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江蘇要聞 融媒産品 圖片 訪談 直播 資訊動態 推廣
新華網 > > 正文

南京浦口:田園風撲面,“科技范”十足

2022年07月27日 07:32:43 來源: 新華日報

  原標題:田園風撲面,“科技范”十足——探訪南京蘭花塘高標準農田

  中國人要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今天的良田,明天的飯碗——根據規劃,今年中國將新建1億畝高標準農田,到年底形成10億畝高標準農田的規模。

  全國農業科技大會近期擬在南京市浦口區召開,按計劃參會代表將參觀位于橋林街道的蘭花塘高標準農田。這裏如何打造“智慧田”?這處高標準農田“高”在哪?記者進行了探訪。

  小田變大田,耕種管收有了底

  仲夏時節,浦口區橋林街道浦烏路上車流滾滾,路西是浦口經濟開發區,路東則是一望無際的廣袤農田,堪稱城市旁稀缺的大尺度田野風貌。通過無人機從高空俯瞰,只見滿眼綠意、阡陌縱橫,田塊之間溝渠分明,蔚為壯觀。記者走上田埂近看,綠油油的水稻苗正“喝”著灌溉水歡快生長。一位皮膚黝黑、穿皮鞋的高個子,仔細觀察著田間水稻的長勢。他,就是包下這片4000多畝田的南京眾鑫麗專業合作社社長邵名文。

  這片大田,是浦口區建設全國農業科技現代化先行縣過程中新打造的農業科技示范展示基地——蘭花塘高標準農田,也是該區連片面積最大的一處高標準農田項目。通過整治,橋林街道把蘭花塘社區3000多畝、濱江社區1000多畝的地平整連成4248畝高標準農田,並邀請與田地打交道超過30年、在江北已包田8000多畝的種植大戶邵名文前來種植。

  現場看完這片高標準農田後,邵名文心裏“有了底”。為“耕種管收”好蘭花塘高標準農田,邵名文還邀請了區內另外兩名種植大戶組成“合夥人”,由他的兒子邵立昌牽頭。

  零散的“低産田”“邊角田”“插花田”改“大田”,好處顯而易見。邵名文扳著指頭給記者列舉:一是優化了農田空間布局,利于無人農業機械化耕作。大型機器進得去,耕作方便,省時又省心。二是蘭花塘這片拆出來的地與田互連後,還復墾了多余的田埂和廢舊溝塘,集中連成片,大大擴大了種植面積。目前是80多塊、每塊平均50多畝,下一步打算再整合成20多塊、每塊200多畝的大田。三是可配建高效節水灌溉智能化控制係統,讓進水速度更快。以前的水泵上水量小、能耗大,現在的水泵效率高、還節能,田裏的凈水係統也極好,利于糧食適度規模經營。“過去,村裏普通農田基礎設施較差,一到雨天道路泥濘不堪,拖拉機開不到田裏,農活大部分只能依靠人工。因為排灌設施不健全,雨季地裏積水嚴重,幹旱時灌溉速度又跟不上。”邵名文説。

  俗話説“秧好一半禾,苗好七分收”,秧苗的好壞直接關係到水稻是否豐收。邵名文笑著説,蘭花塘高標準農田種植的是“南粳46號”“寧香粳9號”,江蘇省農科院植保所專家指導種糧大戶對種子應用二氫卟吩鐵進行處理,實現出芽整齊,促進根系生長,強壯秧苗,減少苗期病害發生。這種新型植物生長調節劑具有抗逆和增産的作用,預計促進增産5%以上。

  他向記者憧憬,未來這片大田上,每年種一季水稻、一季小麥,手機點一點,自動灌排;滑鼠點一點,大田的溫度、濕度、苗情、蟲情、墑情在農業資訊平臺詳細顯示;遙控按一按,實現從插秧、施肥、植保至收割全程無人機械化種植,省時省力增效,高科技保豐收。

  邵名文算了一筆賬,開始幾年,大田年畝産量可能稍低一點,約七八百斤,隨著地力提升,平均畝産有望達1300斤。如果把賣稻谷變成賣綠色優質大米,每斤30元,除去每畝950元的年租金流轉費,收益能達五六百萬元甚至超千萬元。

  智慧灌溉生態好,節水節肥又節藥

  “蘭花塘高標準農田旱能灌、澇能排,尾水還能凈化。環田的2.3公里長、5米寬水杉大道雙向通車,所有道路迴圈貫通並與浦烏路等主幹道相連,大型耕作農業機械可以開到田頭。”浦口區橋林街道農業服務中心主任陳金國指著機耕大道、溝渠兩旁栽種的水杉和紫薇笑著説,這裏明年會很美,既是“農田+生態防護林”,也是都市美麗田園。

  這處農田裏還有3個大池塘。“這是全省農田耕種首次引進的尾水凈化生態塘。”邵名文説,他在葛塘街道也包了3500多畝高標準農田,但是科技含量要比蘭花塘這片地低了不少。

  橋林街道黨工委書記劉建武介紹,蘭花塘的“高標準”體現在,項目內建設了覆蓋550畝地的高效節水灌溉配套智能化控制係統,利用遠端控制、物聯網技術,提高灌水控制精度和灌溉水利用係數,提升農業智能化水準;對項目區內生態塘和部分排水溝進行新型生態護坡,加強農業水質、耕地品質監測,並通過三級農業尾水凈化利用係統消納污染物。這處生態型高標準農田,將力爭打造成為現代農業示范觀摩基地。

  高標準農田,到底“高”在哪?農業農村部農田建設管理司給出這樣的答案:高標準農田是指田塊平整、集中連片、設施完善、節水高效、農電配套、宜機作業、土壤肥沃、生態友好、抗災能力強且與現代農業生産和經營方式相適應的旱澇保收、穩産高産的耕地。高標準農田項目區比非項目區的機械化水準提高15—20個百分點,規模經營土地流轉率提高30個百分點,新型經營主體佔比提高20個百分點以上;可節水20%—30%、節電30%以上,節藥達到19%,節肥達到13%;通過降低農業生産成本、提高産出效率,平均每畝節本增效約500元。

  “相較之下,蘭花塘這處高標準農田的數據更加可觀。”浦口區農業農村局農田建設管理科科長顏志敏介紹,《江蘇省高標準農田建設標準》明確把年畝産1000公斤糧食産能作為高標準農田建設的核心目標。而蘭花塘高標準農田還有這些特點:項目區農業綜合機械化水準達100%,規模經營土地流轉率100%,新型經營主體佔比達100%;通過測土配方、節水灌溉技術、全程機械化生産等技術的應用,農田灌溉水量降低20%以上,節肥15%以上,節藥達20%以上,更為亮眼的是,氮磷等農業面源污染減排30%以上,平均每畝節本增效約500元、增産10%,不僅項目區農民得實惠,周邊水環境也得到改善。

  高標準農田建設,需要“真金白銀”投入。浦口區農業農村局局長劉飛介紹,蘭花塘高標準農田項目佔地面積4248畝,總投資4336.71萬元,畝均投資超過1萬元,在全省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中,如此配套標準屬首例。

  蘭花塘裏白鷺多,“水稻公園”價值高

  “高標準”不僅為現代農業發展鋪平了“跑道”,也帶來了環境改善的“紅利”。記者在現場看到,很多白鷺悠閒地在田間覓食、嬉戲。陳金國介紹,白鷺被稱為“大氣和水質狀況的監測鳥”,對生活環境要求極高,享有“環保鳥”的美譽,蘭花塘出現白鷺也從一個側面説明,高標準農田建設讓這一帶的環境變好了。

  立足農業,不止農業。劉飛告訴記者,浦口區現有耕地10.7萬畝,高標準農田佔比64%,“緊缺的農業資源與豐富的生態、科技資源之間的矛盾,迫使浦口區走出一條科技農業、生態農業發展之路。”

  “南京地鐵S3號線穿越田間,馬騾圩站就在大田邊。出站走不遠,就能觀賞這處城市旁的大田,體驗科技賦能智慧農業。北側的京滬高鐵線離大田只有幾百米,坐在車中也能欣賞這處‘水稻公園’。”劉飛透露,在抓好蘭花塘高標準農田農業生産的同時,還將用好田間80畝建設用地,打造全國首個“地鐵水稻公園”。

  “稻田觀光之外,‘玩稻子’的價值也很高。”劉飛説,將抓住地鐵S3號線帶來的人氣,在發展“城市田園”方面發力,配備主題觀光車,發展特色稻田景觀、稻田藝術裝置、稻田舞臺、稻田纜車、農趣營地、水岸餐廳等,打造農業生産、農田觀光、農業科普、農事體驗、農創展售、主題遊樂等七大主題體驗區。

  三分建七分管,目標穩産“噸糧田”

  2021年新修訂的《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對耕地利用優先序作出了明確要求:耕地,主要用于糧食和棉、油、糖、蔬菜等農産品生産;永久基本農田,重點用于糧食生産;高標準農田,原則上全部用于糧食生産。

  根據江蘇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規劃,全省“十四五”高標準農田建設分為兩個階段推進:前兩年以新建為主,2021年全省高標準農田上圖入庫面積已增至約4600萬畝,2022年江蘇將完成新建高標準農田400萬畝的目標,對新建成的高標準農田,統一上圖入庫管理;後三年以改造提升為主,技術標準包括灌排設施、耕地品質、田間道路、農田生態、生産方式等。到“十四五”末,全省建成5000萬畝高標準農田,以80%左右農田種植糧食測算,産能超過800億斤,將為全國作出更大貢獻。

  隨著高標準農田建設深入推進,集中連片、施工條件較好的地塊越來越少,建設難度不斷增大,建設成本持續攀升。一些地方高標準農田建設,出現內容不完善、工程措施不配套等問題。為破解難題、統一建設標準,農業農村部牽頭修訂《高標準農田建設通則》(以下簡稱《通則》),並將于今年10月1日起正式實施。

  高標準農田將怎麼建?《通則》對高標準農田建設重點涉及的8個方面內容作出規定,包括田塊整治、灌溉和排水、田間道路、農田防護和生態環境保護、農田輸配電、土壤改良、科技服務、管護利用,同時明確量化指標,比如,農田基礎設施建設工程使用年限一般不低于15年,灌溉保證率不低于50%,機耕路寬度宜為3—6米,平原區道路通達度達到100%、山地丘陵區達到90%以上。

  農田建設,三分靠建、七分靠管。一些地方建成後的高標準農田缺乏有效管護,後續監測評價和跟蹤督導機制不完善,設施設備損毀後得不到及時有效修復,使用年限明顯縮短。有專家就此提出,好不容易建成的高標準農田,三五年後又可能變成低標準,這類問題要著力解決,更要嚴防高標準農田後期被城市開發所佔用。

  建好,更要管好。浦口區在全省率先出臺《高標準農田管理辦法》,明確通過委託管護、專職管護、流轉管護等模式進行管護,按平均每1000—1500畝安排一名管護人員的標準建立管護隊伍,每畝管護投入資金不低于60元,區和街場財政預算按7:3配套資金。

  江蘇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相關負責人介紹,我省把達到高産穩産“噸糧田”目標作為高標準農田建設核心標準。未來,各地各相關部門要切實加強對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工程管護工作的監督管理,做到“五強化一鼓勵”,即強化工程管護經費保障機制,從工程建設源頭上夯實管護基礎;強化鄉鎮政府履行屬地管理職責,負責落實項目工程管護主體;強化項目建設主體和管護主體責任,及時辦理管護責任移交;強化建後管護和保護利用,明晰管護范圍和管護標準;強化産能目標監測與評價,嚴格耕地用途管制;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因地制宜,結合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管護體制改革、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農業水價綜合改革以及鄉村治理體係建設等,積極探索“多位一體”、委託代管、第三方購買服務等管護新模式。“通過實行用地、養地相結合,加強後續培肥,防止地力下降,確保高標準農田良田糧用、高質高效。”(黃勇)

 

010070080010000000000000011111131128866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