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要聞 融媒産品 訪談 信息動態 推廣

大型紀實文學叢書《雨花忠魂》完成創作93部出版50部——在“記憶之場”,英烈青春永如昔

2023年01月07日 10:25:45 來源: 新華日報

  昨天,記者從江蘇省作協了解到,由江蘇省委宣傳部策劃指導,江蘇省作家協會、鳳凰出版傳媒集團啟動實施的百部紀實文學叢書《雨花忠魂》創作出版工程,截至目前93部作品全部創作完成,出版50部。惲代英、鄧中夏、朱克靖、曉莊十烈士、施滉、徐楚光、謝文錦……翻開《雨花忠魂》,那些模糊的身影漸次清晰,雨花英烈拋舍掉青春的灼灼芳華,追隨信仰、以身代薪,為後世留下了千秋凜然的英雄之氣。

  文學蘇軍“轉戰”全國各地 一點點“拼接”歷史現場

  英雄是一個民族最閃亮的坐標。《雨花忠魂》紀實文學系列叢書為近100位雨花英烈立傳,是目前江蘇文學史上組織規模最大、參與作家最多、歷時最久的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長篇創作工程。

  江蘇省作協黨組書記、書記處第一書記、常務副主席汪興國介紹,雨花&烈士事跡跨越多個革命歷史階段,覆蓋全國近三分之二的地域,時間跨度長,空間關聯多,烈士們的社會身份也比較複雜。為保證創作品質,省作協三次面向全省徵集、遴選叢書作者,組建成一支紮實的創作團隊;創作前期,要求作家實地尋訪,訪紀念館、訪檔案館、訪烈士家屬、訪故居,“只有走進歷史現場,才能更好地體會雨花英烈的精神世界。”

何寶珍

  作家張文寶輾轉六七個省會城市,參觀革命紀念館、走訪黨史部門、在烈士故鄉召開座談會,克服因何寶珍烈士犧牲時間久遠而造成的史料稀少的困境。

  “在信息的汪洋&&&,我一點點地撿拾素材,看到哪個地方發表過一篇關於何寶珍的豆腐塊文章,就窮追不捨;在既有資料上發現了一點線索,就趕緊四方求證。”久遠的歷史現場逐漸被拼接完整:張文寶了解到,毛澤東和楊開慧其實是劉少奇與何寶珍的婚姻介紹人,兩人在江西安源談起了革命戀愛;他還發現了何寶珍的入黨介紹人。歷史上真實鮮活的“這一個”何寶珍變得越來越清晰:她從小喜歡周敦頤的《愛蓮説》,她是個直爽潑辣、追求真理、敢愛敢恨、寧折不屈的進步青年!

吳振鵬

  面對吳振鵬烈士,作家曹峰峻一開始掌握的史料只有3000字。他花了一年半時間採訪考證,包括赴四川樂山拜訪烈士犧牲20天后才出生的女兒王行,得到了大量關於她父親史跡的回憶書信、回復文件和烈士生前發表的革命文章。他還幾乎精確地“重走”了烈士的革命之旅。曹峰峻的《紅燈永遠照亮中國——吳振鵬烈士傳》最終被黨史部門認定為有效地增補了烈士的“史跡”:吳振鵬確實直接參與了南昌起義的地方後援組織、戰鬥協助,還通過《紅燈》向國民黨反動派進行了猛烈的揭露和批駁;直接參與組織江西秋收起義並親自指揮了解放萬安縣的戰鬥,建立了江西第一個蘇維埃政權。有關吳振鵬的“史實”也被刷新:曹峰峻以豐富的史料充分證明,吳振鵬不僅僅是一位共青團領導,更是我黨早期核心領導成員之一。

  蘸着體溫深描英雄 再現“這一個”的呼吸與音容

  翻開《雨花忠魂》,人們仿佛貼着英烈的呼吸,感受他們血管中澎湃的涌動。崇高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為民犧牲的大無畏精神,深厚內涵因飽滿的形象、動情的書寫,而獲得了“具身”的表達。

郭綱琳

 

  《碧血雨花飛》中,作家張曉惠於細節處深描英雄。郭綱琳烈士寫給親人的拒絕保釋的訣別信,是她生命的表達與昇華:“我不願造一點點罪惡在我生命中。”“我不能屈伏(服)在一個無罪而加上有罪的名義下來遵從你……”讀者還了解到,郭綱琳曾風度翩翩女扮男裝,曾獄中繡枕套,上有大雁振翅高飛,和“To struggle for truth!”(“為真理而鬥爭”)的自勉。她精心磨就了銅心挂墜,“永是勇士”四個字穿越歷史依舊遒勁剛健,她還留下了一枚凝結着自己與戀人李豐平真摯愛情的雨花石——透過這些精心揀擇的“物”,女性烈士的動人風骨與細膩情感被纖毫再現。

  極富戲劇性與悲壯美的真實革命歷史,被作家蘸着體溫,一點點虔誠地擦亮。作家杜懷超在《山丹丹花開——胡廷俊烈士傳》中告訴讀者,胡廷俊的哥哥胡廷璧外出尋找弟弟,結果不僅弟弟沒回來,哥哥也在胡廷俊的感召下,加入了革命隊伍,並最終犧牲;胡廷俊在戰鬥中失去了一條腿,安裝上假肢後,他繼續革命奮鬥……杜懷超忍不住嗟嘆,從無定河來到揚子江,又從陜北綏德走向雨花&,胡廷俊播下了一顆顆紅色的種子,留待它們穿透封凍的土層抵達春天!

  作為青年,應如何“正確地生活”?青年作家周榮池在《新生:成貽賓烈士傳》《夜行者——毛福軒傳》中,熱忱地求索半個多世紀前雨花英烈們的答案。毛福軒早年在吃不飽肚子的情況下仍要讀書、要參加革命,在“青草為席,石洞而眠”的艱苦生活中想象光明。成貽賓作為雨花&最後一名烈士,犧牲於新中國“新生”的前夜,他給未婚妻彭毓芬寫下了著名的紅色家書,擬定了《新生》十條——

  “一個新生,是一定有着新的人生觀。新的人生觀,是活潑的、樂觀的、健全的。”“一個新生,一定是樂群助人的。不可自私自利,要隨時犧牲自己,為了大眾。”“一個新生,一定是愛國家、愛民族的。同時也是愛父母、愛師長、愛一切可愛的人的。”……

  打造黨史教育的全息現場 把英雄“高高地舉起來”

  對作家們而言,采寫英烈故事、重返歷史現場,是一場深入靈魂的洗禮,是增強歷史認同感、使命感的過程。對時代而言,優秀的紅色文學作品創造了今人與英雄人物跨越時空的相見,使文藝創造與民族復興的歷史、人民奮鬥的征程深層互動。就《雨花忠魂》創作工程而言,文學文本的完成絕非英烈敘事的終點,而是持續、全息、生動的黨史教育現場的開端。

成貽賓

  曹峰峻《紅燈永遠照亮中國——吳振鵬烈士傳》出版後,因央視等重點媒體的報道産生了較大影響,他於是自覺肩負起紅色傳承的使命:走進“雨花紅色講堂”、“雨花&幹部學院”、廠礦、機關、社區作紅色黨史講座,全力協助吳振鵬紀念館建成開放……幾張由他從烈士的“遺腹女”王行手中獲得的珍貴照片,每每令台下哽咽:一張是吳振鵬在國民黨獄中的“號照”,面容消瘦,神情剛強;一張是三歲的王行站在雨花&父親的墓前,家人告訴她爸爸就躺在裏面……

  以“永遠的雨花魂”為主題,張曉惠在上海、南京、杭州、合肥、鹽城、徐州、蘇州多地的黨校、機關、高校、企事業單位作了100多場專題講座。不少聽眾聽完激動地和她交流:半輩子沒有當眾流淚了,烈士的事跡讓人不能不落淚!

  張曉惠曾在雨花&看到,一對新人來拍婚紗照,姑娘身着潔白的婚紗,脖子上是一條鮮紅的紗巾,恰是郭綱琳最喜歡的色彩:鮮紅與潔白。她看見新娘接過女伴懷中的鮮花,與愛人一起,將一束紅玫瑰恭恭敬敬放到烈士的雕像前,伴以深深的鞠躬……

  接下來,以《雨花忠魂》紀實文學文本為基礎,雨花英烈事跡還將轉化為舞&劇、影視劇,實實在在講好英烈故事,賡續傳承紅色血脈。張文寶透露,他的《愛蓮説:何寶珍烈士傳》即將由湖南方面改編為影視作品,讓烈士的英魂借光影永恒。

  “在我流血的地方,將會長出美麗的花朵。”這是郭綱琳烈士寄予後世的明媚憧憬。我們將在《雨花忠魂》的動情講述中,銘記“一寸山河一寸血”的盛世不易,那些光芒閃耀的信仰足印,必定會化為我們繼續前行的精神之源。(馮圓芳

[編輯: 邱麥 ]
010070080010000000000000011111021129262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