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通州:揚帆起航繡錦圖 通江達海譜新篇
産業集聚、交通暢聯、生態優美、宜居宜業……十年來,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持續推動重大項目建設,加快構建綜合立體交通體系,着力打造生態宜居樣板新城,描繪出一幅生活富足、生態優美、人民幸福,各項事業蓬勃發展的“江海門戶”錦繡畫卷。
産業強鏈,一批重大項目落地建成
8月的盛夏,烈日炎炎,恒力(南通)産業園散貨碼頭像往常一樣忙碌。“碼頭正常每天的卸貨量能達到16000噸左右,24小時輪流作業不停歇。”恒力(南通)産業園副總經理陸佳穎説。
據介紹,恒力(南通)産業園由世界500強企業恒力集團全資打造,總投資500億元,聚焦開發新型高分子紡織用、産業用、工程用、醫用等新材料,全力打造科技型、研髮型、智能製造型、綠色生態型産業園區。“恒力的化纖車間通過國內首套全流程數字化智能紡絲裝備,實現了對設備運轉、質量數據的實時監控和遠程監測。”陸佳穎介紹説,在工人的輔助巡視下,機器人和自動流水線通過軟體連接進行“對話”,就能完成生産。
不僅如此,目前,南通高新區內,汽車零部件産業園、新一代信息技術産業園已初步建成。“十年前,我們把雄邦壓鑄招引過來,同時帶來了好幾家産業鏈上的壓鑄企業。高新區內已經形成了比較完善的壓鑄板塊産業鏈條。”南通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施璐説。
通州區發改委副主任王燕&&,通州項目建設呈現鏈式引進、多期疊加新格局。恒力(南通)産業園、瑞典宜家、京東航空等一批世界500強、國企央企重大産業項目在通州落地建成。
交通互聯,構築綜合立體交通體系
要致富,先修路。交通路網被視作城市發展的“大動脈”。今年7月,南通主城區與通州之間的主要交通“大動脈”——江海大道東延工程地面道路正式通車,標誌着江海大道東延工程全線貫通。
江海大道東延工程既是通州區銜接南通主城區的快速路,也是機場集疏運功能的區域快速通道。該工程採用連續高架橋+地面輔道的快速化方案,全長10.6公里,總投資約44.9億元,進一步完善了南通“兩環七橫七縱”的快速路網體系,將極大推動通州與南通主城區一體化發展,促進區域間互聯互通。
今年,南通將正式進入地鐵時代。在通州區平潮地鐵站,自動售票機、充值機已經安裝完畢,用於檢票出行的地鐵閘口也具備了通行能力。
“即將投入運營的南通地鐵一號線起自通州區平潮站,下一站就是南通西站。未來的平潮新城依託南通西站而建,將完全融入上海一小時都市圈。”通州區交通運輸局副局長花雲霞説。
十年來,通州不斷加快重大交通項目建設,目前已經形成具備鐵路、高架、地鐵、公路的立體多維交通網絡體系。未來,通州將加快推進S19通錫高速、226省道、通揚運河改線等重點工程,打造集“高鐵、高速公路、軌交、快速路、航道”為一體的現代綜合交通樞紐新城。
生態美地,守好宜居宜業青山綠水
盛夏的通州南山湖公園,碧水環繞,層林疊翠,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作為一座綜合性城市公園,南山湖公園位於通州城東新區核心區,設有民俗文化休閒區,帶狀綠地休閒區,水上運動休閒區,生態濕地休閒區等區域。
十年來,通州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保衛戰,隨着園林綠化提升工程、項目配套完善工程等順利推進,生産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的高品質國土空間新格局正加快形成。
“如今的南通高新區是名副其實的綠色園區,生態美地,宜居宜業。”通州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副局長黃建明説。
南通高新區系統抓好大氣污染防治、水防治等各項工作,工業企業污水納管率、污水處理廠尾水達標率100%。水環境質量持續向好,城區黑臭水體全面消除,高新區斷面水質考核全部達標。
通州區益民污水處理廠依託益民水處理人工濕地建設形成生態安全緩衝區,以凈化水質為主,通過人工濕地水生植物根係、沸石鋼渣填料等吸附作用,對污水處理廠尾水進行深度凈化,實現常年穩定運行。據了解,益民生態安全緩衝區運行效果處於全省十大生態安全緩衝區之首。通州區生態環境局總工程師王成説:“深度凈化後的出水COD、總磷、氨氮等指標達到地表水Ⅲ類水質標準。”
2021年,通州區地表水環境質量位列全省第一方陣。完成31條農村黑臭水體整治,疏浚三級河道10條(段)、四級河道62條(段)、溝塘191處,疏浚土方124萬方,城鄉水環境面貌得到較大改善。完成3類45項水污染防治工程建設,促進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揚帆起航繡錦圖,通江達海譜新篇。十年來,通州努力打造産業創新高地、內聯外暢樞紐、品質宜居新城,在南通建設“大門戶”的實踐中爭當表率、爭做示範、走在前列。(陳璐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