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州鎮湖,被譽為“中國刺繡藝術之鄉”,是蘇繡的主要發源地,以“家家有繡繃,戶戶有繡娘”著稱。近年來,隨着傳統文化的熱度回歸,一位“姑蘇繡郎”逐漸走入了大眾視野,他就是張雪,一位“85後”蘇繡青年藝術家。

張雪的母親是蘇繡大師薛金娣,身臨繡氣,張雪從小就被母親飛針引線的身影和各類蘇繡作品吸引,但由於張雪是個男孩,母親最初並沒有打算讓他承襲這門手藝。在從業之初,張雪身邊也不乏質疑的聲音。“在大家的認知裏,刺繡都是女孩子在做。”張雪説。

“小的時候不懂,越長大我越能感受到蘇繡是一筆難能可貴的財富,我覺得需要有人回來繼承它、發揚它。”因痛惜傳統工藝後繼乏人,大學畢業的張雪放棄了金融行業的工作,回到家鄉鎮湖,頂着家鄉人略顯詫異的目光,毅然拿起銀針,成為一位“繡郎”。

張雪一邊刻苦學藝,一邊不斷思忖,在2013年,張雪基於自己的思考,提出了“蘇繡的可能性實驗”,開始做一些偏極簡風、偏詩意的刺繡作品,並逐漸形成了自己的蘇繡風格。寥寥幾筆,大片留白,以此繡蘇州園林、中國古詩詞裏的春夏秋冬。

“詩詞給了我很多創作的靈感。上中學的時候,我就很喜歡文學和詩詞,喜歡暢想詩詞裏的畫面。很多文字是富有畫面感的,而這種畫面感恰好也可以用蘇繡表現。”張雪將古詩詞講究的詩意留白巧妙地運用到了蘇繡上,吸引了年輕人的喜歡和購買。

《星空》是對張雪創作影響很大的一幅作品。疏密有度的針法勾勒出一顆顆顏色不一的璀璨星球,這幅既展現蘇繡豐富針法又富有科技感的創新作品曾多次獲獎。《星空》也讓張雪意識到傳統的針法可以和現代的刺繡語言相結合。

讓傳統蘇繡與現代審美共鳴,一針一線的妙筆巧思跨越古老時光,盡顯蘇繡魅力。“創新絕不是拋棄傳統,其實恰恰相反,越是在蘇繡生活化、年輕化的方向跨界探索,我就越能感受到蘇繡綿延兩千年的生命力和魅力。”張雪説。(邱麥 報道員:孫姝穎 韋文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