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江蘇要聞 融媒産品 訪談 信息動態 推廣
新華網 > > 正文

南京垃圾強制分類兩年 垃圾減量明顯

2022年11月02日 07:54:44 來源: 新華日報

  原標題:南京垃圾強制分類兩年“成績單”出爐——垃圾減量明顯,分類還要加油

  11月1日,南京迎來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全面實施兩周年。記者從南京市城管局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目前,南京日均收集和處理廚余垃圾1923噸、低價值可回收物1000噸、有害垃圾424公斤,較全面分類前,分別增長了約108.6%、1786.8%、73.6%。日均收集、處理其他垃圾下降633噸,較全面分類前下降7.35%,實現了“三增一減”。

  5483個小區實現分類收集覆蓋

  南京市城管局環衛處副處長龍瑞介紹,南京制定配套文件100多個,形成了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制度體系,全力夯實垃圾分類“硬體”設施,前端投放、中端收運、末端處置齊發力。全市建成小區一類、二類垃圾分類收集點10356個,設置規範化桶點307個,流動收集點320個,5483個小區實現垃圾分類收集覆蓋。同時,配備分類收運車輛3174輛,增加收運頻次,延長城區中轉站夜間開放時間至每天22點。根據應用場景和垃圾種類,南京推進“公交式”收運、“流動”定時收運、預約收運等模式,總體上實現了“不同種類、不同車輛、不同去向”分類收運。

  垃圾末端處理能力也在不斷提高。龍瑞介紹,南京已建成4座生活垃圾焚燒廠和1個水泥窯協同處置設施,處理能力達8010噸/日。南京現有9座廚余垃圾集中處理設施(2350噸/日),140處廚余垃圾小型處理設施(550噸/日),廚余垃圾處理能力達2900噸/日。正在建設的江北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二期和江北廢棄物綜合處置中心二期將於年底前陸續建成投運。

  南京還建成運行垃圾分類信息&&,加強對垃圾分類閉環鏈條的智慧監管。眼下,&&已接入10663個小區垃圾分類收集點、1700余名收運人員、3174輛收運車輛和主要末端處理設施數據,總體上實現垃圾分類全流程監管。

  對個人處罰以“柔性執法”為主

  培養居民垃圾分類新習慣,離不開宣傳引導、激勵甚至必要的處罰。數據顯示,南京已招募垃圾分類志願者6萬餘人,今年開展了742場進區街、進企業、進校園、進樓宇垃圾分類知識宣講和上門指導等志願服務活動,參加志願者約3.5萬餘人次。

  今年開始,雨花&區城管執法人員會在晚間巡查各小區垃圾分類收集點。區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大隊網格化巡防中隊副中隊長孫逸舟説,對巡查中發現的亂扔垃圾居民,以及通過調取物業監控、查看快遞袋信息等方式確定的未分類當事人,會以“柔性執法”方式,教育、引導其自願參加志願服務免處罰,以起到教育一片、帶動一批的效果。目前,該區已有近40名亂投垃圾的居民自願參加志願服務。

  10月31日上午,記者在雨花&區景明佳園小區看到,居民小王穿着志願者馬甲,在垃圾分類收集點做志願服務,指導居民分類投垃圾。小王坦言,前不久,她因未將快遞盒準確投放到分類箱內,被城管執法人員巡查發現,於是履行兩小時志願服務。參加志願服務後,她了解到很多分類知識,今後會督促自己做好分類。

  南京市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總隊綜合執法支隊支隊長趙樹新介紹,兩年來,南京垃圾分類案件的辦理已經逐步從“零星少量”走向“常態專業”;案件類型從簡單的垃圾亂扔、垃圾落地污染環境類案件延伸至垃圾分類投放、收集、運輸等環節;處罰對象涵蓋物業小區、餐飲企業、運輸單位、建設工地等各類管理責任主體。他&&,對個人的處罰主要以“柔性執法”為主,比如雨花&區推出“黨建引領、社區協同的志願服務”,浦口區以“社區義務勞動”代替處罰,六合區推出“學法+社區志願活動”代替處罰。

  垃圾混投回潮不容忽視

  南京鼓樓區華僑路50號、54號小區是老舊小區,每天産生垃圾量大。垃圾收集點總有垃圾滿溢、散落問題,影響環境,在南京小區分類評級中被評為“差類”小區。華僑路街道垃圾分類辦公室工作人員高芳芳説,在廣泛了解居民需求後,增設了兩個其他垃圾投放口,緩解投放壓力。街道多方合力對該小區“精準除差”,實行“街道督查、社區巡查、物業自查”共管機制,發現問題第一時間報檢查小組微信群,及時處理。眼下,小區已順利摘掉“差類”帽子。

  記者了解到,南京已完成垃圾分類差類小區除差530個,創建省級垃圾分類達標小區616個,今年將再創建200個以上,加強示範帶動。

  “取得明顯成效的同時,我們也清醒認識到,垃圾分類還面臨不少問題。比如,一些小區垃圾分類收集點管理薄弱,桶邊督導虛化弱化,混投回潮反復,居民體驗感和舒適度較差;一些區域分類收運力量不足,作業過程不規範;廚余垃圾處理的資源化水平不高等;垃圾分類總體處在不平衡、不充分、有反復的‘拉鋸’階段。”龍瑞直言。

  垃圾混投回潮問題尤其受關注。龍瑞分析,一方面是因為人員配備減少,有的小區桶邊督導弱化或沒有了;另一方面,小區物管單位沒有切實履行生活垃圾分類投放管理責任人的責任,收集點的日常保潔、管理和對居民的引導不到位。此外,部分小區因為空間受限或鄰避問題,垃圾收集設施不足,特別是老舊小區問題突出。加之居民分類習慣尚不牢固,初期形成的分類習慣主要是受強有力的宣傳、桶邊督導等外力影響,內生動力還不強,如果沒有其他有效激勵、約束措施共同發揮作用,一旦外力消失,就容易出現混投回潮。

  “提高垃圾分類意識,養成垃圾分類習慣是一場持久戰。”龍瑞&&,今後將加大工作力度,深入開展“爭優除差”,打造示範、破解難題,規範分類收運,對混收混運行為堅持“零容忍”,繼續完善設施,提升垃圾分類設施硬體水平。同時,督促指導物管單位切實履行責任,發揮基層黨組織核心作用,加強社區、物業、居民聯動,發揮共治力量。(白雪)

 

【糾錯】 [責任編輯: 邱麥 ]
新華網客戶端
010070080010000000000000011111131129093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