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協委員、民進鎮江市委主委、市政協副主席、江蘇大學副校長陳紅説,聽完政府工作報告倍感振奮,也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高校作為教育陣地、科技重地、人才高地的結合體,在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新實踐中,必定大有可為、大有作為。

江蘇大學將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和政治執行力,切實辦好讓黨放心、人民滿意的高等教育,為加快建設教育強國、教育強省貢獻力量。
聚力人才培養,為建設人才強國、人才強省貢獻力量。江蘇大學將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初心使命,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大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堅守農機文化根脈和農機育人傳統,踐行“以工強農、以融興農”人才培養新理念新思路,強化耕讀教育,着力培養知農愛農一流人才。深入推進“一站式”學生社區建設,着力打造高良潤新農科拔尖人才實驗班和卓越學院、菁英學院等特色育人平台,努力培養造就大批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進一步加大高層次人才引育力度,強化青年骨幹和優秀人才培養,聚力打造大平台、大團隊,加快形成人才集聚高地,為建設人才強國、人才強省作出江大貢獻。
強化科技攻堅,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科技是第一生産力。江蘇大學將緊跟國家和江蘇發展急需,充分發揮農機辦學優勢,聚焦我國農業機械化、智能化發展短板,集聚優勢資源和創新資源,大力推進智能農機裝備理論與技術重點實驗室、省部共建現代農業裝備協同創新中心等重大平台建設,全面加強農機領域基礎研究,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努力在原創性、標誌性成果方面實現新突破,力爭成為我國農機裝備領域標準及規範制定、“卡脖子”技術攻關、高端農機裝備創制的領跑者。不斷推動政産學研用深度合作,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和轉化效益,打造高端智能農業裝備産業集聚和成果轉化高地,助力鄉村全面振興、江蘇率先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