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要聞 融媒産品 訪談 信息動態 推廣

瑞兔呈祥·迎春納福——山水畫大家佘玉奇

2023年01月22日 09:14:11 來源: 新華網

  【藝術簡介】

  佘玉奇,1964年10月生於江蘇南通。中國美協理事,中國美協評委庫專家,中國美協藝委會委員,江蘇省中國畫學會副會長,江蘇省紫金書畫院院長。江蘇省第五屆美協常務副秘書長,江蘇省美協第六次會員代表大會執行主席兼秘書長,江蘇省專家庫成員,江蘇省文化基金獲得者,江蘇省美協山水畫藝委會副主任。其作品多次入選全國、全軍的書畫展並獲獎,作為國禮贈送外國政要,為我國著名的山水畫家。

  春山如畫在眼前

  冬之彼岸,春山如畫……

  每一座山,都詩意的活着。每一條河流,都似乎在引吭高歌。高遠的藍天碧水間,山河壯麗,江山如畫。一幅幅流淌着富有東方神韻的畫卷,以生機蓬勃的時代氣息,生動的展現在我們眼前。

  這就是玉奇的山水畫,從自然的筆墨間,彰顯出深層次的精神魅力。一個鍾情於山水的中國藝術家,能在自己孜孜不倦的苦行中,登上自己心目中那座高峰,並在群山綿延的中國畫中,佔有一席之地。真的可喜可賀。我們在此,以讚嘆,以真誠的欣賞,向他&&祝賀。

《東風隨春歸》 2021年

  玉奇先生生於南方,他的畫,不僅自帶古人的詩意,且兼容着北方的雄渾。可見他追尋古今,博采眾家之長,深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熏染。因此,我們可以自然而然的於他的畫中,感受到他融會貫通的文人氣息,濃淡淳厚的畫風以及逐漸形成他對文化堅守的獨有品格。

  玉奇先生的畫裏,有美好生活,也有人間故事。一直以來,看玉奇筆下的山水畫,最大的感受可以“真善美”加以概括。所謂真,真帶不急不燥,真在流雲蒸騰,真於水流聞聲,真如坦誠相見;何為善,善在上善若水,善遇草木皆翠,善得萬物同歡;貴見美,美含恬靜詩意,美有視通萬里,美哉大好河山。畫如此,玉奇為人亦如是。

  著名畫家、中國畫學會副會長高雲曾這樣評價玉奇。他認為“玉奇先生定力十足,他沉得下去,靜的下去,同時不為流行所迷失,不為速成所迷惑,他還敢直追宋元,宋元可是山水畫的最高境界。因為這份執着,這份安靜,這份追求,所以他的山水畫給我們的感覺是深厚的、悠遠的、沉靜的、崇高和大氣的,而這一點恰恰是宋元山水的精神,有這點不容易,由此他的山水畫與當下流行的山水畫拉開了距離”。

  玉奇的畫,為什麼如此之好?從另外一個視角,於他的畫中可以觀見,除了筆墨正源與一脈相承之外,還可見他對萬物生命有其獨特的感通。他筆墨間,不僅散發出大氣、正氣、雅氣、靈氣、豪氣和底氣,還流淌着攝人心魄的詩氣。在構圖上,無論壯闊或婉約,還是濃淡的呼吸間,總能洞見內外皆美 ,物我如一的境界。每一筆線條,都流暢着瀟灑豁達的大美。玉奇之美,美的高級,是從不拖泥帶水的純粹之美。

  有很多人,都十分喜愛玉奇的山水畫。究其緣由,我思來有二。一是中國人從骨子裏,深愛着自己民族的傳統文化,尤其偏愛書畫,在博大精深的書畫藝術海洋中,又分古今和中西。藝術的根脈,就像通達的江河湖海,各有風貌,緊密相連。其二大多數人,於內心深處,還是更熱衷於東方山水畫的迷人之韻,因為山水畫作為中國畫的代表 ,以其獨有的文人氣息和書卷氣,早已深入人的靈魂,某種意義上,也是天地萬物融匯於心的精神象徵。

  我們喜於藝術,敬於天地。對藝術家的辛勤勞動,創造出的每一幅作品,都心存感激和敬畏。希望藝術的本身,不受世間任何世俗的浸染,不被紛繁複雜多變的外界所擾。如果説苦難是一種幸福,願每個人都能在自己修行的征途中,遇見花開不敗的春天。

  玉奇奉獻於藝術,藝術也眷念於他。他也常跳出藝術,擁抱人間冷暖。他曾在疫情爆發的第一時間,以一名藝術家的身份挺身而出,專門舉辦畫展,將義賣的209萬,全部捐獻給江蘇省慈善總會,用於基層抗疫防疫。他還多次給江蘇省血液中心獻畫,給失獨老人藝術中心獻畫,為慈善事業盡一己之力。這既展示了一個藝術家的大愛情懷,更體現了他高貴的品質和時代責任。

  不冠以藝術之名,不自居於高山之巔。每個時代都有屬於自己的豐碑,也在呼喚被世人所真正熱愛的大藝術家。玉奇先生,正在以這樣的時代責任,踐行着他執着的初心。他心有波瀾壯闊,也有涓涓細流,卻從不為點滴得失而迷失方向。不管任何時候,他都無怨無悔的愛着他腳下的土地。他的這份堅守,着實難能可貴。我們由衷的祝願玉奇先生,於高山流水間,玉樹臨風,向更高遠之極邁進。

  春山如畫,秋水流長。共同祝福,我們的春天永在!(鄭強斌 於2023年1月7日)

 

[編輯: 邱麥 ]
010070080010000000000000011111371129306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