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傾聽嗎?你願意傾聽嗎?
聽與説,是人際交往、傳遞信息、交流感情的重要方式。傾聽,顧名思義傾耳聆聽,意味着專注、用心,意味着尊重、理解,意味着謙讓、包容,體現了一個人的文明素養和優美品德。
教育心理學家對人的學習活動進行研究發現,在各類學習中,聽佔45%,説佔30%,讀佔16%,寫佔9%。傾聽,是人們獲得知識和信息的重要途徑之一。傾聽長者的教誨,“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傾聽同仁的感悟,“取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傾聽諍友的告誡,“忠言逆耳利於行”;傾聽他人的吐槽,分享快樂、分擔痛苦,容易感受人心的溫度、抵達人性的深度。傾聽,能夠獲取真知、溝通真心、交流真情。“處處留心皆學問”,學會傾聽,你就不會孤陋寡聞;“推心置腹朋友多”,善於傾聽,你就不會孤獨寂寞。
在社會競爭激烈、生活節奏加快的今天,不少人往往習慣於以自我為中心的表達,而忽視了傾聽,不太願意傾聽別人的心聲;有些人被瞬息萬變的互聯網裹挾,將自己的訴説與傾聽局限於虛擬世界,以回避現實的灼熱與挑戰;有的人則一言不中聽就拍案而起、揚長而去。而在現代社會,沒有良好的傾聽,就會阻礙自由而通暢的表達,就難以建設和諧的人際關係和社會秩序。所以,學會傾聽、善於傾聽,既是新時代新征程的強烈呼喚,也是提升全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內容。
傾聽是一種修養。這種修養是發自內心深處的與人為善和尊重理解。面帶微笑、注視對方是傾聽的前提,這既是一種社交禮儀,通過肢體語言表達對他人的善意和尊重,也是一種表現出興趣和熱情、專注聆聽的指向。心理學研究表明,每個人都有着得到別人尊重的願望。其實,不尊重別人就是不尊重自己,把別人當作一個人來尊重和對待,也就是把自己提高到真正的人的高度。在人生跋涉的道路上,跌倒時希望有人扶持、憂愁時希望有人分憂、煩躁時希望有人排解、寂寞時希望有人陪伴,渴望傾聽之人對傾聽的嚮往如同“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般迫切。戴爾·卡耐基在《人性的弱點》一書中寫道:“專注地傾聽,鼓勵他人談論自己,才能使我們變得健談。”傾聽,能讓對方感覺到自己被重視,從而自如流暢地自我表達。或許從你的角度看,只是傾耳聆聽,但是在對方的眼裏,你卻是一個很好的健談夥伴。你適時的點頭微笑、應聲附和,都能讓對方感受到尊重和理解、認可和接納,從而産生一種互相信任的親和力和感染力,使內心的苦悶、煩惱和迷茫被傾聽悄無生息地治愈。這種傾聽,猶如黑暗中的一束光、乾涸中的一絲雨、炎烈中的一縷風,是促進人際關係和諧的“潤滑劑”。
尊重和善意不是單向的付出或索取,而是對等的感應和回敬,能律動彼此的心跳,産生心靈的共鳴。有句話説得好,一份痛苦,如果兩個人分擔時,每人只會感受到半份痛苦;一份快樂,在兩個人分享時,就會變成兩份快樂。正如孟子所説,“敬人者,人恒敬之”“善人者,人亦善之”。尊重別人,就會被別人尊重;與人為善,就會“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還”,使單方的傾聽變成彼此傾訴、雙向討論、互相交心。齊王對鄒忌的傾聽,引來了“門庭若市”的進諫;子期傾聽伯牙的高山流水,於是成了知音知己;三毛與荷西的深情,來自於6年時間拂面而來的表白與傾聽。由是觀之,良好的傾聽,根本在於尊重他人的涵養和善解人意的品德,它能産生無聲的感化、打破心靈的壁壘、拉近情感的距離、架起友誼的橋梁、裝點美好的人間。這就是傾聽的魅力!
傾聽是一種能力。它不僅體現一個人內在的修養,更是一種思考、判斷和共情的能力。聽不等於傾聽,聽是聽覺器官對聲波的一種單純感受,只是被動的接受信息,或許是聽聽而已、一聽而過,而傾聽是一個視覺、聽覺、大腦乃至整個身心協調配合,耳聽眼看心想,信息思想情感兼收並蓄的過程。真正的智者都是擅長思考着來傾聽的。思考給了我們傾聽的基石,傾聽賦予思考靈動的色彩。開動腦筋、傾耳聆聽,就會有着獨立的價值判斷,不會輕易跟風,“不受人惑”;就會從訴説者的言論甚至聲音、表情和肢體語言中,了解和把握對方內心的期望和需求;就會換個角度考察、站在對方思考,不僅提醒自己審時度勢與他人互動交流,而且還會及時覺察自身的缺陷和不足。亞裏士多德在傾聽中思考,發出了“我愛我師,我更愛真理”的至理名言;但丁在思考中傾聽,喊出了“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説去吧”的人生金句。
善於傾聽的內核是共情。所謂共情,就是感同身受、換位思考,就是能設身處地體驗他人處境,從而達到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共情絕不是虛情,而是真情;不只是噓寒問暖的客套,而是推己及人的真誠。電影《觸不可及》中有一句&詞:“其實很多時候,你不需要做什麼,真誠即可。”內心的坦蕩和誠意,擁有打動人心的力量。正所謂良言一句三春暖,即便是一句關切之辭、體諒之語,也會讓對方如沐春風、備感快慰。只要真誠溝通、平等交流,將心比心、以情共情,在傾聽中換位思考並積極回應,對其優點及時點讚、對其誤會坦誠説明、對其錯誤誠懇批評,就可以在情與理的交融中,讓自己和對方的人生都會循着共情的光亮閃耀起來。
傾聽是一種境界。這種境界是蘊含耐心和愛心、寬厚和寬容的“虛懷若谷”胸襟。在現實社會中,人們渴望愛、渴望分享、渴望交流。“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是的,每個人的心靈都呼喚着良好的傾聽。而傾訴者七嘴八舌、五花八門,傾聽者只有寬厚待人、寬容異己,才能有效溝通、和諧交流。人生因不同而可愛,人又以包容不同而可讚。“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正因為大海接納和包容了所有江河小溪,才有了無比壯觀的廣闊浩渺,才有了氣吞山河的涌浪巨濤。寬容的“寬”就是鼓勵不同思想觀點的交流、互鑒和共存;“容”字是兩個“人”和一個“口”,可以理解為暢通言路、自由表達,也可以理解為一個人訴説、一個人傾聽。“雖然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是我有義務捍衛你説話的權利”。這句話眾所周知,但只有“虛懷若谷”的人才能真正領悟並付諸行動。對待不同的人、不同的話,不同的思想觀點,只有善於傾聽,才能集眾所長、集思廣益。善於傾聽的人有着寬厚、寬容的大境界。有了這種境界,就有了包容之心和博愛情懷,就能以傾聽汲取思想上的營養、潤澤情感中的縫隙,消弭人際間的齟齬。
誰説花開無聲?你只要傾聽,就會感到那花開得轟轟烈烈;誰説人生無常?你只要傾聽,就會把人世間所有的風霜雨雪都化為多姿多彩的風景線。我們要學會傾聽、善於傾聽,讓傾聽像一束柔光,照亮自己、溫暖別人;讓傾聽像一泓碧水,促進全社會的暢所欲言和心靈滋養。(朱步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