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要聞 融媒産品 訪談 信息動態 推廣

胡正良|道法自然天地寬——關於李多寬書法藝術的哲學解構

2022年11月12日 11:13:33 來源: 江南時報

  一種藝術經過一個人的生命推敲和人格演化,以舞動的線條和精神外延的形式錶現出來,就具備了某種哲學上的潛質。李多寬書法藝術即在此之列。其實,解構一種藝術真的好難,上升到哲學的高度則説明這種藝術已具備了普遍意義或獨特意蘊。李多寬書法藝術之於我是從書面觀感開始的,是從九勢問道推進的,是從漸立氣象昇華的。他在漢字間穿梭的背影以及夜幕下滴落的汗水,讓我看到了他的形成軌跡。這一軌跡是明晰的、漸進的、實在的,它為李多寬書法藝術的形成奠定了客觀基礎。

  那就走近李多寬的書法藝術吧。就天然稟賦而言,他斷非天才匯集、智慧盈身的一類,他甚至蘊藉着某種笨拙。但令我釋然而感嘆的是,他居然以半個多世紀近乎平凡的笨拙抒寫聰慧,讓一組線條量變為一襲士風,讓一汪靜水質變為一道靈泉,這是求索的大境界,人生的大境界,書法的大境界,證明了藝術的先天基因和後天可塑同等重要,是屬於生命穎悟的靈光凸顯。

  就情感律動而言,構成李多寬書法藝術的情感因子是多元的,他以對海關事業的鐵血愛戀為空間,以對優秀書法藝術的執着追求為原點,為我們運籌了一片文字的海,蔚藍的天。一個對事業有愛在握而豪邁奔放的書家,當他用激情的臂膀緊緊擁抱其置身的時代,用敬畏的眼神時刻凝視源源史河沉澱的書法經典,這是一種寫意、一種寫實,更是從情感層面對家國情懷的擁抱,對書法藝術的詮釋,其律動歷程已讓我們相信,民族復興、文化復興的構建需要真情、激情的注入與迸發,需要藝術家的引領與啟蒙。

  就精神蘊涵而言,無形的精神是以有形的本體作為支撐的。李多寬書法藝術精神層面的東西作為一個複合體,離不開他工作、生活、學習、創作過程中每一個細節的支持與反哺。在字裏行間,關於李多寬書法藝術的許多細節是可以作為一組抒情詩章來閱讀的,儘管聲部繁複或音調多端,但從未偏離神以立體的審美初衷。正是這種情理神理糅合的生動結晶,使其在繁簡喧囂之間,在謀篇布局之際,自然地一顯哲思,使藝術精神能夠充分擺脫思想貧瘠、信仰弱化而日臻化境。

  就人文內涵而言,現代人文主義在揚棄傳統後,漸趨以回歸理性與尊重人性為和諧一統。李多寬先生把崇尚傳統設立為價值基元,把重溫經典、再現經典確立為坐標體系,力擎實踐之帆而驅認識昇華之船。這期間,他守望“二王”而放飛燕趙風流,張揚個性而保持共性淳樸,放眼“九勢”而維繫結體美感,拔萃於炎炎世態而不忘藝德返璞,其創作的書法作品,無論是只言短章或鴻篇巨制,猶如一窗風景、一緯霓虹,都在求解“乘之愈往,識之愈真”的大命題。這種努力,不僅完成了人文底層博大與寬厚的積澱,而且走出了一條清雅與靜氣的求索路徑。

  掀天狂濤源於一滴水珠。李多寬書法藝術表象的東西容易標識,容易解讀。但放置於本體批判論的視野,則需時間與空間、經度與緯度、現實與未來的三重架構。我們不必拘泥於康德提出的藝術現象與本體之間的不可逾越。我們要尋找二者維繫的基點。尋常生活中的李多寬先生,從認識的基本單元出發,如絮語的浪花,述説着一個人靈魂的執着尋覓;非常語境中的李多寬先生,從認識的再批判啟程,如警醒時代的一副漫畫,借書法藝術呼喚着新境界的誕生。

  我很渴望李多寬書法藝術能帶領大眾走到一個新的境界。這種境界有戲理、有輕重、有思辨、有傳承,但不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藝術之輕。由此,我想到了朱光潛、巴門尼德和米蘭·昆德拉。朱光潛把屬於人的藝術現象分為兩類:一類是看戲的,一類是演戲的。巴門尼德在剖析藝術現象時,把它用“輕”與“重”區別開來。米蘭、昆德拉更是以小説大師的美妙想象,把藝術現象通俗為人的生命集成。不論大師們的説法有無商榷之處,但我卻堅定甚至是幻想般地認為,新境界所承載的藝術,將是抒展個性、完善自我的百舸爭流之所。

  蕩滌所有雜念和誇飾,從接受美學來審視,李多寬書法藝術是啟示,是點燃,是呼喚,是風帆;從創造美學來界定,是內審,是自語,是超然,是憂患。突然間,李多寬書法藝術給了我們一個驚喜:專注,生命的靈光才會閃現;奮發,人生的目標才不會遙遠;揚棄,藝術的原野才會百花絢爛。

  仁智之差,難免偏頗;愛屋及烏,難免一葉障目。作為動態而漸進的發展過程,我還不能對李多寬書法藝術過早地下一個定性式的結論,那會窒息甚至讓它僅僅靜止為簡單的歷史符號、書法符號。事實上,李多寬書法藝術在當下還是在不斷延展的,是依託個體的特質而卓於群體,只能是個案或範例,它需要更多新鮮因子的激活與豐富,更需要一個近乎古老而又新鮮的話題——怎樣堅守傳統而有所創新並開花結果,使其成為書法群體健康成長的肥田沃野,讓越來越多的李多寬們走上新時代的大舞&。

  解構,不僅要看重屬於藝術光環的耀眼與輝煌,更要看重光環之後那一彎冷冷的清輝與孤獨。

  因為,在古老的文明面前,每一個文化人都有一段歷史的路要走;在經典的傳承方面,每一個藝術家都有一種選擇需要用生命去堅守。

  李多寬簡介:李多寬,北京大學歷史系畢業,中國國際書畫藝術研究會會長,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

  作者簡介:胡正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書法美術評論家,康德哲學研究學者,研究員。

 

[編輯: 邱麥 ]
010070080010000000000000011111371129123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