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海安:創新引航 唱響現代化建設“雙城記”
南通海安市是江海文明起源,也是農業大市、工業重地、樞紐之城。近年來,海安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堅持“樞紐海安、科創新城”戰略定位,加速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全面推進創新型縣市建設,加快現代服務業與先進製造業深度融合,為努力建設“長三角重要陸港城市”“國家物流樞紐城市”提供強勁支撐。

織密綜合交通軌道網 奏響樞紐城市最強音
公鐵水無縫對接,樞紐、物流、産業三大優勢加速轉化……近十年,海安搶抓交通運輸發展黃金時期,海安公鐵水綜合立體交通網基本成型,樞紐優勢日益凸顯,高鐵夢、高架夢、隧道夢等相繼照進現實,樞紐優勢也成為海安的“城市名片”。

早在2012年,海安就借力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瞄準鐵路培育物流基地。2015年,海安與上海鐵路局集團共同出資成立江蘇鐵聯物流有限公司,運營海安鐵路物流基地。如今,兩個佔地280畝的貨場已建成5條鐵路貨物專線,合作企業近300家。
隨着鹽通高鐵、滬蘇通鐵路的開通運營,海安全面邁入高鐵時代,目前,鹽通、寧啟、新長、海洋四條鐵路在海安交匯,形成“才”字型鐵路網;公路通車總里程從過去的約2319公里增加至現在的2586公里,全市形成以高速公路為骨架、普通幹線為脈絡、農村公路為基礎的公路網;海安“四好農村路”提檔升級50公里、亮化改造150公里,被評為“四好農村路”全國示範縣(市)、省級農村物流達標縣;海安雙線船閘建成投運,連申線、新通揚線航道提升至三級航道,實現內河集裝箱運輸通江達海,是南通市唯一的千噸級內河集裝箱碼頭。
聚力智慧産業生態圈 激活科創加持新動能
今年8月,科技部公布國家首批創新型縣(市)名單,海安名列其中,以科技支撐産業發展為建設主題成功通過驗收。

近年來,海安從園區載體、科研&&、金融服務等方面共同發力,構建起科技創新的生態型支撐體系。圍繞常安紡織科技園、機器人及智能製造産業園、時尚錦綸産業園、電子信息産業園、上湖創新區等十大特色園區,發揮上海交大、中科院等研究院科研優勢,資源集聚效應日趨放大,為海安的科創生態體系打造了良好的載體。
“從農業大縣蝶變為創新之城,追其根源,得益於改革成功厚植了科技創新土壤。”海安市科技局局長任鎮&&,當地已制定創新型縣(市)建設三年工作方案,將通過實施體制機制全面創新、創新創業政策落地、創新創業要素集聚、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主導産業創新發展、科技創新為民惠民等六大工程,全面推進創新型縣市建設工作。
探索新興業態佳路徑 擦亮現代服務示範區
近年來,海安深入實施現代服務業繁榮發展“三年行動”,聚力建設“長三角重要陸港城市”“國家物流樞紐城市”,推動生産性服務業向智能化和高端化拓展、生活性服務業向精細化和品質化提升,走出了一條獨具海安特色,領跑蘇中地區,産業生態多元化、産業結構高效化、産業要素品質化的服務業發展之路。

業態豐富、物流暢通、商貿繁榮……在海安,現代服務業正在加速與先進製造業深度融合,當地一批重點企業向智能製造、工業設計、大數據應用等轉型,電子商務、物聯網建設、信息化&&等新興服務業不斷壯大,建成省級生産性服務業集聚區3個,科技服務、軟體技術服務企業超500家。
其中,海安軟體科技園獲評省小微企業創業創新示範基地、省現代服務業集聚區、省國際服務外包示範區;東華軟體入選省“專精特新”軟體企業培育庫,獲評南通服務業創新示範企業;西信科技入選省工業互聯網服務資源池單位,獲評南通現代服務業高質量發展領軍企業;東華軟體、西信科技、品德網絡獲評省“騰雲駕數”計劃軟體和信息服務優秀企業;商貿物流園、東部傢具城、海安軟體科技園獲批省級生産性服務業集聚示範區;海安經濟開發區成為省級兩業深度融合試點區域,5家企業入選省級兩業深度融合試點;今年,聯發、鐵錨、浚豐太陽能入選南通兩業融合重點企業,海安高新區入選南通兩業融合重點區域。
鼓蕩激情揚徵棹,一路輕舟乘東風。在“樞紐海安、科創新城”奮進的步伐裏,海安留下一個又一個現代化建設發展里程碑,“長三角重要陸港城市”“國家物流樞紐城市”的現代版“雙城記”之歌正被海安唱響。(陳璐璐 報道員:程思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