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江蘇要聞 融媒産品 圖片 訪談 直播 資訊動態 推廣
新華網 > > 正文

讓黨建成為新型城鎮化的核心生長力

2022年07月28日 07:24:30 來源: 新華日報

  自常州市啟動東進戰略,地處城市東部的天寧區雕莊街道成為主戰場。十年風雨,在這場涵蓋4萬人的城鎮化過程中,黨建貫穿前後始終,將“人”這一核心要素牢牢地黏合在一起,糅合為一種巨大的城市生長力。

  黨建保障居民“身有所安”

  設立新城建設指揮部黨支部,成為新城建設發展的大腦中樞。通過將工作例會和黨組織例會同步開展、重大決策部署由黨組織提前討論溝通等方式,實現了區級部門、街道以及國有公司三方建設主體有效溝通。其次,在重點項目研判、引進、服務過程中,常態化抽調區、街道黨員骨幹力量作為項目專員,將“更用心、更滿意”的服務理念融入到每一個服務環節,在全市率先實行“一件事審批”,掛鉤重點項目,掛鉤年度考核,掛鉤評先評優,讓黨員專員服務成為新城建設的強大推力。從建設啟動至今,已有15名黨員項目專員累計服務省、市、區重點項目102個,總投資265億元。以黨建為核心,以特色花卉為承載,打造了十裏花海、萬朵杜鵑的“黨史教育實境課堂”,“初心映山紅”黨建品牌擦亮城市標識,新城文化底蘊更厚重。

  黨建實現居民“心有所屬”

  舊城改造,既是其後新城治理繞不過的起點,也是諸多矛盾的源頭。對此,天寧區一方面講溫情,留回憶,積極夯實城市治理基本盤。通過確立年度黨建項目的模式,聚焦“兩轉”中遇到的堵點和難題,實現安置居民“安居上樓、溫情下樓”。“老屋留影”為居民拍照,留住鄉愁,凝聚人心;“流動小板凳”既解決了拆遷安置小區破舊椅子亂堆放的問題,又提供了優質的民主協商方案;“愛心助餐”十年接力,讓新城的獨居老人感受到了城市發展的“善意”。十年累計實施跟蹤黨建項目76個,在推動居民適應城市生活、構造新秩序的同時,保留了原有農村熟人社會的淳樸與和諧。

  主動破解青年群體治理意願不足、參與不充分難題,將水岸社區作為全區試點,打破黨員按黨組織關係歸屬地參與黨員活動這一固有模式,以黨員身份為界定標準,將社區黨員、流動黨員、商戶黨員、聯盟黨員等各類青年黨員深度連結,打造鳳凰新城青年黨員YOUNG空間,吸引了市區內100余名青年黨員主動到社區報到,並將表現優秀的黨員動員推薦進入業委會、物管會,讓青年黨員群體成為了社區治理的中堅力量。

  在全省率先嘗試在社區建立社會組織孵化基地,通過建立社會組織黨建聯盟、開展公益創投大賽、實行社區和公益組織資源交換式購買服務等形式,探索出一條第三方社會組織全流程、競爭式、高效率參與社區治理服務的路徑,實現了從單一管理主體到多元競爭式服務的轉變。

  黨建塑造居民“認有所同”

  天寧區充分發揮黨建的引領優勢,在新城建設初期,通過創新開展“開放、包容、實幹、爭先”大討論、大比武、大實踐3年主題活動,激發新城各行業建設者的共識和認同。充分挖掘轄區黨史資源和歷史文化資源,建設常州紅色文化與主題教育館,重現中共武進縣委成立的光輝歷史,成為全市支部書記尋找初心第一站;結合轄區竹文化和雕刻之鄉的歷史,將“留青竹刻”非遺文化與統戰工作結合,將“清園”打造為全省知名的新的社會階層實踐創新基地,紅色文化與主題教育觀和清園成為了全省、全市推進大運河紅色文旅的重要窗口,成為了新城全體黨員汲取紅色精神與力量的重要載體。大力挖掘轄區企業非公黨建潛力,引領傳統企業轉型升級,助推企業“智改數轉”,“至平凡、致不凡”等黨建案例獲評全國非公企業黨建最佳實踐案例,轄區內多家非公企業中都孕育出以年輕黨員為核心的研發團隊或技術骨幹,“紅色支撐”作用開始形成示范效應。

  新城建設十年,黨建無聲潤物,涌現出了40多名全國、省市先進典型,有全國人大代表,有全國勞模,有全國最美城鄉社區工作者,有江蘇省黨代表,還有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等。在黨建引領下,新城美麗現代的物質景觀,有序活潑的氣質風貌,如同“人”字的兩個支撐,牢牢地黏合在一起,“以人為核心”迸發出推動新城城鎮化發展的強大生命力。(陳光裕 夏嬋嬋)

 

010070080010000000000000011111121128869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