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2023屆高校畢業生人數預計將達到1158萬,再創新高。就業已不只是一串串指標數字,它背後關係到每個家庭的幸福、每個畢業生的前途,也反映了高校在大學生思想教育、價值引領、人才培養、就業指導服務等方面的能力水平。
高校要積極引導廣大高校畢業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就業觀,在青春賽道上找準自己的人生定位和奮斗方向,敢想敢為,勇於到基層一線上去、到艱苦環境中去,建功立業、發揮價值、實現理想。因此,堅持從實際出發,有針對性地開展畢業生教育工作顯得尤為重要。在此過程中,高校要破除傳統畢業教育與新技術新&&融合不夠、教育實施過程沉悶、育人效果不明顯、工作模式與新時代教育要求不符等問題,精準把握畢業季思想政治工作表現出的新挑戰、新要求、新特點,以“思源、思行、思信”的“三思育人”新模式為着力點,推動畢業教育傳統優勢與新技術高度融合,創新“互聯網+”工作模式讓高校畢業生教育提質增效。
一是打造新模式,助推畢業生教育“活”起來。畢業生教育要跳出泛活動化的陷阱,扭轉工作模式滯後的現狀,緊跟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必須堅持問題導向、把握畢業生教育的現實情況,打造新模式統攬“一個精神內核、一個教育理念、一個教育模式、一套教育活動、一個最終目標”,給出畢業生教育的新時代答卷。
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律。因時而進、因勢而新,把握新時代教育要求,通過打造“三思育人”新模式,為畢業教育系列活動注入靈魂,使畢業教育傳統優勢與新媒體新技術新&&融合煥新,讓畢業季思想政治工作活起來。
畢業生教育全員全程全方位覆蓋。堅持以立德樹人為精神內核,重點圍繞理想信念教育、文明誠信教育、愛校榮校教育打造“思行、思信、思源——三思育人”新模式,創新開展高校畢業生教育,遵循“三全育人”理念,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將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的要求細化到畢業生教育的方方面面,覆蓋到畢業生離校的最後一刻。“三思育人”畢業生教育涵蓋教授學者、輔導員班主任、全體畢業生,成體系、全維度設計各類教育活動項目,多&&發布畢業嘉年華周報、月報,連貫整個畢業季;新模式着重引導畢業生強化“愛國、勵志、求真、力行”的責任擔當,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站好最後一班崗、守好最後一段渠。
二是融合新技術,助推思政育人“新”起來。將傳統畢業教育的經驗與新技術新&&密切融合,以融合、煥新的思路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活動,構築“意-信-行”環繞式畢業教育,引導畢業生思想上感恩母校、感情上懷念母校、行動上回饋母校。
教育活動煥然一新。組織畢業生再次走進校史館,鼓勵畢業生們通過網絡&&分享百年校史,探尋母校的歲月沉澱、品悟厚生精神。舉辦畢業生主題座談,邀請知名學者、輔導員與畢業生共話師生情緣、暢談未來發展,進行實時網絡直播、加入精選彈幕提問環節提升畢業生的參與度,讓感恩母校之意縈繞心頭。開發特色微應用,讓畢業生通過手機再次游覽熟悉的校園,感受不一樣的校園視角,把母校“帶在身上,放在心裏”。舉行校園簽章環校行和畢業校園熒光夜跑,在線集取“綠色能量”報名參與,在環校行和夜跑中重新感受母校的環境、回顧大學的時光。
教育産品注入靈魂。推出“畢業護照”“畢業明信片”等創意産品,印蓋校園紀念場所創意圖章,推出覆蓋四年足跡的校園大數據,讓懷念母校之情深留心間。徵集全校畢業生照片,利用信息技術合成畢業班級紀念照片“笑臉墻”,徵集全校各畢業班級的集體合影、創意畢業照,設計成富有母校元素的大幅照片墻,讓愛校之心薪火相傳。通過新技術新&&的靈活運用,對畢業教育傳統經驗、做法、方式推陳出新、融合煥新,讓畢業教育一整套畢業季思想政治工作新起來。
三是貫通雙向端,助推畢業生工作“聯”起來。畢業生教育不僅要牢牢佔據網絡陣地,更要打造精細的實體活動,貫通線上線下兩端,做到畢業教育“能上能下”、雙向開花。
價值引領雙向強化。緊扣網絡熱點焦點,引領畢業生以誠信友善的價值信念在人生的新征程中做時代的弄潮兒、中國夢的實踐者。組織開展線上線下主題班會、主題團日活動,並將網絡直播、校園青年説等新型活動形式與傳統思政活動相結合,創新思政工作方式,讓每一位畢業生懂得誠實守信的重要性,誠信立行。以宣傳“校園貸”等網絡金融陷阱的危害、普及金融知識,讓畢業生確立誠信為人的價值導向,利用微博、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實施畢業季“滾動式”文明誠信教育精品網文推送,着力培養畢業生自立自強、誠實守信、知恩感恩、勇於擔當的良好品質。
身體力行工作互聯。積極營造和諧友善的校園文化,通過各個網絡&&,向畢業生發出美麗校園志願服務倡議,鼓勵畢業生為美麗校園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通過線上線下雙向貫通的方式,將畢業教育進行高度整合,形成畢業教育線上線下的“組合拳”“連環式”,推出融通型、一體式、完美配套的畢業教育方案,讓畢業季思想政治工作聯起來。
畢業生教育只有充分把握畢業生的主體需求,才能有的放矢、因勢利導,突出針對性、體現層次性、緊抓有效性。評判畢業教育工作是否圓滿、是否成功,關鍵是要看有沒有跟上新時代的教育要求、有沒有實現既定的教育目標、有沒有滿足學生的主體需求,歸結為一句話:新時代跟沒跟上,學生滿不滿意?這就需要以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理念來思考工作、推進工作、創新工作,堅持對教育效果的高標準、嚴要求來開展工作,以“互聯網+”的新方法、新模式統攬高校畢業生教育全過程,讓育人新起來、工作聯起來、效果強起來、教育活起來,打磨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基層實踐的亮色。
(作者:蔡炳鋒,南京師範大學學生工作處副處長、江蘇省高校網絡思想政治工作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