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江蘇要聞 融媒産品 訪談 資訊動態 推廣
新華網 > > 正文

江蘇如皋:奮力在創新發展“新賽道”上跑出“加速度”

2023年02月08日 17:01:00 來源: 新華網

  新華網南京2月8日電(張本甫)“優秀的人比你還努力,我們沒有理由不奮起直追;追你的人比你更賣力,我們沒有借口不全速奔跑。”春節剛過,在江蘇如皋全市科技人才發展大會上,市委書記何益軍的講話讓沉浸在新年余味中的如皋人精神為之一振。他提出,要大力弘揚治沙精神,以創新發展的快突破、創新能級的大提升,加快建設南通跨江融合發展樣板區,奮力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如皋新實踐開好局、起好步。

如皋泰慕士有限公司堅持自主創新,相關技術及産品獲江蘇省科學技術三等獎

  弘揚治沙精神,叫響創新發展“如皋品牌”

  自古以來如皋土壤裏多沙,這種高沙土不宜種植水稻等農作物。20世紀五六十年代開始,如皋人民開展了轟轟烈烈的治沙改土行動,並逐步形成了“勠力同心、同甘共苦、堅韌不拔、善作善成”的治沙精神。

  近年來,如皋市持續弘揚治沙精神,以江蘇省創新型示范縣(市、區)建設為契機,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持續推進科技體制改革,縣域創新“如皋品牌”在全省逐步叫響。

  一張張亮眼成績單的背後,是如皋深入實施人才強市戰略,完善人才戰略布局,做大做優做強特色人才工作,為全市高品質發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撐做出的不懈努力。

  創新驅動的實質是人才驅動,科技創新最重要、最核心、最根本的是人才問題。近年來,如皋市持續強化人才引領高品質發展的戰略地位,加大重點人才引進支援力度、優化人才發展生態,聚才能力全面增強,用才效能全面提升,留才生態全面優化。

  目前,如皋市人才隊伍總量為25.01萬,其中高層次人才1.2萬人,去年引進碩士及以上人才200余名,引進各類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50人;入選南通市“江海英才”引進計劃項目12個。組織“才聚雉水、智匯皋地”産才融合等係列品牌活動。積極整合在外鄉賢人才資源,邀請350名在外鄉賢參加首屆如皋鄉賢大會,創新開展“皋才生”暑期大學生實踐鍛煉等活動,共吸引300名如皋籍大學生參加,全力提升了如皋市對優秀人才和青年學子的吸引力。

  從吸引人才上的“快人一步”到禮遇人才上的“超常力度”,如皋市強化“人才22條”政策激勵,大力營造良好環境,加快推進人才引薦獎勵、高技能人才培養等辦法的制定出臺,形成科學完善的人才政策體係,健全領軍人才“雉水英才一卡通”服務機制,在教育、醫療、住房等方面提供專項保障。以“宜居宜業”為標準,加快建設集社交、生活、創新創業服務等元素于一體、總面積達21萬平方米的青年人才公寓國際社區,配套國際化人才公寓和基礎商業區、龍遊湖風景區、三甲醫院等設施,為入駐人才提供“如式體驗、國際感受”。

南通斯密特森光電公司專注研發創新,在天文數位領域不斷推陳出新

  跑贏新的賽道,仍需全力以赴快馬加鞭

  如今,區域競爭、城市角逐已由拼資源拼政策逐步轉為拼創新,誰能在創新發展上先人一步、快人一拍,誰就能在激烈的競爭中搶佔先機、贏得優勢。

  如皋市委書記何益軍説,放眼上海、蘇南,上海正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以昆山、太倉、常熟等為代表的蘇南地區,不斷推動制造向創造轉型、基礎研究向原始創新躍升,已經進入以創新驅動為內核、以産創融合為特色的“蘇南模式”新階段,作為跨江融合發展樣板區,我們要加快從視野、機制、規劃、隊伍、協同等方面全力“跨過長江去”,深度對標,奮力追趕超越。

  著眼周邊區域,南通“七虎”在科技創新、要素拼搶上的競爭態勢明顯,崇川、通州、海門、海安爭相融入南通沿江科創帶建設,在産業、科創、人才團隊等方面已經形成了明顯優勢,啟東、如東立足資源稟賦,聚焦向海圖強,正全力打造長三角區域性科技創新高地、奮力建設沿海創新長廊。

  何益軍説,要在“換道競速”上實現“彎道超車”甚至“持續領跑”,我們唯有全力以赴、快馬加鞭,借科技植入新業態、以創新塑造新優勢,努力在“新賽道”上跑出“加速度”。

 

江蘇華永復合材料有限公司不斷推動技術革新,有力提升了關鍵産品核心競爭力

  狠抓關鍵措施,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水準

  科技創新關乎發展全局,必須堅持係統性與針對性相統一、階段性與連續性相協調,才能塑造創新優勢,形成高品質發展的勝勢。

  何益軍表示,要以國家創新型示范縣市創建、“科創江蘇”試點縣市建設為引領,圍繞影響和制約創新驅動發展的全局性、制度性和方向性問題,注重內外並舉、融合並進。要堅持把強化創新發展支撐作為基礎性工程,圍繞創新發展需求,持之以恒優存量、擴增量、建平臺,加快激活規模效應和乘數效應。

  一是要夯實專業園區關鍵支撐。堅持創新引領、特色集聚,圍繞“六個一”要求,完善專業化體制和隊伍建設,經濟技術開發區要對標太倉開發區,強化全球視野,聚焦汽車及零部件、氫能儲能産業,加快建設中瑞(如皋)智能制造合作創新園,承辦好國際氫能和燃料電池大會,持續做強園區特色、産業標識度;高新區要學習對標太倉高新區,圍繞合成生物學、微納光學精密制造,用好上海交大、清華大學等學科研發優勢和已有“創新核”基礎,大力推動“創新生態樹”項目在如産業化;長江鎮要學習借鑒太倉港發展思路,圍繞港産城融合,用好臨港空間、強化港口功能,進一步聚焦先進纖維材料和現代物流産業,加快推進金鷹、東恒、集萃等新材料産業項目,在發展臨港經濟上闖出創新之路;各鄉鎮園區都要積極投身協同創新主戰場,以創新轉型為突破口,加快推動園區發展提質增效,全力打造“一園一主業”“一園一特色”的創新發展新格局。

  二是要強化人才隊伍關鍵助力。堅持把人才作為支撐發展第一資源,以海納百川的胸懷引才聚才,以求賢若渴的心態重才用才,以築巢引鳳的實招留才育才,用人才優勢厚植發展優勢,對標蘇南、瞄準太倉,為高品質打造南通跨江融合發展樣板區、確保現代化如皋建設開好局起好步提供堅強人才保證。持續深化“才聚雉水、智匯皋地”産才融合活動,“飛地”和“孵化器”每月舉辦一次項目路演,主功能區每季度舉辦一次項目路演,市級層面每半年舉辦一次項目路演決賽,為“江海英才”創新創業大賽及重點人才項目做好儲備。要抓實平臺載體建設。一方面,牢牢緊貼南通沿江科創帶建設的總體需要,加快推動高新區與如皋港區聯動建設龍遊湖科創走廊,促進“飛出地”和“飛入地”資源“雙向奔赴”;強化“長江智創園”“富港科創智谷”等科創平臺建設,努力提升人才科創資源承載水準;著力發揮隆昌化工、新瑞藥業等細分領域龍頭企業的主觀能動性,激發科創要素集聚效應。另一方面,不斷深化與外地平臺的交流合作。繼續加強主城區與上海交大、復旦大學、同濟大學、南京大學(蘇州校區)等合作建設“科創飛地”,借助與俄羅斯醫學技術科學院、歐洲科學院裴東廣院士合作契機,全力助推人才引進、科技成果轉化、智慧財産權轉移;深度對接張家港錦豐鎮醫療器械産業園,推動園區共建;深度對接上海健康醫學院,切實推動産學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轉化,探索打造創新驅動發展的平合標桿。發揮好平臺資源優勢,在深圳建立科技人才“飛地”,推動更多“千裏馬”脫穎而出。

  三是要放大創新投入關鍵作用。堅持高點定位,突出引培並舉、優化前置服務,扎實做好高企、科技型中小企業培育,確保新增科創項目370家以上,認定科技型中小企業900家,高企培育提前兩年完成“十四五”倍增任務;要聚焦量質並重,發揮好龍頭企業和創新聯合體促進帶動作用,統籌推進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産學研合作和産業鏈協同創新,大力推進正海磁材、高壓電器等創建國家企業技術(分)中心,確保高新技術産業産值佔比53%以上,全社會研發投入佔GDP比重達2.65%。

  最後,何益軍強調,創新發展是一場整體戰、攻堅戰,必須堅持全市上下“一盤棋”,繼續大力弘揚治沙精神,奮力推動“開門紅”、實現“全年紅”。

 

 

【糾錯】 [責任編輯: 邱麥 ]
新華網客戶端
0100700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347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