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蘇省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期間,江蘇省政協委員、農工黨江蘇省委委員、南京醫科大學副校長夏彥愷接受新華網專訪。他提出,為科學提升江蘇長江流域環境污染治理水平,建議建設多維聯動的防治聯動體系,切實保障沿岸居民健康。
夏彥愷認為,要加強區域聯防聯控,制定長江、大運河、洪澤湖、高郵湖、太湖等關聯水體聯保專項治理方案,形成長江沿線城市常態化協同治理;構建網格化、立體坐標位的集成監測和治理新模式,以三維坐標形式精準定位立體空間中的污染分佈,以水土氣立體化模型更準確地反映污染的真實分佈情況,以及沿江人群的真實暴露水平;依託長江國家文化公園(江蘇段)建設,城鄉聯動,發揮城市對鄉鎮的帶動作用,加強對鄉鎮生態保護基礎設施綜合配套水平的支持力度。
此外,夏彥愷建議構建全省統一的長江環境監測大數據&&,通過視頻監控、監測傳感、衛星遙感與AI智能識別等科學手段,對長江江蘇段沿線排口、工業、農業、航運、碼頭、岸線、生態、水質等核心生態要素實行全時智慧化、自動化監控,繪製包含水體、大氣與土壤的實時環境風險電子地圖。
以暴露風險為導向,加強長江流域重點人群環境污染物內暴露水平監測,建立環境暴露數據與健康數據相結合的人群健康數據庫,科學評價污染防治工作成效。比較沿岸區域與非沿岸區域各類健康結局的差異,以健康影響為導向,全面動態監測污染物急/慢性中毒、傳染病和慢病等健康指標,完善健康預警機制。基於時空分析明確環境與健康的關聯,識別關鍵污染物與易感人群,通過源頭治理、生態隔離帶建設、指導個體健康防護等措施針對性開展健康管理工作。
“在常態化監測基礎上,瞄準沿江重點地區、重點領域、重點行業、重點時段,針對重大環境風險污染源開展地毯式排查整治。”夏彥愷認為,要實行清單管理,明確風險點坐標、形成原因、風險等級,特別關注新興污染物的潛在風險,科學分類制定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置預案。(文靜 報道員:李南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