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要聞 融媒産品 訪談 資訊動態 推廣

開辟數字化新賽道:賦予“雙減”政策長效落實新動能

2023年03月23日 10:08:16 來源: 江蘇省教科院基礎教育研究所

  當前,如何助力“雙減”長效落實成為社會各界共同關注的話題。隨著“數字中國”上升為國家戰略,教育領域的數字化改革逐漸加速,在國家全力推進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的背景之下,如何有效運用數字化思維和數字化工具,著力賦能“雙減”長效落實成為當前亟須解決的問題。江蘇各地正在積極探索通過個性化推薦學習資源、智能化布置課後作業、精細化提供課後服務、數字化賦能培訓監管等方式,努力構建個性化、智能化、情境化、創新化的學校教育環境,為“雙減”政策的長效落實奠定堅實基礎。

  一、個性化推薦學習資源

  多元智能理論認為每個個體的發展存在差異,應當提供符合學生不同智能組合的學習方式。在傳統的教學環境中,教師難以持續、深入地追蹤分析每個學生的特點、學習進展和興趣偏好,使得“因材施教”較為困難。個性化學習推薦的優勢在于精準判斷學習者的興趣,記錄和分析學習者的學習風格、學習特點,分析學習者的偏好、知識水準、學習進度和掌握程度等特徵,為其精準推薦學習材料,可以為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實踐提供基礎。江蘇各地基于區域特徵,不斷匯聚名校名師資源,建立以學習者為中心的互聯網學校,為師生提供高品質、個性化數字教育資源,逐漸滿足學校、學生和家長的多元需求。

  二、智能化布置課後作業

  作業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雙減”政策落地後,作業減負目標更加明確。但是,受數據採集難、資訊反饋滯後、學情分析失真等影響,傳統作業模式下的減負問題愈加凸顯。要解決傳統作業模式下的諸多問題,需要綜合運用數字化技術和思維對作業流程進行全方位的係統性重塑。江蘇各地正在通過健全作業管理機制、分類明確作業總量、提高作業設計品質、加強作業完成指導、科學利用課余時間等係列舉措,持續完善作業數字化流程再造,推動各學科之間的協同配合,在作業量減少的同時促進作業質的飛躍,助力學生作業減負和學校“雙減”目標落實。

  三、精細化提供課後服務

  課後服務是學校落實“雙減”政策的重要措施。但在實施過程中逐步暴露出“家-校-社”三方資訊難以互通、課後服務師資力量不足、內容設置不合理、保障機制落實不到位等突出問題。如何規模化地滿足學生學習的多樣化需求?如何有效減輕學校教務管理、教師備授課負擔?如何使教師能夠把精力專注于課程教學品質成為當前學校課後服務實施最大的挑戰。對此,許多學校充分依托先進的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技術,從選課、排課、備課到上課、巡課、簽到、簽退等實現全流程數字化,從而切實減輕教師工作負擔,助力課後服務數據督導,通過擴充體係化、虛擬化教育資源,打造素質教育生態體係,全面提升課後服務的廣度、深度和滿意度。

  四、數字化賦能培訓監管

  在“雙減”政策出臺之前,部分教育培訓機構脫離了促進人全面發展的軌道,這與我國新時代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對立的。“雙減”政策出臺後,一場校外培訓治理的“競賽”也在地方政府間拉開帷幕。在教育數字化轉型背景之下,借助充分數字工具和數據共用的便利優勢,推進校外培訓機構監管從原來的線下、事後監管模式轉為“審批—公示—監管—評價—檢查”的數據閉環監管模式;促進行政部門摸清校外培訓機構底數、掌握辦學狀況和化解安全風險,持續推動監管和治理的處置方式走向跨層級、跨部門線上協同治理實現區域校外培訓服務應用的係統化,進而實現辦事不用跑、服務一網辦、監管全覆蓋。(第一作者:倪娟,江蘇省教科院基礎教育研究所所長;通訊作者:吳東照,南通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副教授,數字化學習技術整合與應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編輯: 崔雯雯 ]
010070080010000000000000011111131129456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