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首頁 要聞 輿情 圖片 專題 社會 論壇 娛樂 體育 文化 教育 各地 訪談
文化

江蘇如此多嬌

2022年07月22日 17:58:28 來源: 光明日報

  現在江蘇有個別名叫“蘇大強”。我不太喜歡這個稱呼。因為這稱呼,少了點詩情畫意,少了點歷史文化。

  踏上江蘇的土地,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那美麗的自然景色。在1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同時擁有江河湖海,是古今中外聞名的美麗水鄉。“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這是詩人筆下古時的江南。而如今,生態文明建設取得顯著成效,江蘇的水更清、山更秀、天更藍、地更綠,風景這邊獨好。有言道,如果你再來江蘇,那吳韻漢風會化成雨,淋濕的心,不肯説再見;如果你再來江蘇,那青山綠水是一幅畫,留住你的心,讓你永流連……

  而作為一個文化人,我更為江蘇的歷史文化而自豪。江蘇自古文化底蘊深厚,孫武的《孫子兵法》、枚乘的漢賦、顧愷之的《畫論》、祖衝之的“祖率”、劉義慶的《世説新語》、劉勰的《文心雕龍》、蕭統的《文選》、馮夢龍的“三言”、吳承恩的《西游記》、曹雪芹的《紅樓夢》、劉鶚的《老殘游記》等,都與江蘇有關。在當今,歷史文化得到傳承與弘揚,正在進行“文化凝聚力和引領力強、文化事業和産業強、文化人才隊伍強和思想文化高地、道德風尚高地、文藝創作高地”的文化強省建設,並邁開了奔向文化現代化的新步伐,文化事業與文藝創作一片繁榮。

  當然,江蘇在歷史上也是聞名遐邇的“魚米之鄉”和“天下糧倉”,正所謂“蘇湖熟,天下足”。改革開放以來,江蘇勇立潮頭、率先發展,譜寫了經濟建設的壯美篇章。新的時代,新的目標。蘇南蘇北各展其長,江左江右盡顯風流。江蘇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全省寫就了一個全面小康的樣本。就在前幾天,我還聽到一個可喜的消息——江蘇省去年GDP達到11.64萬億元人民幣,折合美元約1.805萬億。這是一份亮眼的成績單,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但似乎又為“蘇大強”找到了新的佐證。

  數字是枯燥的,別名是淺陋的。對於江蘇,我更喜歡用詩一般的語言去讚美她——

  只此江蘇,如此青綠。在充滿希望的土地上,青青的麥苗迎來快樂的霞光,清清的河水澆灌永久的熱望。時空喚回了人們彩色的夢想,晨風掀動着大地綠色的春裝。

  只此江蘇,如此詩意。在茉莉花盛開的土地上,傳統文化如吳韻綿綿悠揚,時代精神如漢風烈烈高昂。藝苑喜逢春,精品若星辰。文化築高地,文藝百花放。長江兩岸到處歌聲飛揚,運河之畔譜寫嶄新詩章。

  只此江蘇,如此多嬌。在美麗而富庶的土地上,和暢的春風吹拂四方,和美的樂曲縈繞城鄉。人人快快樂樂心花怒放,家家和和美美共享安康。生命的綠洲,生活的天堂,愛心與希望彈奏和諧的交響。

  只此江蘇,如此啟航。在現代化建設的新征程上,茉莉盛開與百花齊吐芬芳,江蘇兒女與華夏高歌引吭。邁步中華復興的遠大征程,朝着未來發展的最好方向。小康之路與現代化無縫對接,江蘇板塊與長三角共同興旺。爭當表率,強富美高續寫華章;爭做示範,兩個文明碩果纍纍;走在前列,再創活力江蘇的人間奇蹟;面向未來,煥發大江南北的世紀榮光。(章劍華)

相關稿件

【糾錯】 [責任編輯: 唐楊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010070080010000000000000011111371128855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