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要聞 融媒産品 訪談 信息動態 推廣

南京郵電大學迎來辦學80周年

2022年11月19日 17:31:38 來源: 南京郵電大學

  春華秋實,歲物豐成。南京郵電大學迎來了辦學80周年的喜慶時刻。

  80載篳路藍縷,80載芳華綻放。在深厚的辦學積澱中,以“信達天下、自強不息”的南郵精神,“厚德、弘毅、求是、篤行”的校訓,“勤奮、求實、進取、創新”的校風撐起的精神脊梁,激勵一代又一代南郵人銳意進取、開拓創新。

  紅色傳承鑄丹心

  萬物有所生,而獨知守其根。1942年,集郵務、交通、發行於一體的戰時郵務總局成立,並決定迅速培養郵政幹部和交通員,開辦戰時郵務幹部訓練班(簡稱“戰郵幹訓班”),南京郵電大學的歷史由此發軔。之後戰郵幹訓班幾經易名,但“忠貞不渝、使命必達”的戰郵精神始終激蕩,詮釋和涵養着南郵人的初心。學校培養的大批郵電技術骨幹,在新中國成立後成為郵電戰線上的領導骨幹。

  1958年本科高校南京郵電學院誕生,老紅軍秦華禮任首任黨委書記兼院長,他的到來把長征精神等紅色精神融入南郵精神血脈。他在南郵工作生活,直至108歲辭世,囑咐子女將工資卡裏剩餘的十八萬元交了最後一次黨費,表達“永遠跟黨走!”的赤膽忠心。

  永遠跟黨走,成為南郵師生的堅定信念。“黨要我到哪我就去哪!”“我是窮苦人,黨培養了我,不為黨工作幹什麼!”學校1958級、為祖國守島21年的85歲校友徐六保將最美的年華留在了海防小島。

  進入新時代,學校更加注重挖掘、用好紅色資源,實施紅色校史育人“十個一”工程,“三課堂”推進紅色校史教育傳播,形成具有南郵特色的紅色育人體系。校領導在辦學舊址開講沉浸式思政課,並在校內同上一門紅色校史思政金課,推進傳唱老書記秦華禮擔任主創的新版校歌,編撰紅色校史讀本、開展紅色校史主題班會,打造新生“首堂思政課”,師生競相參演的原創紅色校史劇榮獲2021年度全省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創新獎提名獎,建成紅色地標戰郵廣場,開展“薪火傳·踏歌行”校慶健身跑,用“奔跑”傳承紅色精神。  

  2019年7月,南郵黨委書記、校長赴學校辦學舊址山東省莒南縣東甘霖村開展思政教育實踐活動

  擦亮紅色底色,賡續紅色血脈。學校成為全國為數不多同時入選“百個研究生樣板黨支部”和“百名研究生黨員標兵”創建名單的高校,多個黨支部入選“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 培育創建單位,2個黨支部成功通過驗收。學校團委榮獲共青團中央授予全國基層團組織的最高榮譽“全國五四紅旗團委”稱號,1人獲全國優秀共青團幹部。學校開創“理論培根+實踐鑄魂”模式,多次獲評全國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優秀單位。選派80多名優秀志願者接力教育扶貧,助力鄉村振興,學生榮獲第十二屆中國青年志願者優秀個人獎。 

  自強不息凝信心

  2019年,學校師生在參觀江蘇省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成就展時,欣喜地看到了一張圖片,説明寫着“1959年南京郵電學院研製成功模擬式電子計算機。”

  學校始終心繫“國之大者”,堅持以國之所需為己任,在國家信息通信事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自主發展過程中,南郵人艱苦奮鬥,百折不撓,自覺扛起發展國家郵電事業的歷史使命。例如陳錫生教授編寫《程控交換原理》一書,華為公司總裁任正非在談到初創時期自主研發交換機産品時,曾説“當時我們所有人的知識都是讀一本南京郵電學院的教科書,是陳錫生教授寫的。大家讀教科書來做交換機。”在汶川大地震中,救援人員攜帶的通訊設備中,有學校謝繼東教授團隊研製的“便攜式衛星通信系統”,為抗震救災迅速、有序展開贏得了主動。

  學校始終與國家發展同頻共振,堅持信息報國,伴隨國家信息通信事業走向世界前列,探索出了一條依託郵電通信行業做專做精、面向信息化社會做大做強的大信息特色發展之路。

  每二十年登上一個&階,學科發展從零建設,厚積薄發,南郵人用堅韌、努力和創新換來收穫。1978年學校成為改革開放後首批碩士學位授予單位,1998年成為博士學位授予單位並成功獲批“信號與信息處理”博士點,2017年入選國家世界一流學科和江蘇高水平大學建設高校,2018年成為教育部與江蘇省共建的“雙一流”建設高校,2021年入選江蘇高水平大學建設高峰計劃A類建設高校,2022年入選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學校形成“信息材料、信息器件、信息系統、信息網絡、信息應用”五位一體的大信息發展格局,以“電子科學與技術”一流學科建設為引領,實施“三高一新一前沿”的學科建設發展戰略。十年磨一劍,“有機光電子學”成為中國先進材料研究創新創造旗艦。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是2021年國家新設置的兩個交叉學科之一,學校成為首批獲批的18所高校之一。4個學科進入ESI學科排名全球前4‰。

  學校把實現科技自強自立的使命重托融入創新追求中,勇立科技發展潮頭。以省部共建有機電子與信息顯示國家重點實驗室、射頻集成與微組裝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通信與網絡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等國家級科技創新&&為依託,勇闖科研“無人區”。教師研發的同質集成光電子芯片屬於世界首創,解決了全雙工光通信世界性難題。科研團隊研製的深空應答機成功運用於“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擔負火星探測全任務周期內與地面的雙向通信任務。量子簽名、量子糾纏等量子信息領域的研究獲得新突破。新一代無線移動通信系統助力中國高鐵走出國門,推動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實施。學校成為國際電信聯盟首批學術成員,專家學者積極參與通信領域相關國際標準的制定,以高質量的中國標準輸出獲得工信部致謝。

  南郵省部共建有機電子與信息顯示國家重點實驗室

  近年來,學校新增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國家“973”計劃、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等各類國家級科研課題400余項。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一等獎、二等獎,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一等獎、二等獎,“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等省部級及以上科研成果獎80余項,上交了高質量的“南郵答卷”。

  學校把發展復興的初心根植於祖國大地,為推動區域高質量發展和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強有力的支撐。“一市一院一特色”校地特色化合作戰略和“一技一企一&&”校企協同創新戰略落地生花。與地方政府共建校地研究院和技術轉移分中心、高價值專利培育中心8個,與企業共建校企創新&&33個。完成了物聯網領域從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到服務社會的全方位布局,建成國家大學科技園、國家技術轉移示範機構和3個國家眾創空間。成立了國家郵政局與地方人民政府共建的第一家現代郵政學院和全國第一家共建的郵政研究院,推動國家郵政事業的新發展。

  學校把追趕超越的使命躬身於行,堅持人才引領驅動,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大力實施高層次人才引進、高水平師資補充、青年教師提升和創新團隊培育“四大工程”。學校引進江蘇省屬高校首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引進歐洲科學院院士等頂尖高端人才,自主培養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青年長江學者等。學校先後有4名教師榮獲“全國優秀教師”稱號,兩支教師團隊榮獲“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1名教師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入選教育部和國家外專局的“創新引智計劃”,國家重點領域創新團隊和教育部創新團隊。學校獲評江蘇省首批引才用才成效顯著單位。

  信達天下承初心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無創新,不南郵”為立德樹人注入新的時代內涵與活力。

  學校着力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家國情懷、南郵特色、崇尚一流的電子信息領域高素質創新人才,構建了“紅綠藍”三色賦能的信息特色創新人才培養體系,推行“三全”“三早”“三互動”的本碩博貫通培養,設立一流學科特區政策,實施國家急需高層次人才培養專項。學校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兩次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獲江蘇省教學成果獎特等獎,江蘇省研究生教育改革成果獎一等獎。學校作為江蘇省內唯一高校,入選創新人才推進計劃“國家創新人才培養示範基地”,入選首批國家級創新創業學院建設單位,連續13年在全國博士學位論文抽檢中合格率保持100%。

  南郵團隊當選中國研究生電子設計競賽全國總決賽“研電之星”

  創新是校風內容之一,寒來暑往,早已融入南郵學子的血脈中。學生先後獲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最高獎“索尼杯”“瑞薩杯”、中國研究生電子設計競賽全國總決賽“研電之星”、“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特等獎“優勝杯”、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金獎、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最高獎SIAM獎、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一等獎、中國機器人大賽暨RoboCup公開賽冠軍等國家級以上重要獎項,在全國普通高校學科競賽排行榜中,穩居江蘇高校第一。

  有通信的地方就有南郵人的身影!辦學80載,學校為國家輸送了各類優秀人才26萬餘名,很多成為國內外信息産業和人口健康領域的領軍人物、技術精英和管理骨幹。他們中走出了國際電信聯盟秘書長趙厚麟,中國科學院院士尹浩,農工民主黨中央專職副主席楊震,交通運輸部黨組成員、國家郵政局原黨組書記、局長馬軍勝,中國電信黨組書記、董事長柯瑞文,中國鐵塔總經理顧曉敏等中國乃至世界通信信息行業的領軍人物。還有像“全國勞動模範”楊春澤、屈勇、王淵峰等校友那樣,長期投身基層,立足崗位創新的技術精英和管理骨幹。以安恒信息范淵、星際榮耀李順成、三維通信李越倫等為代表的一大批校友,帶領創辦的企業,用信息技術促進國家信息化事業發展,為這個偉大的時代持續貢獻着南郵力量。學校畢業生中有三分之二在華為、中興、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鐵塔、中國郵政等通信郵電行業的龍頭企業就業,人才培養質量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認可。

  面向一流,放眼世界。學校先後與美國紐約理工學院、美國波特蘭州立大學開展合作辦學,有三個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獲批江蘇省中外合作辦學高水平示範性建設工程。來華留學生教育培育“南郵”品牌,成為首批“留學江蘇目標學校”,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培養急需人才。學校自1990年起就成為亞太電信組織(APT)在中國的培訓基地。

 

  2019年11月28日,國際電信聯盟秘書長趙厚麟,時任萬國郵聯總局長比沙爾·侯賽因,時任國家郵政局黨組書記、局長馬軍勝共同訪問學校,希望“南京郵電大學堅持‘郵’‘電’為本的辦學特色,為各國人民的融通發展合作共進。”

  母校,是所有南郵人精神的港灣。徜徉於美麗的校園,隨處可感校友的感恩回饋之情。三好亭、華禮堂、安恒青春劇場、三維通信樓和戰郵廣場,銀杏道、丹桂苑,以及校訓石、騰飛石、郵緣石、天道酬勤石等校友石,都是南郵人對家的眷戀和期望。

  “三好亭裏,傳家國情懷,鼎山路上,承國脈擔當。”《信達天下》校歌響起,回看辦學八十載壯麗篇章,南郵人心潮澎湃,身處蓬勃奮進的新時代,南郵人胸懷天下,信心百倍,昂首闊步行進在研究型大學建設的新征程上,為建成電子信息領域特色鮮明的高水平大學而努力奮鬥!

  承國脈,創未來。南郵之路,鼎新永續輝煌!(謝平 張前)

  

[編輯: 沙佳儀 ]
01007008001000000000000001111137112914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