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江蘇要聞 融媒産品 訪談 資訊動態 推廣
新華網 > > 正文

移風易俗,這裏的“白事”戲班人員轉行了

2022年11月14日 11:12:06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

  記者段羨菊、秦華江、陳聖煒

  2022年11月3日,江蘇省宿遷市沭陽縣錢集鎮老嚴蕩村,記者見到正在做清潔綠化的陳華。此前他的主要職業是“白事”戲班的“領班”。戲班解散後,弟弟在家務農,侄子去蘇州幹起木工活。

  陳華和他親戚的經歷,是全縣“白事”戲班人員轉行另謀出路的縮影。這場變化源自2021年10月以來全縣開展的“白事”移風易俗專項行動。

  “變味”的“白事”戲班

  以花木電商聞名的沭陽,是江蘇陸域面積最大、人口最多,也是如今蘇北地區縣域經濟實力最強的縣。近年來,在江蘇北部地區以及周邊省份一些鄉村,喪事越辦越“闊氣”了。2021年專項治理以前,沭陽農村也是這樣。

  51歲的戴品亮,是沭陽縣龍廟鎮莊塘村農民。今年82歲的母親去世當天,他一邊通知親戚這個悲痛消息,一邊琢磨如何操辦一番喪事。當天,得訊的村幹部就到府來,在堂前表達哀悼後提醒他:“老戴,按縣裏倡導,現在喪事不宜大操大辦了,不能請戲班。”

  “不好吧?”戴品亮心裏頭咯噔了一下。他雖然聽説了縣裏近年在搞移風易俗,倡導喪事簡辦,但想到母親勞苦一輩子,不熱鬧一場過意不去,加上礙于面子怕被人説閒話,還是想按照“老規矩”辦一下。

  “有的人家請戲班唱戲,一場花費要1.5萬元左右,還有的人家請的不止一班。”戴品亮説。

  沭陽鄉村一場喪事一般要持續3天時間,“大宗支出”就是請戲班的錢。早年當地風俗是請2到5個人,後來演變成要請上10人。“白事”戲班其實變成了搭臺表演、帶著高音喇叭的樂隊,有的甚至從鄰縣請來,一套班子要給1萬多元。樂隊收取費用還有不少名目,如在表演時向捧遺像經過的親戚伸手討錢。

  近年來靈堂前擺放的設施,也由花圈不斷“升級”為擺電花圈、氫氣球等設施。擺電光門一個一天上百元,新沂河邊的龍廟鎮龍廟社區書記程迎娣説:“一個閨女可能擺10多個,閨女多的話,加起來擺幾十個甚至上百個。”此外,餐費、煙酒費等開支也不少。

  “變味”的喪事變成了部分利益群體分肥的“蛋糕”,有些人常以“走得不風光”或者“不孝”來綁架逝者家屬。從“風水先生”、“白事”戲班人員到部分貪圖便宜的統籌人員“支客”,都想從中分杯羹。喪事開支最大一筆即請戲班的錢,多由逝者女兒一方負擔,如果逝者沒有女兒,一些地方則由侄女代替負擔。

  一些家庭被迫“借錢辦喪事”,往往在喪事辦完之際,就出現家庭成員因喪事支出分攤問題産生家庭矛盾,個別家庭甚至因“葬”返貧。

  電子屏上的燈光在閃爍投射,衣著暴露的女子在舞臺上熱歌勁舞,臺下一些農民圍觀“欣賞”,其中包括一些兒童……這是一位網民在社交媒體發布的視頻,臺上穿著孝服坐著人顯示這是一場喪事上的表演。

  沭陽縣文明辦工作人員介紹,跳熱舞、涉低俗段子等表演夾雜在喪事中,花樣不斷翻新。表演隊基本都是周邊地區臨時拼湊起來的“草臺班子”,演出設備和舞臺簡陋。“有的人家請來的表演,還有跳脫衣舞。”戴品亮如是向記者講道兩年前看到的一幕。

  除了“白事”,沭陽還曾普遍存在著定親、升學、參軍、喬遷,小孩滿月、一周歲生日、十周歲生日等人情消費,且內容和規模不斷擴大,有的多子女老人,甚至每個兒子均要操辦一次老人同一年的壽宴。

  “畸形的人情消費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沭陽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姜若鳴對記者強調。

  省錢省事又省心

  盡管大家對喪事大操大辦帶來的問題,心裏有本賬,但礙于風氣、情面只能跟著來。長期在“白事”戲班圈子裏的陳華説,過去是“一家看一家,不搞就怕人家笑話,都是攀比心理在作祟”。

  2021年10月起,沭陽縣開展“白事”移風易俗專項行動,成立全縣“人情消費減負”工作領導小組,縣委、縣政府主要負責人擔任雙組長,縣文明辦牽頭實施。明確倡導縣域內,喪事不擺電光門、電子拱門、氫氣球、不迎祭桌和豬頭三牲,不請戲班、不搭舞臺、不演出,提倡本村人吊唁不在事主家吃飯,嚴禁請人哭喪,嚴禁搞低俗表演。

  “孝子床前一碗水,勝過墳頭萬堆灰。”從村民到村組幹部、企業主、鄉賢,以及戲班、“支客”、“風水先生”……沭陽縣各個鄉鎮召開人情新風座談會,談危害、算“經濟賬”,倡導“喜事新辦、喪事簡辦、小事不辦”。

  一時間,移風易俗家喻戶曉、城鄉全知。祖祖輩輩喪事上要現身的戲班就徹底不吹了?是否“一陣風刮過,一陣風又吹回”?治理之初,抱有戴品亮這樣心理的人很普遍。一位鎮長向記者坦言,歷史上這樣的治理活動開展過不止一次,也出現過反彈。

  各村召開村民代表大會通過人情新風村規民約,進而帶動全村村民簽訂承諾書。當有人去世後,村兩委、民政等部門在喪戶辦理相關手續時簽訂喪事簡辦協議,村(社區)書記第一時間代表村兩委到府送花圈吊唁,對喪戶進行慰問,免費提供播放哀樂的音響設備。

  由鄉鎮免費提供音響播放哀樂,成為移風易俗辦喪事的替代保障措施。龍廟鎮下轄13個村,鎮政府給每個村配了1臺音響。今年龍廟鎮花廳村村民葛志閃的母親去世後,村支書很快就到府來宣傳政策,並且把音響送到府。他家是全村實施移風易俗政策的第一家。“開火化證明時,村裏動員我簽喪事簡辦承諾書,我問,以後是不是都一樣?”老葛對記者表示,最擔心自己帶了頭,以後輪到別人時又走回頭路,好在這種現象到現在都沒有出現。

  莊塘村村支書章大法的岳父也是今年去世。“兩個連襟説,該花的錢要花,我説移風易俗我得帶頭,絕不能請戲班。”

  沭陽縣文明辦、縣紀委監委在全縣范圍公開專項治理舉報熱線。縣文明辦成立移風易俗專項督導組,每天組織人員下沉村(社)明察暗訪。

  為調動農民積極性,各鎮也紛紛出臺“土辦法”。龍廟鎮向每個文明辦喪的家庭發放移風易俗引導資金300元;錢集鎮在4個新型農村社區設立“新風大食堂”,為辦紅白事的群眾提供免費辦事場所、平價菜、司儀等服務;隴集鎮將移風易俗納入文明戶評選標準,為評上的家庭每戶發放200元水電費補貼。

  “我們村裏前兩戶人家對喪事簡辦有些不理解,當第3戶人家也跟著簡辦後,大家的想法開始一致了,心理平衡了,發現又省錢、又省事、又省心。”龍廟社區書記程迎娣見證了村民們心態的變化。

  “三省”是多位村民受訪時不約而同地表達:“天大的好事,老百姓賺錢不容易。”

  鞏固移風易俗成果

  2022年夏天高考成績發榜後不久,在沭陽繁華城區的一家酒店,記者翻看了訂餐本,沒有發現升學宴的訂餐記錄。這與記者在江蘇一些地方採訪時酒店大堂裏堂而皇之豎立“狀元宴”廣告形成鮮明對比。

  作為蘇北人口和教育大縣,沭陽縣常住人口超過167萬,現有中小學在校生、在園幼兒38.9萬人。過去每年6-9月升學季,全縣大大小小飯店的生意都異常火爆,少則三五桌,多則十幾桌。參加者少不了要“出禮”,農村家庭少的也要給幾百元,而城裏的幾千甚至上萬的都不在少數。

  從2020年始,沭陽縣開展“拒絕升學宴 引領新風尚”主題活動,全縣9所高中的校長聯名發布“倡議書”,組織“不辦升學宴 健康成長行”萬人簽名承諾,鼓勵通過“一杯清茶表謝意”“一張合影留紀念”“一頁賀卡送祝福”等形式,向老師及學校表達感恩之情。

  喪事簡辦與拒絕升學宴這兩項活動,能夠節約多少錢?沭陽文明辦工作人員粗略推算,近年來每年全縣去世1萬余人,簡辦喪事可為群眾減少1.6億元支出;開展“拒絕升學宴 引領新風尚”主題活動,每個升學季全縣減少浪費達3.6億元。

  沭陽移風易俗還有一塊硬骨頭,這就是彩禮問題。“不給彩禮不嫁你,拜拜!”扎下鎮分水社區王立舉老人對記者説,一些家庭結婚彩禮近年來水漲船高,有的超過10萬元。他還發現,越是家庭經濟條件一般的,要的彩禮越高;還有兄弟多的家庭,有女出嫁,也希望多收點錢,兄弟們以後分家時可以多分些家産。比起辦喪事時各種舉措都擺在臺面上,高額彩禮多是“雙方暗地操作”。

  對此,沭陽正在尋找遏制畸高彩禮的突破口。1978年,桑墟鎮舉辦過一場集體婚禮,兩口子互送籮筐、鐵鍬。過了40多年,當地宣傳部門安排人重新尋找他們,發現他們當中沒有離婚的,于是請來其中的一部分夫妻,通過座談方式讓他們現身説法講述“輕彩禮”的意義;當地還曾開展“最美丈母娘”評選,向社會宣傳積極健康的彩禮觀。

  鞏固移風易俗成果考驗治理“一盤棋”。“為什麼周邊地方可以搞戲班表演,我們沭陽不能搞?”這是出現在社交媒體上的質疑。沭陽縣文明辦主任崔桂華説,偏遠鄉鎮農民易受鄰縣“比闊風”影響,特別是不文明辦喪、豪華辦喪在網上“病毒式”傳播,易致不良風俗死灰複燃。多位受訪人士建議,移風易俗需線上線下聯動治理,重災區需打破行政區域界限協同治理,防止反彈。

  戴品亮的姐姐今年56歲,家庭經濟條件一般。如果按“老套路”,她要為母親的喪事“最低花費1萬元錢”,10畝地種一年可能還賺不到這筆錢。簡辦之後,她今年只花了2000元錢。

  談到移風易俗,老戴現在的看法是:“要堅持下去,是好政策。”

  

【糾錯】 [責任編輯: 崔雯雯 ]
新華網客戶端
010070080010000000000000011111131129126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