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維忠的新身份
6月18日,國網江蘇電力共産黨員服務隊統一活動日現場,上百支服務隊的項目豐富多彩,大多切口小、內容實、方法多、效果好,達到了同&交流、相互 啟發的目的。我市周維忠黨員服務隊的“四個一”項目介紹,讓人大開眼界。一個“電亮心燈”愛心服務項目,一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駐村服務點”,一個精品水稻種植基地,一片綠色農産品種植基地,所有的一切都聚焦鄉村振興,希望通過黨員服務隊的活動,在保證農村電力可靠供應的同時,將服務優勢融入鄉村振興,轉化為鄉村振興的發展優勢。
周維忠是全國道德模範,也是全國勞動模範,去年底被任命為儀徵沿江村“駐村第一書記”。他不是光擔名不做事,而是既挂帥又出征,在組織的支持下,以沿江村作為試點,力圖用具體的項目來改變農村落後面貌,為鄉村振興貢獻智慧和力量,用道德模範的力量,影響更多的人,帶動更多的人投入到鄉村振興的時代洪流之中。
讓文明成為鄉村振興的底色。周維忠不是空頭説教,而是通過制度設計,打造人人樂於參與的志願服務&&,“電亮心燈”愛心服務項目,開設“愛心超市”,鼓勵村民存好心做好事,用志願積分到超市兌換相應商品,對困難家庭則無償提供生活物資。這一善舉,讓村民拍手稱好,使“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互助互幫成為村民的自覺行動,為鄉村治理探索出一條切實可行的路徑。有了和睦的鄉鄰關係、和諧的社會環境,鄉村文明的培育踐行就有了保證。
讓産業成為鄉村振興的支撐。鄉村振興,首先要産業振興。高效特色農業是産業振興的首選。事非經過不知難。從分散種植到規模經營,土地流轉阻力可想而知。但黨員服務隊響亮的品牌,讓村民的信任感無形之中得以增強,抵觸情緒慢慢得以化解。他們今年先流轉200多畝土地,其中200畝用於精品水稻種植,品種用了裏下河農科所最好的“金香玉1號”,種植用了規範的科學標準,管理用了無公害的方法,確保水稻品質,待秋收後,用種植基地的經驗輻射更多農戶。綠色農産品種植,也為農民增收探索新路。他們通過大棚設施栽培解決多品種統籌種植的難題,最大限度提高復種指數和單位産出。
儘管這才開了一個頭,但有理由相信,沿江村的産業振興將好戲連&。
讓組織成為鄉村振興的保證。發揮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得有村民信得過的陣地。而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駐村服務點”,為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開闢了新空間。國網揚州公司開展的“黨建+鄉村振興”工作,在沿江村設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駐村服務點”,在周邊配電箱上張貼黨員服務隊“亮身份、亮職責、亮承諾”的銘牌,用黨員服務隊無微不至的服務感化人,靠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帶動人,讓村民的自覺善舉溫暖人,使小小服務點成為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的重要陣地、科普知識大眾傳播的傳播基地、成風化人文明鄉風的實踐基地,成為村民生活解難、思想解惑、工作解煩的信任點,無形之中增強了黨組織的凝聚力、號召力、戰鬥力,為鄉村振興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證。
從農電工到服務隊長,再到“駐村第一書記”,周維忠的新身份再次證明,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典型的價值是永遠的,道德的影響是巨大的。相信周維忠和沿江村村民,一定會繪就鄉村振興的美麗畫卷。(金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