響水大地春耕備耕熱潮涌
原標題:靶向性指導 高標準種植 大數據管理
響水大地春耕備耕熱潮涌
立春已過,萬物復蘇。從田間地頭到大棚基地,響水處處涌動着春耕備耕熱潮,施肥田管、大棚育苗、送技上門……全縣上下正搶抓農時忙生産,勾勒出一幅幅生機盎然的早春圖。
“這段時間溫度低,加強保溫,另外還要適時澆水。”2月7日,響水縣南河鎮農業、科技等部門的專家和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查看西藍花長勢,及時指導農民開展田間管理,送去理論、政策、技術,指導産業發展方向。頭甲村種植戶李軍龍聽了專家建議後,及時調整種植安排,引種“名門”等新品種,拓寬增收新渠道。作為“中國西藍花之鄉”,響水春季西藍花已搶先定植,全縣種植面積約3.5萬畝。
農田水利設施是保障糧食安全、促進農業現代化的重要基礎。在黃圩鎮大興村的田間地頭,工人們在加快完成農田水利設施工程掃尾建設,確保盡快投入使用,護航春耕生産;同時,對轄區內所有河道上泵站進行翻水,保證農田灌溉渠內有充足的水源,確保春耕灌溉及之後農業生産工作順利開展。
走進大地九豐農博園千禾現代農業科技研培中心,工作人員正在高標準種植示範區做定植前準備。“中心採用荷蘭種植模式、高吊蔓無限生長等技術,根據土壤、氣候定向育苗,通過植株根部的傳感器,將生長信息實時反饋到數據&&,及時靶向灌溉,大大節約用工成本。”該公司辦公室主任陳月介紹,大數據管理&&化身“新管家”,機器人生産、智能管理、數據採集和設備控制等信息一目了然。
當前正是蔬菜育苗的大好時節,響水源怡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育苗中心採用穴孔育苗方式培育西瓜苗,並在大棚內設立“農場管家”系統,實時控制大棚內溫度、濕度等情況,智能化指導西瓜苗生長;江蘇省現代農業産業技術體系響水蔬菜綜合示範基地在春季西瓜種植上,示範推廣遠紅外納米技術,對蔬菜作物的根部、枝莖和葉片等部位進行精確的遠紅外線照射,實現“精準照射”和“智能加熱”,促進植株葉片的光合作用,保障植株健康生長。
人勤春來早,田間農事忙。在運河鎮運圩村的興華家庭農場裏,工人們正對冬小麥進行機械化撒肥。該農場是響水縣運河鎮規模最大的家庭農場,農場負責人胡衛成承包了運河鎮近萬畝農田,投資200多萬元改造成高標準農田,實行水稻與小麥輪作種植,吸納當地100多名農民務工。“早在春節前,我們就備好100多噸化肥,現在對二、三類冬小麥苗進行撒肥,畝産估計1000斤沒問題。”胡衛成介紹。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糧食要增産,種子是關鍵。在響水縣大華種業有限公司,工人們正將華粳5號水稻種子加工、包裝、裝車,隨後運往全縣各鎮區銷售。“今年,我們計劃從南京總部調運30多萬斤水稻新品種,主要包括華粳10號、華粳12號等,在全縣進行夏糧示範推廣。”該公司負責人薛凱介紹。
不負春光,不誤農時。春天裏,播下的每一顆種子都孕育着豐收的希望,響水田野間正演奏着動人的樂章。(祝潔 葉珊珊 王靜 蔣大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