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數字經濟高水平人才隊伍的若干建議
江蘇省數字人才隊伍建設基礎較好,但與當前數字經濟發展的戰略意義和迫切形勢相比,江蘇省數字人才總量缺口較大,存在對高水平數字人才的吸引力不高、“智改數轉”專門技能人才儲備不足和數字人才隊伍開發培育體系尚未完善等問題。為此,建議從如下幾個方面加強建設,打造江蘇省數字經濟高水平人才隊伍。
(一)加強頂層設計,提升數字人才政策體系整體效能。圍繞數字經濟發展重點領域,編制數字人才專項發展規劃,推進數字經濟人才列入全省急需緊缺人才引進指導目錄,繪製緊缺人才圖譜。將數字人才發展列為經濟社會綜合評價指標,考核結果作為領導班子評優、幹部選拔任用的重要依據。採用關鍵要素評定和專家評審等辦法,提高數字人才認定的精準度。在“333”“雙創”等各類人才工程中加大對於數字人才的關注和傾斜,或&&我省數字人才培育使用的專項政策,進一步優化數字人才公共服務環境。
(二)推動“引育留用”並舉,建設數字人才集聚高地。借鑒浙江鯤鵬計劃、深圳孔雀計劃等,鼓勵海內外頂尖團隊在蘇開展數字經濟基礎研究、應用研發和成果轉化等活動。圍繞重點領域,以學科建設、基礎研究布局帶動數字技術升級,培育我省戰略科學家隊伍。探索在政府及相關單位進行“首席數據官”試點。營造數字“極客”“創客”創新創業氛圍,啟動“數字工匠”培養計劃,為數字技能人才搭建發展新空間。
(三)加強&&載體建設,構築數字人才成長空間雁陣格局。促進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産投資信託基金(REITs)先行先試,為國家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東數西算”國家算力樞紐、新一代智算中心等落地提供支撐。爭取建設數字經濟領域國家級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設我省數字經濟“最強大腦”。吸引數字經濟&&型頭部企業入駐, 加大對於數字經濟“專精特新”等企業的培育力度,營造“虛實結合”的數字經濟産業發展新生態。加快建設數字經濟人才“雙創”孵化&&,促進數字經濟科技、人才、資本、産業深度融合。
(四)推動産教深度融合,實施數字人才倍增工程。進一步落實高校專業設置自主權,鼓勵開設數字經濟、集成電路、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前沿學科專業和課程,推動學科間交叉融合。支持企業與院校共建,探索數字經濟教學和實踐基地,打造數字人才訂單式以及定制化培養&&。鼓勵專業機構和企業開展數字經濟在職培訓,開展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訓,支持企業建立數字人才內部體系。
(五)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打造數字人才高質量發展新生態。將數字人才發展實績、技術創新貢獻等作為主要評價標準,構建分類評價標準體系。健全數字經濟卓越工程師職稱制度,探索數字經濟龍頭企業開展職稱自主評審工作,實現專技人才與技能人才評價的雙向貫通。加大對數字經濟經費投入,推動科研經費“包乾制”改革,建立柔性多元的人才項目支持體系。設立數字經濟發展引導基金,加快推動數字經濟科研成果所有權改革試點,加大人才評比表彰力度。推動建設國家級專業化創新型數字人才市場,構建數字人才服務綜合體,促進數字經濟發展需求和人才供給的精確對接。(丁宏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