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江蘇要聞 融媒産品 訪談 資訊動態 推廣
新華網 > > 正文

村企合作,鹽鹼地上建起“幸福村”

2022年09月23日 07:33:33 來源: 新華日報

  原標題:連雲港市連雲區板橋街道張艞村:

  村企合作,鹽鹼地上建起“幸福村”

  在連雲港市連雲區,以“姓氏+艞”為地名的村莊很多,如金艞、郝艞、蔣艞、喬艞,板橋街道張艞是其中之一。

  張艞村全村806人,人少、偏僻,但不安于落後,近10年來,務實肯幹的張艞人抓住毗鄰開發區的地緣優勢,探索以土地入股、提供配套等途徑參與村企共建,走出一條具有張艞特色的致富路,連續3年獲評連雲港市村級集體經濟“十強村”,去年村集體收入突破1300萬元。

  昔日鹽鹼灘,今朝成為蓬勃發展的熱土。

  “新農人”:村裏創業條件越來越好

  張艞村距離海邊4.5公里,過去,“鹽場經濟”是該村一大支柱産業。後來,發展風向一變,鹽場變成水塘,返村人張春好承包下來在裏面養起東方對蝦。

  跑過卡車、開過校車、搞過水産養殖,從部隊退伍後,張春好幹過不少活計。“回村之前,在周邊地區搞養殖積累了不少經驗,但是沒有固定地方,看中哪個水庫、魚塘,就在哪兒‘扎營’。”

  “在家門口幹什麼都方便,這對我是最有吸引力的一點。實際上,水産養殖風險不小,好的時候每年可以掙20多萬元,差的時候能保住工資就算不錯了。”張春好算了一筆賬:飼料費最貴,一年要20多噸,大約10萬元;100畝塘口,每年承包費4萬元;成本最低的蝦苗,每畝70元1萬尾;再加上水電費、增氧機費用,全年共要15萬元本錢。能否賺到錢,産量和價格是關鍵因素,豐收年畝産200斤、單價18元情況下,能掙36萬元,去掉成本到手21萬元。“價格一般不會跳水,主要看産量,但是一旦水質出問題,蝦子很容易就得病,若沒辦法解決,産量就會大幅下降。”

  閒暇時間,張春好愛看各種水産養殖方面的書,這是他獲得養殖經驗的渠道之一。而另一個渠道,是來自給塘子做殺菌消毒藥水的賣家,“一定要找賣家來實地看一看,他們是技術員,藥水有沒有效果他們知道。”

  前不久,張春好把養好的第一茬對蝦捕上來,有5噸,能賣20元一斤,毛收入20萬元。“照這個形勢,下半年那一茬也不會低于這個數。”

  今年,張春好又投資養了一些貝類,“目前産量不好説,但是現在村裏有這麼好的創業條件,總想多試一試。”

  村幹部:村莊用地“收租模式”已落後

  秋風送爽,丹桂飄香。歷經1年完成環評、開工投建等各項工作,再過段時間,張艞村又一個村企共建項目將投産。

  去年4月,張艞村與連雲經濟開發區內企業華樂合金集團再次聯手,以土地、資金、人力等資源入股方式,新上總投入5000萬元的超細粉深加工處理項目。“這個項目進一步化解金屬鋼渣等企業生産余料的堆放、處理難題,同時滿足市場對優質超細礦粉的緊俏需求。”張艞村黨支部書記楊韜説,“八成訂單來自周邊大型水廠、混凝土攪拌站,預計年銷售額4400萬元。村集體佔股35%,每年可以拿到固定收益200萬元。”

  10年前,華樂合金集團剛剛入駐連雲經濟開發區,急需土地建造廠房。“當時為支援企業建設,村裏一家家做工作,才得以快速完成整體搬遷騰出地來。”楊韜表示,這為後來村企共建打下基礎。

  楊韜清楚地記得,在一次村企聯誼慶中秋文藝晚會上,他獻唱的歌曲《母親》,勾起華樂合金集團董事長的鄉土情懷。在一次次交流中,雙方感情基礎越來越濃厚,商機也慢慢浮現——企業建成後,原料、成品無處堆放,嚴重制約企業發展。“我們知道後,自建2.7萬平方米的物流貨場,第一時間解決企業發展難題,獲得年租金133萬元。”

  緊接著,得知企業為廢棄水渣的處理而犯愁,張艞村又主動對接,以土地、資金入股形式合作成立旺和新型建材有限公司,佔股35%,迴圈利用華樂合金集團的生産固廢水渣,生産礦渣微粉和鋼渣微粉。“這個項目能年産水泥原料60萬噸,年産值6800萬元,村集體每年分紅300萬元。”

  隨著村企聯合共建不斷深入,村集體經濟持續壯大,楊韜也意識到,“不能讓資金躺在賬上、不能讓資源粗放浪費”。于是與農業科研院所合作,打造高效農業和苗圃種植園區,年創收300余萬元;為提升1800畝低産土地的效益,引進喜多多家庭農場有限公司,開發建設高效水産養殖基地,年創收90余萬元。“至此,形成具有張艞資源特點的産業鏈條。”

  “村莊擁有的建設用地並不多,靠蓋廠房出租的‘收租模式’已經落後。”總結過去發展經驗,楊韜認為,想發展要參與企業經營成為股東,換句話説,這是“主人翁意識”,這一點很重要。

  “原住民”:生活富裕養老無憂

  今年57歲的王永才是土生土長的張艞人,在他的記憶中,村裏人口一直很少。“鄰村都隔得老遠,合並也不大可能。”

  一個外欠債務高達400萬元的落後小村莊,想在鹽鹼灘上翻身,在過去,是難以實現的目標。而連雲經濟開發區,給張艞村帶來大機遇。

  “村裏參股成立旺和新型建材有限公司,每年資金一到賬,都會給村民分紅,每人5000元。”王永才説,即使是村裏最普通家庭,現在經濟條件也不錯。“土地流轉是1500元每畝,一戶正常10畝地是有的;在附近企業上班,月工資大約4000元。再加上過去搬遷,1平方米舊房換1平方米新房,補償款能余10多萬元。”

  王永才説,張艞人生活條件比其他村好上不少,對今後養老他感到無憂。(江蘇百村聯合調研組)

【糾錯】 [責任編輯: 王玥 ]
新華網客戶端
010070080010000000000000011111121129024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