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有年味,年在畫中,桃花塢年畫是江南地區的民間木版年畫,因曾集中在蘇州城內桃花塢一帶生産而得名。作為傳承桃花塢木版年畫文化的年輕一代,“90後”姑娘王開心通過創造出新的“版畫IP”,在設計上更貼合年輕人的審美取向,為古老的年畫印刷技藝持續不斷地注入生命力。

桃花塢木版年畫始於明朝,其製作一般包括畫稿、刻版、印刷、裝裱和開相五道工序,刻工及造型具有鮮明的江南文化氣質,被寄託“納福迎新 吉慶如意”的美好願望,是蘇州人民精神信仰、文化心理和對未來生活美好嚮往的理想象徵。2006年,桃花塢木版年畫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王開心是土生土長的蘇州人,讀研期間,她的專業主要研究民間藝術圖式。桃花塢木版年畫作為蘇州的特色工藝,吸引了這個擅長繪畫的年輕人。隨着了解的深入,她發現桃花塢木版年畫並不能很好地適應現代市場需求,已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是一門亟需振興的古老文化技藝。“我的專業老師對桃花塢木版年畫也有研究,於是我就不斷地跟她請教專業問題,自己再慢慢探索研究,一步步掌握它的技藝、感悟它的文化底蘊。”王開心説。

為了讓古老技藝“破圈”,王開心與志同道合的夥伴共同運營了一家工作室,在繼承傳統年畫的題材與工藝的基礎上,堅持以舊法制新圖,創新年畫中的美術設計,以現代人更喜愛的造型與配色來創作年畫作品,讓更多年輕人了解到豐富多彩的年畫文化。
對於王開心來説,要在創新的同時兼顧傳承傳統文化,是她面臨的最大挑戰。“我認為非遺創新絕不是在木版上刻畫外來的流行圖案,背後一定要有本土文化做支撐。”王開心説,她一般會從展覽和書籍中挖掘具有蘇州特色的元素,汲取創作靈感。“有些文物上的圖案蘊藏着具有中國特色的圖像表達語言,對我來説也是很好的參考。”

十二生肖是體現傳統文化的經典題材,王開心創作的《十二生肖》系列作品,嘗試在傳統形式上對造型與配色進行創新。傳統技藝疊加巧手妙思,十二生肖變得更可愛靈動。
“‘國潮’風起,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魅力,但苦於找不到符合他們審美的傳統文化載體,而我們的出現剛好補上了這種缺漏。”王開心&&,被注入新鮮血液的桃花塢木版年畫産品深受年輕人喜愛,他們成為購買的主力軍。

“桃花塢木版年畫陪伴着一代又一代的蘇州人成長,是蘇州新年的‘氣氛組’,更是老蘇州年味的營造者。”為了更好地推廣桃花塢木版年畫,王開心每年都會將“春牛圖”與生肖相結合,設計與春節相關的紋樣。農曆癸卯兔年,她製作了《兔王本生春牛圖》以及“桂花樹下玉兔追逐”紋樣,飽含了對新一年的美好寄寓。(文靜 報道員:李南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