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種瓜三兄弟:做振興路上的“新農人”
2022-06-25 06:50 來源: 新華網

  炎熱盛夏,正是吃瓜時節。在南京市江寧區谷裏現代農業示范區的一座智能設施大棚裏,瓜藤鬱蔥,一顆顆圓滾白凈的“鎮甜二號白富美甜瓜”即將成熟。

  下午三點,大棚內的溫度已逼近四十度,三個年輕人正滿頭大汗地採摘打包甜瓜。“‘鎮甜二號白富美甜瓜’的中心糖度較高,能達到18,並且它果型周正,比較受市場歡迎。”正在摘瓜小夥名叫張彪,來自山西,是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的2019級畢業生。 2021年11月,張彪與在學校種過同一片“試驗田”的師兄弟張志林、魏舒培來到江寧谷裏,承包了15畝、共1萬平方米的設施大棚,嘗試農業創新創業,開啟了“三兄弟”種瓜之旅。

  “三兄弟”滿懷對農業的熱愛,一頭扎進了大棚裏,在創業分工上取長補短,各展所長。張彪主要負責行銷推廣,在多個新媒體平臺上發布短視頻,進行“裂變”“引流”;張志林側重技術生産,主抓作物的選種栽培;魏舒培年齡稍大,擔起內勤管理的工作,負責財務和招聘等事務。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古老的農耕領域中,新闖入的年輕人更加“慧”用科學技術,為希望的田野賦予更大能量。在魏舒培看來,老一輩的農人大部分比較依賴于經驗,缺少科學的生産管理技術。“比如播種時節、農藥配比等,這些都與生産技術相關。相較于‘老把勢’,大部分‘新農人’更係統地掌握農業生産技術,可以培育和産出優質的農産品。”

  作為擁有一定“專業儲備”的技能選手,三個年輕人利用學科知識,選擇一些來自江蘇省農科院的優質品種,採用立體栽培等新方式進行智能化種植,收獲優質的瓜果。短短半年多的時間,已經積累了一定的客戶群體。然而,從學校的“試驗田”到了社會的“校驗場”,三人也曾遇到許多問題。“我們去年估算全年直接生産成本約19多萬元,但這半年中發生了一些突發狀況,導致成本大幅增加。前幾天測算下來,成本已接近27萬元,相當于僅到年中就已經超預算了。”張彪説。

  面對投身土地的“新農人”,當地政府給予了大力扶持,為年輕的創業者“穿針引線”,開拓市場。 “去年,谷裏現代農業示范區入選全國農業創業園區。園區對畢業生和外來創業者都有技術、銷售等多方面的支援和幫助。”園區相關負責人、南京靚綠農副産品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封剛表示,創業園有成熟的銷售體係,與市內的大宗採購配送平臺合作,幫助農戶打開銷路,節約銷售成本。 “園區即將舉辦第五屆農業嘉年華,我們計劃把三兄弟的大棚納入觀光旅遊採摘路線。由園區統一對外包裝、對外宣傳,能夠有效提升他們的産品收益。”封剛説。

  臨近五點,三兄弟把下午採摘的甜瓜打包完畢,抓緊送到客戶手中。“我很享受農作物從播種到結果的整個過程,”張志林説,“面對鄉村振興新機遇,更多的年輕人應該到農村走走看看幹幹,把這片土地從父輩的手上接過來,在奔小康的路上留下‘新農人’的足跡。”(李南丹/文 唐楊 邱麥/攝)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