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可愛的人”住進我們家
(一)
太湖之濱,梁溪河畔,是我的家鄉。碧波蕩漾、柳蔭連綿的梁溪河,宛如一條巨大的青龍,將龍頭伸進西邊的太湖,而將龍尾留在東邊號稱“小上海”的無錫鬧市。我們的村莊小袁巷就坐落在這青龍背上。村前一條綠樹掩映的小梁河,便是梁溪河的支流。六十多年前,這裡的河水清澈透明,姑娘和嫂子都喜歡在河埠頭淘米洗菜。月明之夜,來到河邊,可以看到銀光閃閃的水面上,無數游魚在爭啄水中的月亮。
1954年,就在我十一週歲那年春天,我們村裏進駐了一大批解放軍戰士。
當時的村長告訴我們,住進我們村的解放軍,就是剛從朝鮮回國的志願軍,因為缺少現成的營房,有一部分戰士只能暫時借住在老百姓家裏;他們不久就要復員,各自回到老家去。
如同炸開了一串喜慶爆竹,村上頓時沸騰了。村民們説,志願軍不就是“最可愛的人”嗎?如今打敗了美帝,“班師回朝”啦,讓他們住進我們家,不知有多風光呢!
志願軍進村那天,村上敲鑼打鼓放起了鞭炮,村民們像過節一般歡天喜地。家家戶戶都把最好的房間騰出來。為了讓家裏多住幾位戰士,有的一家三代人擠在一個房間裏。我家的堂屋裏就住進了一個炊事班,一共六位戰士。
志願軍一進村,就忙着為老百姓做好事。有的把房主的屋子打掃得乾乾淨淨,有的把房主的墻壁粉刷得雪白耀眼,有的將房主漏雨的屋面修繕一新,還有的在住戶的家前屋後裁上了綠茵茵的樹苗。為了方便群眾下河淘米洗菜,戰士們將河埠頭的青石&階重新整修,砌得整整齊齊,接着又在小梁河上架起一座獨木橋,使原來隔河相望的兩個村子緊密相連。
就這樣,子弟兵和老百姓親密無間,打成了一片。每天清晨,村頭就響起了清脆嘹亮的軍號聲。那是起床的信號。一向自由散漫的農民,沒有多久,竟不知不覺向這種軍事化的生活看齊了;就連平時好睡懶覺的阿二和阿七兄弟倆,一聽到這振奮人心的軍號聲,也打着哈欠急忙爬起身來,早早地下田幹活了。
住在我家的炊事班戰士,就在我家隔壁一間空屋裏建起了伙房。一到開飯時,一股熱氣蒸騰的白麵饅頭的甜香便在村上飄散開來。這饅頭的香味是那麼誘人,以至於我這個吃膩了大米飯的水鄉孩子,站在伙房前,忍不住嚥着口水做起了深呼吸。
志願軍進村,給我們帶來多少多新鮮事啊!我們終於知道,朝鮮人稱呼媽媽和大娘叫“阿媽妮”,稱呼年輕的嫂子叫“阿子媽妮”。那兒冬天特別冷,老百姓家裏的土豆常常凍成冰坨坨。志願軍吃不上飯,就靠這冰凍土豆充饑。至於志願軍的戰鬥故事,就更吸引人了。黃繼光、張積慧、邱少雲、羅盛教,還有上甘嶺戰役……這些故事,對於那些終年在田頭幹活農民來説,一旦聽到,實在比逢年過節上街聽“諸葛亮借東風”“武松醉打蔣門神”的大書還要過癮!
(二)
在月光下舉行即興式的軍民聯歡會,是村民們最開心的事。那時,我們村還沒有電燈,一到晚上,村子裏到處黑漆漆的。但是,每當月夜,月光透過高高的樹蔭,照在我家門前一片空曠的磚場上,就像水波一樣清澈空明。“瞿瞿瞿!”只聽得一陣哨子聲響,不一會,戰士們都聚集到我家門前來了。村上的姑娘小夥、老人孩子也蜂擁而來。沒有報幕員,也沒有節目主持人,晚會開場,是轟雷似的一片吼叫:“何天應,快出場,一二三,快快快!”接着是一片暴雨般的掌聲。很快,一個身材修長的戰士擠出人堆,映着月光,劍眉下一雙大眼閃閃發亮。他笑着向大家鞠了一躬,接着便將雙手交叉在胸前跳起舞來。起初他只是站着跳,在場上風車似的轉圈,不一會便蹲下去了,腰桿挺得筆直,雙手插在腰間,兩條腿彈簧似的輪番蹬出去,邊跳邊轉圈,滴溜溜地像個陀螺。戰士們吆喝着為他鼓掌打拍子,富有節奏的掌聲和歡呼聲一浪高過一浪。轉眼間,越來越多的戰士加入了跳舞的行列,邊跳邊唱,月光下滿地是旋轉蹦跳的身影。村民們終於明白了,原來戰士們跳的就是朝鮮舞呵,頓時,掌聲、笑聲、歡呼聲響成一片。
晚會結束時,軍民齊唱《歌唱祖國》。這支在新中國成立之初剛剛流行的歌曲,氣勢雄壯、激情澎湃,人人會唱。在月光下,何天應的指揮特別賣力,戰士和村民們,尤其是那些姑娘和孩子無不放開喉嚨,縱情高唱:“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勝利歌聲多麼響亮……”戰士們有的吹起了口琴,有的拉起了手風琴,村上的小夥子們有吹笛子的,有吹口哨的,一時樂聲大作,群情激昂,歌聲笑聲響徹夜空。
突然,一個魁梧的身影閃進人群,只見他手裏高擎一個圓鼓鼓、亮晶晶的家什,用什麼東西一敲,立時發出清脆悅耳的“噹噹”聲。這聲音和着歌聲的節拍,猶如激動人心的鼓點,鏗鏘有力,在夜空中嫋嫋回蕩。人們都驚異了,有幾個戰士忍不住打開了隨身帶的手電。在手電光下,只見一張胖乎乎的大圓臉笑的象一盤迎風招展的向日葵,那厚厚的嘴唇,疏淡的眉毛和瞇成兩條線的眼晴,活脫脫像個彌勒佛!“呵,大老王,是炊事班的大老王!”戰士和村民們齊聲叫喚起來,原來他手裏高擎着一亇鋼精鍋,另一隻手裏揮舞着一把鍋鏟!
“哈哈哈哈……”笑聲將歌聲淹沒了。
(三)
晚會後,炊事班的大老王成了我們村家喻戶曉的明星。他的憨厚,豪爽,風趣,特別是那張彌勒佛般笑瞇瞇的臉,深深地印在村民們的腦海裏。相處久了,我覺得,在“最可愛的人”的隊伍裏,要數大老王“頂頂(最最)可愛”!
一次,我患了感冒,躺在床上,發燒後什麼都不想吃。晚上,母親為我熬了糯米粥,我吃了幾口就吃不下了。就在這時,一個高大的身影,帶着朗朗的笑聲,風風火火地來到我的床前,將一個鋼精鍋遞到我的面前。呵,是大老王!他笑嘻嘻地望著我,揭開了鍋蓋,隨着一股熱騰騰的水汽冒出,只見一亇飯匣裏裝着兩個白生生的大饅頭,那撲鼻的甜香頃刻間令我胃口大開。我壓根兒沒有想到,此時此刻,大老王竟會給我送來我最想吃的東西。我想,一定是我在他們廚房門前咽着口水做深呼吸的饞相被他發現了。然而我更沒有想到,當我從床上爬起來,嚼着香噴噴的饅頭,走進隔壁的堂屋時,卻見大老王坐在他的床舖上,面向墻角,端着一大碗用開水泡開的饅頭皮,正埋着頭大口大口地吃呢。這饅頭皮是剛從蒸籠上刮下來的。他分明是將他的那份晚餐(兩個饅頭)省給我吃了。我心頭一熱,淚水頃刻模糊了雙眼。
這年的端午節,是我一生最難忘的日子。那天學校放學特別早,回到家裏,母親在灶&煮粽子,我便操起自製的釣魚竿到門前的河岸上釣魚。此刻,太陽還明晃晃地挂在西天。因為已到汛期,小梁河的水快漲上岸來了,河水深不可測。我站在河岸邊,不知道腳下的泥土早已疏鬆,踩在上面,稍一用勁,轟的一聲,便連人帶土栽進河裏。只聽得場上有人大喊:“黑炭(我的小名)掉河啦!”一剎時,我的身子從頭到腳淹沒在河裏,耳朵裏灌滿了水,轟隆轟隆地響;仰臉一睜眼,只見雪白的浪花在我頭頂上翻騰。我雙手亂劃,拼命掙扎,因不會游泳,嗆了好幾口水,心裏清楚,這下子沒命啦!突然,我全身一震,我分明感到有一隻粗壯的大手將我攔腰撈住了。接着,一雙大手緊緊摟住了我的腰。還沒等我回過神來,這雙手已插進我的兩腋,將我從河裏舉起來,一直舉出了水面。我即刻意識到,救我的人一定是大老王,沒有人有這麼粗壯的手臂,沒有人有這麼大的力氣!果然,他從水裏一冒出頭,就是一陣豪爽的大笑。他帶着一身水,高高地舉着我,像一位得勝凱旋的將軍舉着一面大旗,威風凜凜,得意洋洋。從河裏走向河灘,又從河灘走上河岸,一直走到我家門口的場上。我被他面對面高高地舉着,猶如凌空展翅的飛燕。望著西邊天上一片絢麗的彩霞,想到大難獲救、死裏逃生的恩遇,我緊緊抱住了大老王的頭,激動得熱淚嘩嘩地淌。此刻,人們全圍上來,場上一片歡騰!我母親一陣風地撲過來,嘴裏喊着“救命王菩薩”,撲到大老王面前,就要跪下去叩頭。大老王連忙放下我,扶起我母親,咧開大嘴,笑道:“嫂子,可別這樣。要説菩薩,俺們解放軍都想做為老百姓救苦救難的活菩薩呢!”場上的人拍着手,全大笑起來。
聽到這話,淚水再一次模糊了我的眼睛……
端午節後,戰士們都要復員回家了。大約過了半個月,志願軍依依不捨地離開了我們村。這以後,我再也沒有見過大老王。他回到了他的故鄉沂蒙山區。
童年的美好往事,是一株永遠開不敗的牡丹。多少年了啊,我忘不了兒時與志願軍戰士親密相處的日日夜夜,更忘不了大老王救我出水,將我高高舉起的感人一幕。志願軍戰士在朝鮮站場上是英雄,回到祖國後不改英雄本色。是大老王奮力救我,讓我懂得了生命的尊貴。我從此奮發努力,立志讓生命之火燃得更旺,讓生命之花開得更艷。中學畢業後,我考上了大學。大學畢業後,我當上了新華社記者,為黨中央站崗放哨,筆耕不輟40年。作為一名高級記者,我不僅發表了300多萬字的新聞作品,還出版了5部長篇小説。我寫的長篇通訊《探索華西村》,被讀者全文刻上了石碑,陳列在華西村紀念館。
如今我已八十高齡,晚年生活幸福美滿。在有生之年,我將永遠銘記,是“最可愛的人”為我舉起了生命的彩旗!(袁養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