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江蘇要聞 融媒産品 訪談 信息動態 推廣
新華網 > > 正文

淮安:鍛造人才引擎 助力鄉村振興

2022年12月25日 09:16:01 來源: 新華日報

  原標題:淮安建強鄉村振興人才黨支部

  鍛造人才引擎 助力鄉村振興

  “前不久我提交了入黨申請書,希望未來能以中國共産黨黨員身份為家鄉培養更多技術人才。”回首回鄉創業這三年,淮安思利研電氣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田春感慨頗深。2019年,他和朋友在盱眙投資電網智能配電裝置項目,如今公司年銷售超千萬元,被評為馬壩鎮鄉村振興“人才示範基地”。

  針對農村人才總量不足、素質偏低、統籌不夠等問題,淮安以鎮為單位,探索建設鄉村振興人才黨支部,加強對農村人才的摸排發現、&&培養、資源整合,為鄉村振興注入人才動力。截至目前累計回流在外能人556人,帶回産業項目179個。

  優化組織設置,打造聚才“紅色磁極”

  “在培育本土大戶能人、吸引鄉賢回歸的同時,我們要注意為人才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確保人才留得住、幹成事。”近日,一場關於鄉土人才助振興的主題黨日活動在金湖縣前鋒鎮黨員活動中心舉辦,鄉土人才代表蔣貴清、葉菁等與會者圍繞鄉村振興、農産品品牌打造等展開討論。

  針對農村人才工作基礎薄弱、力量分散等問題,淮安依託鎮農村工作局,推動57個鎮建立鄉村振興人才黨支部,明確由鎮黨委專職副書記擔任黨支部書記,農村工作局、共青團、婦聯等部門黨員骨幹擔任支委,着力打造鄉村人才工作的規劃中心、孵化中心、服務中心、調度中心。

  為讓更多鄉土人才“破土飄香”,淮安又建立鄉村振興重點人才信息庫,面向在外鄉賢、合作社領辦人、特殊技能人員等重點人才,常態化開展“歸雁工程”“主題黨日+”“舉賢薦才”行動,累計入庫1981人。

  跟蹤教育培養,拓寬成長“綠色通道”

  “直播專題培訓班從視頻剪輯、內容創作、分析數據等方面進行進階式培訓,下次我還會參加。”在培訓班導師指導下,盱眙美地葡萄莊園園主王少培的直播賬號粉絲近日破千,還順利開通了“商品櫥窗”功能。

  圍繞特色産業、實用技能等主題,淮安舉辦鄉村振興重點人才培訓班,累計培訓2265人;依託農業龍頭企業、示範合作社等資源,建設鄉村振興實訓基地58個,累計組織1010人到實訓基地跟班學習、參加實踐鍛煉;完善學歷提升獎補機制,累計發放學費補助、誤工補貼近200萬元,支持325名振興人才提升學歷。

  針對鄉村人才入黨考察培養不便、青年黨員領富帶富能力不強等難題,淮安市推動振興人才和年輕黨員開展“一對一”結對,把振興人才培養成黨員、把黨員培養成振興人才。截至目前,346名振興人才經鄉村振興人才黨支部推薦發展為黨員,173名年輕黨員成功創辦致富項目,53人因表現突出被推薦為村級後備幹部。

  強化作用發揮,催生振興“金色效益”

  “黨支部這個集體讓我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淮安區蘇嘴鎮鄉村振興人才黨支部成員於洪新説。2018年,於洪新抓住省農科院結對幫扶項目機會,引入西瓜新品種,實現年純收益突破70萬元。在黨支部引領下,於洪新等一批善於種瓜的“土秀才”成為公益顧問,在田間地頭推廣新技術新品種。目前,蘇嘴小西瓜種植面積超過1.2萬畝、産值超2.25億元。

  為鼓勵振興人才帶頭創業,淮安市實施鄉土人才扶持項目,設立鄉土人才發展專項基金,市縣聯動每年評選優秀鄉土人才項目100個,並給予創業培訓、創業補貼、金融信貸等一攬子扶持,促進特色産業發展。截至目前,全市累計發放扶持資金6000萬元、信貸資金1.1億元。同時構建“鎮辦農業公司+村辦集體合作社+種植大戶”模式,打造産業振興共同體。目前已組建鎮級農業公司34家,指導村集體領辦合作社459個,帶動成立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農村經濟組織791個,實現村集體經濟增收4237.73萬元,形成丁集黃瓜、紅窯蘆筍、淮安紅椒等一批特色産業項目。

  “我們將持續深化鄉村振興人才黨支部建設,着力把各類鄉村人才更有效地組織、凝聚、發動起來,以組織鏈整合人才鏈、賦能産業鏈,切實把組織力轉化為推動鄉村振興的生産力。”淮安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孫虎説。(張莎沙)

 

【糾錯】 [責任編輯: 邱麥 ]
新華網客戶端
010070080010000000000000011111121129230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