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路過位於玄武湖和紫金山之間的太平門時,你會發現,一副寓意美好的癸卯年春聯已經紅紅火火地挂上了城門。忙年的人們遠遠望見時,心頭不禁升騰起一份溫暖和期待:金陵城的年味濃了,萬家燈火團圓的日子近了。
“攬紫金翠靄,玄武晴波,一城佳氣豁襟抱;欣花外鶯啼,雲間燕舞,六合春風醉太平”。該聯的書寫者、江蘇省文聯主席章劍華,連續五年為太平門書寫春聯。“時光荏苒,因為城門挂春聯活動,我和太平門結下深厚的感情,每次路過都倍感親切。”章劍華説。
特殊背景下更顯厚重,“太平”是人類社會從古至今的嚮往
每年伴隨着南京十三座城門春聯的同步亮相,年味就越來越濃了。在章劍華看來,春聯寄託着中國人對新一年的美好嚮往。
“過去三年新冠病毒全球蔓延,給人類社會帶來了災難,在這樣的特殊時代背景下,太平門裏‘太平’兩個字對老百姓來説更顯厚重,寄託着人們對太平生活的許多憧憬和期盼。‘太平’,是人類社會從古至今的追求和嚮往,有着很好的寓意和祝福。老百姓就是希望我們的國家和個人的家庭,都能太平美滿。”章劍華説。
2022年,章劍華依然筆耕不輟,用他自己的話來説,“我這個人就是這樣,一天不寫點什麼就心裏發慌”。12月下旬,他的個人公眾號“章劍華人文空間”裏那篇《新冠親歷記》火爆全網,真實細緻的文字記錄,讓很多人讀了後感覺吃了“定心丸”,對新冠病毒不再那麼恐慌。那段時間他也經歷了頭腦昏脹、渾身酸痛等不適症狀,但最後還是如期寫好了太平門的春聯。在《“2023”隨想》一文中他寫道:“沒有填不了的海,沒有做不成的事,誰都有迷茫,誰都想發光,動如脫兔,行動勝於春雷,劈波斬浪,彼岸萬千氣象。”
雖然已連續五年書寫城門春聯,但每年的書寫對他來説都是新的挑戰。在他看來,將書法作品展示在城門上的形式,影響大、受眾廣、規格高,比一般的展覽影響要大很多。“每次寫春聯的時候,我都是抱着非常認真和虔誠的態度來書寫,也希望每年的書寫都有新變化,寫的時候我會一直思考,如何寫出新意和最好的水平。”章劍華強調創新是藝術的生命,“今年的春聯我寫了兩三遍,基本還是滿意的,希望得到大家的喜歡。”
連續五年書寫太平門春聯,已經和太平門結下深厚感情
“幾年寫下來,我感覺很榮幸,每年為太平門寫春聯,對我來説是督促自己在書法上不斷追求的動力。”章劍華説,“文化藝術的最終目的是為人民服務,城門挂春聯活動讓我以書家的身份參與其中,使我有機會讓自己的書法作品和廣大老百姓見面,得到他們的欣賞和評價,這是讓我感到很欣慰很高興的事情。”
每逢春節臨近時,接到書寫邀請的章劍華,會選擇一天在書房裏安靜地琢磨春聯的內容,研究每一個字如何寫出新面貌,然後是一次次認真而虔誠的落筆,在筆墨行雲流水般的流轉間,滿載着最美好的新春祝福。
“五年下來,我個人和太平門已經有了非常深厚的情感和文化&&,每次路過都要駐足看一看,哪怕路過時春聯已經取下來了,我也還是要看一看。”如今一講到太平門,章劍華就感覺很親切,“我感到特別高興的是,很多人不管是認識我,還是不認識我,都知道太平門春聯是我寫的,有的人還專門去看,我感覺特別高興。”
筆墨當隨時代,希望城門春聯更具時代感
“筆墨當隨時代。”章劍華強調,這裡的“筆墨”不光理解為書法的形式,也應該包括書法的內容。“通過這些年我參與城門挂春聯書寫活動,我也總結了一些個人感受。我認為,春聯的內容要繼續不斷創新,要融入我們所處的時代特色背景,要突出獨特的年代感,每一年國家的發展、社會的變化、科技的突破、人民的期盼等都可以有機結合起來,讓大家看到春聯的時候,能清楚知道內容寫的是哪一年的。”
章劍華每年會從不同的距離、不同的角度去看一看太平門春聯,經過多年的實地探訪,章劍華也提出了一些自己的建議。“城門春聯的字數最好不要太多,根據城門的高度來確定多少字比較適宜,徵聯時根據各個城門高度限制字數,畢竟春聯的字越多,那寫出來的每個字就越小,對市民來説,如果站得稍微遠點的話,觀賞起來就看不太清楚。”章劍華説,“城門挂春聯活動如今越辦越好,不僅要用春聯營造出歡快喜慶的過年氛圍,也要把春聯承載的祝福話語傳遞給老百姓。”
此外,他認為春聯的形式應該要服從內容,讀起來要通俗易懂。他&&,過去的春聯多是文言文風格,如今有的已經不太適合現代人的審美習慣,“春聯可以從文字、形式、內容等方面進行創新,形式要講究,但不絕對,要從效果出發,呈現出豐富的新變化,給老百姓新感受”。
在章劍華看來,城門挂春聯活動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不僅在江蘇,乃至在全國都已經是一個有很強影響力的文化品牌。城門挂春聯不僅是一個喜迎春節的活動,也是一個中國傳統文化傳承的活動。他希望該活動能一直堅持下去,“我也很喜歡參加這樣的城門挂春聯公益活動,我們要讓文化藝術不斷走進人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