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縱深推進産業創新集群融合發展
原標題:把實體經濟規模做得更大、質量提得更優
蘇州縱深推進産業創新集群融合發展
2月6日,蘇州市數字經濟時代産業創新集群融合發展大會召開。會上,《2022年蘇州市産業創新集群和新興服務業發展白皮書》及相關政策彙編發布,産業創新集群建設25個細分領域行業協會(聯合會)集中掛牌……蘇州努力持續把産業創新集群建設抓出實效。
“推動數字經濟時代産業創新集群建設是蘇州踐行‘四敢’的具體行動,必須保持歷史耐心和戰略定力,久久為功、綿綿發力,堅持不懈地抓下去。”省委常委、蘇州市委書記曹路寶説,省委對強化蘇州製造這個根基和支撐、釋放蘇州創新這個最大潛能提出明確要求,蘇州堅決貫徹落實,持續加快産業創新集群建設,把實體經濟規模做得更大、質量提得更優,全方位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
集群發展全面起勢,産業創新大潮澎湃
1月2日,蘇州市新能源汽車産業創新集群建設推進大會舉行,開工簽約和投産投用産業項目142個,總投資達916億元,涵蓋新能源汽車整車、汽車電子及零部件、智能網聯汽車等細分領域。蘇州提出,要把整車作為重點突破口,集聚更多零部件、軟體、芯片等關鍵技術企業,用5年左右時間打造一個新的萬億級産業。
加上此前陸續舉辦的電子信息産業創新集群建設推進大會、生物醫藥産業創新集群推進會等,不難看出,蘇州産業創新集群建設力度大、持續性強,成為高質量發展鮮明亮色。
去年以來,蘇州堅持把推動數字經濟時代産業創新集群建設作為一項全局性戰略,召開“新年第一會”系統部署,並圍繞電子信息、裝備製造、生物醫藥、先進材料四大主導産業和新興服務業,聚焦光子、集成電路等25個重點細分領域,廣泛匯聚強大合力。
四大産業創新集群産值增長4.6%,3個先進製造業集群入選“國家隊”、數量居全省第一;有效高企達1.3萬家,全國第四;蘇州實驗室揭牌成立,新增3家國家企業技術中心、全省第一;連續11年獲評“外國專家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國城市”。集群發展全面起勢,産業創新大潮澎湃,推動“蘇州製造”這艘巨輪乘風破浪、行穩致遠。
如今,再次聚焦並縱深推進數字經濟時代産業創新集群建設,彰顯蘇州利用實體經濟這個突出長板贏得競爭優勢的決心和信心。在中國科學院院士郝躍看來,蘇州實體經濟發達,創新優勢突出。國家第三代半導體技術創新中心在蘇州啟動建設後,已推動落地産業化項目35項,設立17個聯合研發中心。
要素“相加”,邁向要素“相融”
從去年的“數字經濟時代産業創新集群發展大會”,到今年的“數字經濟時代産業創新集群融合發展大會”,這多出的“融合”二字,揭示了蘇州立足新形勢推進産業創新集群建設的思考與選擇。
“融合發展是産業創新集群建設的本質特徵,是把握戰略機遇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必然選擇。”曹路寶説,蘇州要推動産業創新集群建設從要素“相加”邁向要素“相融”,加快構建深度融合的協同創新網絡,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現代化産業體系。
2月1日,蘇州召開全市數字人民幣試點推進會暨年度總結大會,發布《蘇州市數字金融産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全力打造數字人民幣應用示範之城、創新引領之城、産業集聚之城,探索服務業支撐産業創新集群融合發展的新路徑。
數字經濟“蝶變”,催生産業創新集群“聚變”,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也成為必然之舉。蘇州挺立浪尖,推動現代服務業同先進製造業深度融合,把製造業服務化作為重要方向,推動製造業價值鏈由以産品製造為中心轉向提供産品、服務和整體解決方案並重。
推進創新要素相互配合、協同發力,是激發集群動力活力的關鍵,也是蘇州要重點突破的方向。“必須始終着眼蘇州産業發展需要,加快創新資源的協同性配置。”蘇州大學校長張曉宏説,蘇州大學將致力於打造融通各種資源、銜接各個産業、激發各方力量的系統創新鏈,加強與學界、産業界和政府部門間的高效協作,不斷提高創新效率與質量。
蘇州還一體推進産城人融合發展,推動形成“産業在沿江轉型、創新在城區集聚”的發展格局,加快建設太湖新城、高鐵新城、太湖科學城等;加快建設長三角國際研發社區、獨墅湖科創灣、中新昆承湖園區等高品質人才社區示範點等,營造創新要素匯集、碰撞、聚變的“土壤”。
敢為善為,凝聚合力突破成勢
四大主導産業産值躍上新&階、規上新興服務業重點領域營收再創新高;加快推進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全年新增國家相關攻關項目2個、省級工業互聯網標杆工廠10個,新建20個數字經濟特色産業園區;建設一批人才攻關聯合體和創新聯合體,新增省級以上各類創新平台400個……在融合發展的號角聲中,蘇州廣泛匯聚新的合力,讓産業創新集群發展突破成勢,把新藍圖變為“施工圖”“實景圖”。
産業創新集群突破成勢,需要幹部敢為、地方敢闖、企業敢幹、群眾敢首創的共同擔當、更好作為。蘇州市科技局黨組書記徐積明介紹,蘇州科技系統將不斷壯大戰略科技力量,加快構建科技企業梯度培育模式,重點推動全市高新技術企業提質增量,力爭2023年有效高新技術企業達1.5萬家,遴選市級瞪羚企業500家左右、認定市級“獨角獸”培育企業180家左右,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評價2.5萬家。蘇州元禾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澄偉&&,公司將始終瞄準主導産業,積極對接國家中小基金、轉型升級基金、集成電路大基金等,吸引跨境資金和社會資本,靶向配置資金鏈與産業鏈,不遺餘力扶持産業創新集群。
産業創新集群突破成勢,需要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共同發力、更好結合。“我們已把數字金融確立為‘一號産業’重點發展。”相城高新區黨工委書記、元和街道黨工委書記朱建榮介紹,目前相城高新區已集聚207家數字金融機構,基金總規模達325億元,接下來要推動資源要素重整,碰撞出集群發展的更多“火花”,爭創國家級數字金融産業集聚區。
展望未來,蘇州東山精密製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袁永剛充滿幹勁。東山精密是全球領先的電子電路企業,依託在消費類電子等領域積累的技術優勢,已切入新能源汽車行業新賽道,正加速推進昆山基地等項目建成投産,發力增強一體化産業鏈競爭優勢。(李仲勳 張珺 陳悅勤 陳雨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