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江蘇首頁 江蘇要聞 融媒産品 訪談 信息動態 推廣 
首頁 江蘇要聞 融媒産品 訪談 信息動態 推廣

黎明“出診”的地鐵“軌道醫生”

2022年08月05日 07:41:25 | 來源:新華網

  深夜,是地鐵運行的“空窗期”,也是軌道的“體檢”時間。穿着熒光衣,背着工具包,全副武裝的軌道維護工人們抬着30-40公斤重的儀器一頭扎進潮濕悶熱、空蕩寂靜的地鐵隧道,給鋼軌“把脈問診”,他們也被稱為“軌道醫生”。

  夜晚的工作通常從班前會開始,明確當晚工作內容、清點作業工具、人員簽到、安全交底……一個步驟都不能少。

  楊海濱是南京地鐵運營有限責任公司工務分公司綜合維護班的班長。出身於鐵路家庭的楊海濱,曾長期從事鐵道綜合養護工作。2005年,南京地鐵一號線籌備開通,帶着豐富的工作經驗,楊海濱來到地鐵運營公司,成為一名地鐵綜合維護工。

  “南京是地鐵小半徑曲線軌道最多的城市之一,自然環境的侵蝕、列車的衝擊等因素,都會導致鋼軌變形、磨損,情況嚴重時可能會影響行車安全。”楊海濱介紹。

  在檢查時,鋼軌出現細微的問題,也很難逃過楊海濱的“火眼金睛”,一旦發現,他和同事們便會投入緊張作業中,及時排除安全隱患。

  軌道維護作業必須在地鐵運營結束的深夜進行,常常一幹就到天明。“我們的工作就是晝伏夜出,犯困是肯定的。但從下軌道的那一刻起,我們就繃緊每一根神經,全神貫注地投入軌道維護作業。”楊海濱説。鋼軌打磨、鋼軌焊接、鋼軌動態檢測……作業中,每個環節都需要確保萬無一失。

  正值酷暑,隧道內空間狹窄、空氣濕熱,焊軌的溫度更是高達上千攝氏度。即使手上磨出了血泡,火花灼傷了手臂,作業人員依然要保持紋絲不動,因為焊接工作不能出現半點差錯。楊海濱説:“每次作業完工後,所有人的衣服都會潮透,濕得能擰出水來。”

  工作多年,楊海濱學習進步的腳步從未停止。在“把脈問診”中遭遇“疑難雜症”,他就迎難而上,帶領團隊發起技術攻堅。

  比如,鋼軌鋁熱焊接技術是維修作業的一項重要技術。在楊海濱的帶領下,團隊僅用6個月時間便攻克下這個難題。“公司添置了所需設備,我們就開始自己琢磨、研究,一起到野外模擬演練,通過一次次反復實踐,終於攻克了難題!”楊海濱説。

  對楊海濱來説,險情就是命令,他需要保持24小時隨時待命。“我們的手機需要保持24小時開機,一但接到電話通知,就要立刻出動,迅速奔赴作業點。幹我們這行,一般人吃不消。”楊海濱説。

  隨着技術快速發展,設備不斷更新換代,培養更多的技術人員是楊海濱最大的願望。2018年,楊海濱牽頭創辦了“楊海濱創新工作室”,從一個人到一群人,他帶領年輕同事對軌道前沿技術問題進行探索與研發,工作室成員先後取得多項突破性的創新成果,工作室研究的《道岔吊運操作法構建與實施》操作法被評為“南京市職工十大先進操作法”。楊海濱還在工作室開設了“匠心學堂”,促進經驗成果的共享交流。

  “‘幹一行愛一行’,這不是一句簡單的口號,我真正熱愛自己的工作。我們的每一次檢測,每一個數據,都關係着群眾的生命安全。作為一名‘軌道醫生’,我很自豪。”楊海濱説。

  夜幕而行、清晨而歸,他們是所有乘客看不見的一群人。只要地鐵運行不停,他們的腳步就不會停歇,在平凡崗位上堅守與奉獻。(唐楊 報道員:孫姝穎 寧工萱 視頻素材來源:龍虎網)

【糾錯】 [責任編輯: 唐楊]
010070080010000000000000011111271128889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