華網客戶端
010070080010000000000000011111131129466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