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江蘇要聞 融媒産品 訪談 資訊動態 推廣
新華網 > > 正文

量身定做的教育:這些校園出現“個人課表”

2023年02月01日 14:39:31 來源: 半月談

    隨班就讀是保障殘障兒童少年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重要途徑,但由于大量普通學校缺乏特殊教育知識,人財物配備不到位,思想上不重視等多重原因,隨班就讀往往止步于隨班就座。近年來,江蘇通過政府主導、統籌施策,積極探索普通學校融合、特教學校反向融合、普特學校雙向融合、重殘兒童到府融合等多種方式,構建起特殊兒童入學安置多重保障,力爭讓每一名特殊學生接受最適合的教育,共用人生出彩的機遇。

    特殊的“個人課表”

    不久前,南京市孝陵衛初中的資源教室裏多了十幾張特殊的課程表。上午有“一起做中學”“探穹無人機”或“咚咚打擊樂”,下午則安排了“暢言你我他”“攀岩小明星”……一張總課表囊括了從周一到周五資源教室裏的豐富課程。總課表的周邊還有10張“個人課表”,小朱的幾何課、小田的物理課、小麗的體育課等都被畫上記號,屆時這些孩子們將接受專職教師“開小灶”。    

 

    老師針對學生進行感統訓練

    校長馮靜告訴記者,“個人課表”是為10名特需學生量身打造的,方便他們在隨班就讀的基礎上,選擇符合自身特點和需要接受個別化教育。所謂特需學生,即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他們大多數在普通學校(大中小學或幼兒園)隨班就讀,也有一部分在特殊教育學校就讀。

    記者在南京市中央路小學看到了類似的“個人課表”。該校專門建立“小種子成長記憶庫”和“小秧苗驛站”資源中心,打造個別化診療室、奧爾夫音樂治療室、原創繪本故事工作坊、沙盤室“萌樂團”“萌畫社”“萌書房”等各種設施。

    在這裏,自閉症兒童天天(化名)學會了非洲鼓,在變化的鼓點中表達內心情緒;聽障兒童婷婷(化名)成為校管弦樂隊樂手,追尋著自己的音樂夢想;患有多動症的涵涵(化名)成了小作家,創作出原創心靈故事……校長陸文琦説,中央路小學持續探索特需兒童融合教育模式,致力于滿足個性化的發展需求。

    量身定做的教育清單

    課程表的小變化,是江蘇的融合教育品質不斷提高的縮影。近年來,江蘇通過教育主導、醫康協同、專業引領,在特殊教育全兜底基礎上,推進普特融合、以特促普,特殊兒童的教育需求得到關注與滿足,獲得更多健康成長與人生出彩的機會。

    “精準識別特需兒童是開展融合教育的第一步。” 江蘇省特殊教育指導中心副主任殷雅竹介紹,2018年,江蘇首次明確將特殊教育對象從過去的聽力、視力、智力三類障礙拓展至九類,包含視力、聽力、言語、肢體、智力、精神、多重殘疾以及神經發育障礙(含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特定學習障礙等)、情緒行為障礙等。在此基礎上,各地制定特殊教育需要兒童教育評估安置工作方案,經家長同意開展醫學鑒定和教育評估,為特需兒童提供入學安置建議,並由學校向家長提供特殊教育服務清單,挑選導師和助學夥伴,保證其得到充分尊重並最大限度地融入普通教育。 

    學校裏張貼的個人課表

    記者在“玄武區融合教育服務清單”上看到,這張清單共有14項,包括開展全面專業的教育評估、制訂個別化教育計劃、提供符合需求的教材輔具等專業設備,優先提供課堂交流與輔導、優先批改作業,安排品學兼優的助學小夥伴、安排學生和家長接受專業心理教師輔導等條款。

    玄武區特校校長朱麗玲告訴記者:“經過建標準、定流程、摸底數,該區特殊教育對象已從152名持殘疾證的學生增至416名有醫學診斷報告的特需學生。”

    普特融合、以特促普的大膽探索

    面向現代化教育強國建設,兒童差異化發展、教育需求多樣化等重要性進一步凸顯。然而在很長一段時間,特殊教育在整個教育板塊中地位相對邊緣,人財物短缺、教師培養乃至學科發展亟待加強。

    近年來,江蘇通過政府主導、統籌施策,積極探索普通學校融合、特教學校反向融合、普特學校雙向融合、重殘兒童到府融合等多種融合方式,構建特殊兒童入學安置多重保障。截至2021年底,全省義務教育階段殘疾兒童入學率達98%,實行全過程免費教育;建成普通學校融合教育資源中心3877個,覆蓋所有鄉鎮街道以及基礎教育各學段。2022年江蘇明確“將特殊教育發展情況納入對市縣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職責督導評價和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督導評估”,強化督促落實。

    如今,特殊教育也在潛移默化間給普通教育帶來深遠影響。5年前,長江路小學的小玉入學時,小朋友們還會對她耳朵上的助聽器指指點點,2022年品學兼優的小玉作為年級代表上臺發言,獲得小夥伴們的掌聲鼓勁;在孝陵衛中學的操場上,參加“童心夢想 藝彩飛揚”活動的小楊技驚四座,一向不起眼的他好好秀了一把無人機駕駛技術;南通市通州區重殘臥床的博文同學,每天線上參加理治小學學習,放學後時常有同學到他家來玩,曾經寡言少語的博文變得樂觀向上……越來越多特需兒童與同齡人一起獲得了成長,普通兒童也在與特需兒童的共同學習和生活中,習得了認同和接納差異的態度方法。

    長期從事融合教育的昆山市婁江實驗學校原校長儲昌樓説,如果把教育看作一個生態係統,特殊教育就好比是地皮苔蘚,看似微小卻具有環境監測功能。“個別化教育的指導思想對普校轉變兒童觀和教育觀、深化課程與教學改革具有重要意義。”

    “特殊教育有更多服務對象和更高精尖的專業需求,絕非‘邊緣’而在‘前沿’。”江蘇省教育廳副廳長顧月華表示,江蘇將在課程教學體係完善、教師專業水準提升、特需學生科學評估、融合教育示范區示范校創建等方面加大力度,促進融合教育高品質發展,加快推進特殊教育現代化。(蔣芳 陳席元)

【糾錯】 [責任編輯: 沙佳儀 ]
新華網客戶端
01007008001000000000000001111112112932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