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首頁 要聞 輿情 圖片 專題 社會 論壇 娛樂 體育 文化 教育 各地 訪談
文化

高質量建設縣域創新核心區的思考與建議

2022年07月01日 22:11:50 來源: 垠坤長三角創新研究院

  縣城一頭連接城市、一頭服務鄉村,是促進城鄉融合發展、構建新型工農城鄉關係的關鍵支撐,目前我國已經進入縣域發展全面轉型的新時期。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期印發的《關於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的意見》,提出在全國範圍內基本建成各具特色、富有活力、宜居宜業的現代化縣城,與鄰近大中城市的發展差距顯著縮小,促進城鎮體系完善、支撐城鄉融合發展作用進一步彰顯。

  江蘇縣域經濟高度發達,賽迪顧問發布的2021年全國43個“千億縣”中,江蘇共有17個縣(市)入選,佔總數的39.5%,其中昆山、江陰、張家港雄居前三位,GDP均超過了3000億元。縣域經濟是江蘇經濟得以騰飛的成功“密碼”,也將在江蘇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譜寫“強富美高”新江蘇現代化建設新篇章的征程中肩負更大的責任和使命,迎來更大的發展機遇。

  從江蘇縣域經濟發展的過往經驗來看,是緊緊抓住外向型經濟發展等機遇,以強勢政府和有效政府為基礎,通過鄉鎮企業、集體經濟、開發區等模式,以工業化帶動城鎮化實現快速成長。這一模式在取得成功的同時,也逐漸暴露出技術含量低、外貿依存度高、土地環保資源消耗嚴重等弊端。在當前國際形勢錯綜複雜、技術突破加速迭代、産業競爭更加激烈的新時代背景下,“蘇南模式”亟待重生,找到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和突破口。縣域發展全面轉型的根本動力是創新,縣城的新一輪發展需要由依賴資源投入向依靠創新驅動進行轉變,推動新舊動能的轉換和産業的提檔升級。只有通過提升縣域經濟自身的科技創新能力,改造升級縣域傳統産業結構,才能適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的方向性要求。

  隨着網絡和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原來高度聚集在中心城市的各類研發機構出現向中小城市甚至縣域擴散轉移的新趨勢。縣城能否抓住機遇,打造創新核心區,構建起新型産學研政協同創新體系,從而更加緊密地對接中心城市科創資源,做好科技人才與科研資源的轉移承接,使得特色經濟和支柱産業發達的專業功能縣城能夠更好地通過提質增效來優化自身産業結構。

  創新核心區是創新資源高度密集、創新人才高度集聚、創新機制深度活躍、創新效能輻射引領的關鍵區域。建設縣城創新核心區,是充分集聚創新人才和資源,快速精準承接中心城市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戰略舉措,也是帶動縣域加快融入創新主體分工合作、互動&&的區域協同創新網絡,打造縣域經濟發展新增長極的關鍵路徑。

  在創新核心區內,一是可以面向重大戰略和産業發展需求,通過支持設立分支機構、聯合共建等方式,謀劃落地一批産業創新中心、製造業創新中心、新型研發機構等創新載體,促進各類創新要素向創新核心區集聚,探索建立起“中心城市科研、區域城市承載、縣域層面應用”的創新協作體系。二是通過建立科技成果轉化中心和激勵機制,鼓勵引導科技創新成果從中心城市通過市場化方式向有條件有基礎的縣域下沉轉移,推動前沿産業技術創新,提高縣域科技創新能力,賦能縣域産業轉型升級,打通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最後一公里”。三是構建新型科創服務體系,鼓勵境內外投資機構在創新核心區集聚,加大早期投資、價值投資和長期投資比重。聚合要素資源、盤活存量資産、創新鏈結模式、擴大服務半徑,圍繞産業鏈完善創新體系,推動新技術、新業態、新産品蓬勃發展,使之成為縣域科創會客廳、區域科創策源地,用科技創新助力縣域完成從跟跑到並跑再向領跑的歷史性轉變。四是通過創新核心區建設推動縣域産業園區轉型升級,實現低效工業用地更高效率的再開發,大力引入科技含量高、市場前景廣、佔地面積小、産出效益高的高科技企業,加快構建開放式産業創新生態圈,為強化區域産業支撐,加快産業結構優化,持續注入更多的源頭活水,引領江蘇省縣域新一輪自主創新的高水平發展時代。(丁宏)

  

相關稿件

【糾錯】 [責任編輯: 崔雯雯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010070080010000000000000011111011128797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