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建設“新能源之都首位區” 武進加速煥“新”助推能級躍升
1月29日,常州市武進區召開“新春第一會”,聚力打造“新能源之都首位區”, 勇當常州“新能源之都”建設主力軍。
常州市委常委、武進區委書記喬俊傑&&,“靠産業贏地位、以項目論英雄”只有進行時,永遠在路上。武進將發揮實體經濟最大優勢,搶佔新能源産業最佳風口,澎湃重大項目最強動能,以實幹實績奮力書寫好中國式現代化武進答卷。
去年,武進實現規上工業産值5500億元,智電汽車、工業機器人、石墨烯等新興産業平均增速超30%,為常州“新能源之都”建設提供實力支撐。
在此基礎上,武進進一步繪好産業圖譜、落細發展路徑,打造高端高質高新的硬核産業集群。武進&&《關於加快打造新能源之都首位區的實施意見》,高質量推進太陽能光伏、動力及儲能電池、新型電力裝備以及智電汽車等産業鏈的優化轉型,科學布局智能網聯汽車、氫能産業。
在氫能産業上,武進區先發優勢明顯,泛亞微透、風涅氫能源科技(江蘇)有限公司、新奧燃氣、理想常州製造基地等優質企業串起了氫能“制、儲、運、用”的産業鏈。江蘇源氫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完成年産650萬平方米氫質子交換膜省重大項目備案,項目總投資16億元。負責人何鈺&&,公司不僅要成為中國最好的氫質子交換膜供應商,更要爭做行業的風向標、氫能産業的引領者。
借勢“常州氫灣”建設,武進着力打造長三角領先的氫能裝備及核心零部件研發與製造基地,目標是到2025年實現全區新能源産業規模超3000億元、資本市場新能源武進板塊市值超3000億元,形成1個1500億元以上(智電汽車)、1個500億元以上(綠色能源)的空間高度集聚、上下游緊密協同、供應鏈集約高效的優勢産業鏈。
喬俊傑&&,武進堅持産業強區、堅守實體經濟,加快構建傳統産業優勢突出、新興産業茁壯成長、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的現代化産業體系。
加快打造“新能源之都首位區”,武進擁有全産業鏈布局優勢,是常州唯一在新能源“發、儲、送、用、研”各環節都有布局的板塊,一批專精特新、獨角獸企業加速奔跑。預計到2025年,該區在新能源領域將形成一批既能組織中下游産業鏈水平分工又能實現垂直整合的鏈主企業,培育5家營業收入超百億元的龍頭企業,培育20傢具有産業鏈關鍵環節掌控力的國家製造業單項冠軍和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高質量打造境內外上市公司5家;加快推進理想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産業園、銘納陽新能源汽車電驅動系統、泛亞氫燃料電池質子交換膜等在建項目投産,成為城市新的增長點。
開局即決戰、起步就衝刺。武進正以“新城市新産業新人才”開山破局、一路奔跑。
新能源産業發展離不開豐富的應用場景。“兩湖”新城就像一張白紙,讓新能源應用場景在這裡盡情“揮毫潑墨”,實現新産業與新城市的“雙向奔赴”。武進將充分運用好“兩湖”創新區這個綠色轉型最好的“試驗場”,探索建設光伏一體化建築、虛擬電廠和氫能綜合應用等綠色能源示範工程,推動中汽研、UL常州動力電池檢測實驗室、國創移動能源創新中心等服務&&建設,打造城市與生態和諧交融的新城樣板。
主導産業強鏈補鏈,未來産業前瞻布局。武進將重點聚焦智電汽車、機器人、集成電路、醫療健康、石墨烯五大産業名片,持續推進強鏈補鏈擴鏈;探尋科技前沿與産業基礎的“交匯點”,在人工智能、細胞治療等領域夯實基礎,在芯片、航天航空等領域搶先布局,在第三代半導體、泛在智能物聯等領域加速孵化。
人才支撐産業,産業集聚人才。聚焦“青年發展友好型示範城區”定位,武進將加快長三角青年創新創業港建設,落實青年人才“生活居住雙資助”政策。深化中央財政支持普惠金融發展示範區建設,綜合運用財政獎補、基金引導、股權投資等方式支持企業加速成長,用“金融活水”潤澤“産業雨林”。(徐維慶 范玉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