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江蘇要聞 融媒産品 訪談 資訊動態 推廣
新華網 > > 正文

淮安:逐夢城市復興,再塑“壯麗東南第一州”

2023年01月04日 07:48:36 來源: 新華日報

  凜冬時節,登上淮河入海水道水上立交橋頭堡,極目遠眺,河道縱橫交匯,船舶來往如梭。2022年7月,隨著江蘇省內單體投資最大的水利工程淮河入海水道二期開建,加上這座亞洲最大水上立交工程迎來擴建並成為具備二級通航條件的黃金水道,淮水兩岸的富庶繁榮再添新保障、新動能。

  千里長淮見證古城追夢。在近日召開的淮安市第八次黨代會第二次會議上,淮安市委書記陳之常説,邁向充滿光榮和夢想的遠徵,淮安將牢記和踐行習近平總書記“把周總理的家鄉建設好,很有象徵意義”囑托,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委十四屆三次全會部署要求,深入實施“153”發展戰略,始終保持重現“壯麗東南第一州”繁華盛景的魄力和志氣,把牢和用好自身發展的機遇優勢、資源優勢、區位優勢,動員全市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群眾踐行囑托再出發、逐夢復興向前進,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淮安新實踐,奮力在新時代新征程更好展示“象徵意義”。

  補短強特 高品質發展開新局

  2022年11月28日,總投資130億元的全球單體最大、智能化程度最高的N型太陽能電池制造基地——捷泰新能源高效太陽能電池片項目開工。從首次來淮考察到正式簽約僅用時21天,從簽約到正式開工僅51天。“淮安101%服務的落實力度,給了我們項目建設‘輕裝上陣’、投資發展‘後顧無憂’的最大底氣。”捷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總裁張滿良説。

  針對産業層次不高、項目支撐相對不足等發展短板,淮安樹牢“項目為王、環境是金”工作導向,把重特大項目攻堅作為全市發展的頭等大事,加快集聚更多産業鏈關鍵項目和上下遊配套項目,打造更具吸附力、帶動力、支撐力、競爭力的優勢産業鏈集群。去年1—11月全市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791個,其中50億元以上項目20個、百億元級項目7個;新開工、新竣工項目分別達379個、192個,其中工業項目較2021年分別增加78個、36個,迎來淮安産業項目發展高峰期。中天鋼簾線、臺華新材料、高性能玻纖零碳智能制造基地、南高齒等一批百億級項目先後落地,強勢助推産業結構質態優化升級。

  凝心聚力靠大引強,對外開放的“淮”抱愈加熱情。305家國內外知名食品企業“盛裝”亮相、近萬種美食菜肴同臺媲美……去年11月10日,第五屆中國(淮安)國際食品博覽會開幕,強勢拉動人流、物流、資訊流融匯淮安,現場簽約産業項目41個,總投資額903.55億元。地處長三角這個經濟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淮安持續打響臺商論壇、淮河華商大會、淮安食博會等係列活動品牌,主動參與長三角一體化産業合作、承接産業轉移,全面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

  走進漣水國際機場三期改擴建工程現場,設備轟鳴聲不斷,到2030年,機場可實現年旅客吞吐量75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25萬噸。搶抓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大運河文化帶、淮河生態經濟帶等重大戰略疊加機遇,淮安“借勢趕超”大手筆不斷。翻開《淮安市2022年中心城市建設重點項目計劃表》,樞紐建設工程中,僅續建就有寧淮城際鐵路(淮安段)、京滬高速公路擴建工程淮安段等10項工程。跳出蘇北,擁抱長三角,淮安努力將樞紐優勢轉化為發展勝勢,一個大道通衢、輻射八方的新畫卷正徐徐展開。

  工筆寫意 “綠色高地”好風光

  深冬季節,空中鳥瞰洪澤湖古堰景區,23公里的“水上長城”層林盡染,一批生態景觀廊道、親水濕地公園、自然風景節點鑲嵌其間。這是淮安聚力打造大運河“百裏畫廊”戰略性工程的生動縮影。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放大生態資源優勢,淮安以百裏畫廊這一引領性工程為總抓手,做好做足“綠”“水”“文”的文章,探索生態産品價值實現機制,加快推動生態經濟化、産業綠色化。

  該“廊道”起于淮安船閘,經裏運河、京杭運河至五河口,向南經二河、洪澤湖大堤、蔣壩至老子山鎮龜山村,沿線水域長約125公里。“百裏畫廊工程高效串聯,持續擦亮‘偉人故裏、運河之都、美食之都、文化名城’四張文化名片,放大淮安運河文化、生態、水韻特色優勢,奮力打造江蘇大運河文化帶精華空間、美麗淮安高品質建設示范區、大運河沿線最美旅遊目的地,讓運河之都煥發新時代風採。”淮安市市長史志軍説。

  前不久,金湖縣白馬湖村召開黨的二十大精神宣講會,村民邊學習邊熱議。“退網退捕後,兒時的白馬湖又回來了。我們上岸搞起農家樂和民宿,遊客越來越多。只有湖區生態好,大家生活才會更好。”村民劉元標吐露了大家的心聲。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作為打通生態價值實現路徑的重要試驗田,淮安投資超30億元在白馬湖實施退圩還湖、清水入湖、清淤凈湖、生態養湖“四湖工程”,退養湖面14.15萬畝,清淤4000萬立方米,湖區凈水面擴大到86.7平方公里。

  地處江蘇“美麗中軸”“綠心地帶”,境內水域面積佔全市總面積近1/4,生態地位和自然資源稟賦突出。淮安錨定打造生態優良、宜居宜業的“綠色高地”目標,深入實施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累計投入90億元完成城市建成區51條黑臭水體整治,全面完成100條樣本河道建設,大運河淮安段9個國省考斷面優Ⅲ比例均為100%;污染地塊、受污耕地安全利用率實現“兩個百分百”。先後創成國家水生態文明試點市、國家環保模范城市,獲批全國第一批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試點城市、全國首批黑臭水體治理示范市。

  聚焦打造綠色高地,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綠色”正逐步成為淮安城市最鮮明底色、最核心競爭力。

  幸福加碼 “民生答卷”暖人心

  一體推進農業現代化和農村現代化,實現鄉村由表及裏、形神兼備的全面提升。

  一排排白墻黛瓦的小樓錯落有致,喬灌藤草點綴其間,柏油路寬敞整潔……去年3月拿到140平方米的新家鑰匙後,淮陰區丁集鎮娘莊村村民周新平就迫不及待地操辦裝修,“小區幹凈敞亮,交通購物也方便,村裏還新建了圖書室、衛生室和健身活動中心。”在丁集鎮娘莊和胡莊新型社區,同享喬遷之喜的還有266戶村民。

  城區老舊小區居民同樣住上“新家”。“小到地下管線布置、綠化品種選擇,大到整體規劃設計方案,小區幹部群眾代表全程參與、全面督辦。”淮安區閘口社區物業分管負責人孫兆林説。堅持改造前“問需于民”,改造後“問效于民”,淮安去年改造老舊小區156個,改造進度和竣工數量均居全省前列。

  淮安樹牢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擺在突出位置,在各領域提升公共服務共建能力和共用水準,用心用情書寫更有溫度的“民生答卷”。

  “感謝人社部門提供的平臺,讓我通過就業見習來到公司並被留用。”江蘇開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職工劉洋説。淮安高標準建設線上線下“兩個市場”,去年舉辦直播帶崗、網絡招聘會等600余場,提供就業崗位8萬余個,服務求職21萬人次。針對在淮高校畢業生,建成見習基地187家,推動25075名畢業生實現就地就業。

  緊盯民之所需、民之所盼,去年淮安免費篩查癌症高危人群2.3萬人、推動3萬名産業工人加入職工醫療互助保障項目,發放醫療補助金500萬元……去年10月,淮安首次獲得“全國健康城市樣板市”,“醫在淮安”品牌區域輻射力、影響力持續增強。

  徵途漫漫,唯有奮鬥。淮安將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更加堅定追逐中心城市復興夢想,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淮安新實踐。(尤健 李軍 蔡志明 張莎沙 孫清陽 葛高華 張天鄂 張耀)

  

【糾錯】 [責任編輯: 沙佳儀 ]
新華網客戶端
010070080010000000000000011111131129254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