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全面激活新動能 奮力書寫新答卷
原標題:工業規模總量突破兩萬億元,躍居全省第三——
常州:全面激活新動能 奮力書寫新答卷
這是厚積薄發的新勢能爆發力——新能源産業集聚度全國第五、投資熱度指數全國第一,是全國唯一構建起“發儲送用”産業閉環的城市,主要經濟指標增速領跑蘇南。
這是堅守實業的製造業韌性——工業規模總量首次突破兩萬億元,躍居全省第三,實現地區生産總值9500億元左右,工業開票銷售增幅17.5%,位列全省第一,工業穩增長和轉型升級、“雙創”示範基地建設獲國務院督查激勵。
常州市委書記陳金虎&&,全面學習全面把握全面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省委全會精神,常州正千方百計把發展之“勢”轉化為發展之“能”,全方位提升城市能級、産業創新能級、城市載體能級、發展環境能級,邁入GDP萬億之城,奮力書寫好中國式現代化的常州答卷。
激活産業勢能,領跑新能源賽道
“國際化智造名城、長三角中軸樞紐”的城市定位,這是常州最鮮明的發展特質和最生動的城市畫像。城市與産業相互成就,是貫穿這座城市的基因底色。近代工業發祥地,中國實業之父盛宣懷勇創11項第一,愛國實業家劉國鈞首倡“機器革命”;輕工業時代,金獅自行車、燈芯絨、柴油機等名牌刷新“工業明星城市”;新時代十年,常州更是心無旁騖強産業,一以貫之抓項目,連續9年持續開展重大項目主題年活動,省重大産業項目數量多年位居全省前列。2017年,常州工業銷售收入首次邁上萬億元&階,跨入全省第一方陣;時隔5年,工業規模總量再邁萬億台階,一舉突破兩萬億元。
黨的二十大明確提出“推動製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常州先後&&“創新政策20條”“産業政策30條”等重磅政策措施,一個個百億項目落戶,一條條千億産業鏈集聚,兩萬億元規模的製造業高原上,快速隆起新能源“産業高峰”。陳金虎&&,隨着城市競爭重歸産業主賽道,常州雖沒有有形的礦産資源,卻以前瞻眼光整合了動力電池、整車製造、産業基金等多方資源,是全國唯一構建起“發儲送用”産業閉環的城市,新能源領域産值超5000億元,目標是實現“兩個超萬億”,到2025年新能源産業規模超萬億元、資本市場新能源常州板塊市值超萬億元,加快建成引領長三角、輻射全國、全球有影響力的“新能源之都”!
從跟跑並跑到領跑,新能源賽道跑出“加速度”。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前十中有4家布局常州。全球每新增3輛新能源汽車就有1輛裝載寧德時代電池,寧德時代3個百億元重大項目相繼落戶溧陽,當年開工、當年投産,帶動常州縣域經濟邁入綠色現代化新時代,托舉溧陽動力電池産業破千億元。新能源整車北有“夢想”南有“理想”,北汽、上汽、東風等整車項目雲集。“車輪上的常州”滾滾向前,新能源整車産量佔據全省半壁江山。理想汽車副總裁、常州基地負責人李斌説,目前90%零部件實現常州半徑就近配套,全球智能旗艦SUV一下線即成為全國銷量冠軍。
全面邁進綠色低碳快車道。發電領域,太陽能光伏産業鏈條完整,規模位居全國前列,電池片及組件産能佔全國10%;儲能領域,動力電池産業鏈完整度達97%、居全國首位;輸送領域,有全國最大的特高壓輸變電設備製造基地,享有“世界變壓器之都”美譽;應用領域,匯集3400多家配套企業,産業密度位居全國首位。
從“無中生有”“有中生優”再到“優中做強”,常州新能源産業走出快速增長曲線。常州市市長盛蕾&&,破圈突圍打造“新能源之都”,在這條黃金賽道上,常州要用強烈的競爭狀態、趕超勁頭鞏固領先優勢,進一步提升産業鏈覆蓋率、市場佔有率、行業滲透率、企業利潤率、各方積極參與率。
澎湃創新動能,潮起“兩湖”向未來
經國務院批准,第七屆中國工業大獎獲獎名單公布,常州恒立液壓、新譽集團、萬幫數字能源入圍,位居全國地級市第一。聚焦主業、精耕細作,“工業大獎常州現象”的背後,是專精特新企業大量涌現,不斷激發創新創造活力。小配件蘊含高技術,小規模支撐大配套,小切口乾成大事業,常州擁有200多家細分行業的“隱形冠軍”,鍛造了上市企業“聯合艦隊”。
激活數字動能,推進數字産業化和産業數字化雙向融合。機械臂在舞動、攝像頭在閃光、雲數據在更新……走進智雲天工科技有限公司,“超級虛擬工廠”在5G技術的加持下,已接入700多家企業産能數據,連接設備超5萬台。自主研發並成功打造“虛擬工廠、産業大腦”,催生帶動一批新業態、新經濟、新模式快速發展。2022年新增國家特色&&3家,新增省智能工廠數位居全省第一。常州市工信局局長嚴德群介紹,以“十百千”為總抓手,推動“十鏈突破”,重點支持鏈主企業提升本地化配套率和數字化協同能力;開啟“百企領航”,支持重點企業創建智能工廠、車間;實施“千景應用”,開展“人工智能+”“機器人+”專項行動,形成1000個場景推廣案例,讓數字化賦能新製造。
釋放科創動力,推進高能級創新&&建設、高水平創新主體培育、高層次創新人才引育。常州市科技局局長李磊&&,常州將以榮獲全國科技管理系統先進集體為新起點,高起點建設龍城實驗室、中科院長三角物理中心、天目湖儲能研究院等研發&&,聚集國創、南德等一批公共服務&&,目前動力電池領域擁有專利位居全國第一,全市有效高企數達3680家,增幅全省第二、蘇南第一。
澎湃城市動能,城市進擊更高能級。以生態之美扮靚“兩湖”、以創新之光引領“兩湖”、以創業之勢激蕩“兩湖”,項目建設如火如荼,謀篇布局的“大寫意”正轉化為推進落實的“工筆畫”,加快塑造“生態創新區、最美湖灣城”。常州已編制完成“兩湖”創新區概念規劃、綜合交通規劃等,南醫大常州醫學中心、南大未來技術創新研究院等高品質項目落地,騰龍大道一期、河海大學常州新校區等重大基礎設施加快推進,全力打造常州南站“中央車站”和“第一門戶”,加快招引建設企業總部、區域總部。
彰顯文明效能,擦亮幸福底色
窗明几淨、智能家居、拎包入住……漫柏未來人才社區是常州首個五星級人才公寓,社區AI管家報出一組數據:總面積近20萬平方米,為8000名青年人才提供理想棲所。小公寓成為城市引才第一站,在常高校畢業生留常就業比例達25%、創近年新高,引進各類人才11萬人。常州把“人”作為現代化拼圖中的關鍵抓手,&&《青年人才生活居住雙資助》等政策,打造青年創新創業最嚮往的城市。
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擦亮常有善育、常有優學、常有健康、常有頤養、常有安居、常有眾扶6張名片。翻開常州“民生賬本”,連續多年民生支出佔財政支出的80%;獲評全國健康城市建設樣板市,95個老舊小區改造等項目完成。老舊小區改造做靚“面子”,更做實“裏子”,紅梅西村居民劉景屏欣喜地説,共建長廊、共治涼亭、共享花園讓居民享受到最大的活動空間,讓家園更有顏值、市井生活更有品位。
作為全國首批全域文明城市,常州把“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理念貫穿到城市管理全過程,推動城市治理的整體性轉型、系統性重塑、全方位進階,城市文明指數保持在第一方陣,“口袋富”“腦袋富”同向同步,文藝創作精品迭出,原創錫劇《燭光在前》榮獲全國“文華大獎”,廣播劇《謀將來永遠幸福——張太雷》榮獲全國“五個一工程”獎。
建設一座讓人民滿意的現代化城市,常州,滿眼生機轉化鈞,天工人巧日爭新。(黃建偉 王曉映 蔡煒 唐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