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江蘇要聞 融媒産品 圖片 訪談 直播 資訊動態 推廣
新華網 > > 正文

首屆江蘇省標準創新貢獻獎揭曉 哪些標準脫穎而出?

2022年05月24日 07:46:49 來源: 新華日報

  原標題:首屆江蘇省標準創新貢獻獎揭曉

  這些標準,為何能脫穎而出

  “品質提升,標準先行,沒有高標準就沒有高品質。”標準是引領經濟社會有序發展的技術支撐,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標準化工作。江蘇省政府近日召開新聞發布會,對省委、省政府印發的《關于貫徹落實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的實施意見》進行深入解讀。

  強化標準引領,建立完善江蘇先進標準體係,離不開一項項具體標準的制定和實施。就在前不久,首屆江蘇省標準創新貢獻獎獲獎名單正式公布。江蘇省標準創新貢獻獎是經省委、省政府批準設立的評比表彰項目,由省市場監管局主辦,每兩年評選一次,獎項包括組織獎、項目獎和個人獎。江蘇為何設立標準創新貢獻獎?評選依據有哪些?獲獎項目的“含金量”有多高?它們將對完善高品質發展標準體係帶來怎樣的影響?

  提升國際話語權,讓出口更順暢

  “對日出口大幅下降,蜂王漿行業標準亟待提升”“被指抗生素嚴重超標,蜂王漿出口再受阻”……曾經,蜂王漿品質低劣成為制約我國蜂業發展和産品出口的瓶頸。從2008年初率先提出蜂王漿國際標準研究,到2016年蜂王漿國際標準的頒布,這條路,省標準創新貢獻獎獲獎單位南京老山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走了8年。

  蜂王漿國際標準發布後,2018年,國內出口蜂王漿均達到該標準一級品要求。根據中國醫保商會提供的數據,蜂王漿出口規模進一步擴大,取得了價量齊增的可喜成績。“該項目提升了我國蜂業在國際上的話語權。”老山藥業總經理陳坤説。

  無獨有偶,省標準創新貢獻獎個人獎獲得者——法爾勝泓昇集團有限公司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朱維軍也曾面臨“出口難”的困擾。

  “懸索橋的主纜是由1萬多根鋼絲組成的,世界上有兩種施工方法:歐洲和美國是一根一根放進去的;中國和日本是先把若幹鋼絲組合成一組,截面為正六邊形,通過正六邊形的疊加形成鋼纜。我們在廠裏將‘正六邊形’做好,然後運到橋上去施工,一個‘正六邊形’包含127根鋼絲,這意味著原來一趟只能拖一根鋼絲,現在一趟可以拖127根鋼絲,大大提升了施工效率。”朱維軍告訴記者,但這樣的技術在歐洲和美國沒有相應標準,因此以前出口時要進行3—4個月的技術談判。如今,依托法爾勝“國際標準化組織鋼絲繩技術委員會秘書處”的平臺,這一技術被定為國際標準。朱維軍還通過該平臺,幫助有需要的企業制定技術標準,提升行業國際地位。

  “個人獎發給作出突出貢獻、取得公認業績,具有較高影響力和知名度的標準化專家。項目獎則從創新及技術水準、標準適用的范圍和影響力、標準實施的難度、標準實施取得的經濟效益等方面綜合評估。”省市場監管局標準化處副處長袁超介紹,標準創新貢獻獎每兩年評選一次,一方面是考慮到標準制定的周期較長,另一方面,標準落地實施後,它所産生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等都需要一段時間才能體現。

  填補技術空白,讓行業更規范

  2012年5月,國際海事組織海上安全委員會通過了《船上噪聲等級規則》的修訂草案,要求新建造的國際商船都必須滿足更嚴格的噪聲限值標準。“新規自2014年7月1日起生效,但2012年時國內造船行業在減振降噪設計方面基礎較差,難以滿足該強制執行標準,這意味著以後即便接到了訂單也可能交不了貨,甚至面臨罰款,將對中國船舶行業造成巨大衝擊。”中國船舶科學研究中心副所長吳文偉回憶。

  在此背景下,中國船舶科學研究中心歷時3年主導制定了“ISO20154船舶輔機隔振設計方法指南”和“ISO20155船用泵流動誘導管內噪聲源特性測量方法”等兩項國際標準。此次評選中,它們榮獲省標準創新貢獻獎項目獎一等獎。據吳文偉介紹,這兩項標準均為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産權的科研創新,填補了國內船舶業在聲學設計上的空白,為我國船舶設計與制造提供了評估與控制方法,降低了船舶振動和噪聲超標的風險並控制了成本。

  標準實施以來,相關技術成果已直接應用于我國新建散貨船、礦砂船、集滾船、油船等25型船舶的聲學設計,保證了新船的噪聲達標和順利交船,直接與間接經濟效益可達數十億元。

  翻開獲獎名單,像中國船舶科學研究中心一樣研制標準填補國內技術空白、引領行業高品質發展的獎項不在少數。南京天加環境科技有限公司起草的國家標準“潔凈室及相關受控環境空氣化學污染控制指南”使整個微電子行業的良品率大幅提高,一舉獲得省標準創新貢獻獎。

  原來,在晶片生産過程中,光刻工藝是關鍵一環。“隨著晶片越做越小,生産過程中産生的化學氣體容易影響光刻膠的效果,這直接關係到晶片的良品率。”南京天加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以前,這些化學氣體濃度沒有統一的控制標準,企業也沒有量化的尺度去做技術方案。天加用4年時間,成功研發建成ISO1級超凈環境整合係統,為標準制定提供實際數據和工程實踐支撐。

  突出綠色環保,讓生活更美好

  標準不僅引領著工業生産,更在看不見的地方保障、改善日常生活。

  刀鱭(又稱“刀魚”),被稱為“長江第一鮮”,但由于人們的過度捕撈和生態環境的惡化,近年來,刀鱭數量驟減。如何破解人工繁育刀鱭這一難題,讓舌尖上的美味得以延續?

  “2012年,我們在全國首次實現刀鱭全人工繁殖,但魚苗成活率不高。此後,集團與上海海洋大學專家合作,攻克了長江刀鱭倣江海洄遊生態養殖技術,魚苗成活率大幅提高,形成‘刀鱭人工繁育技術規范’國家標準。”江蘇中洋集團總裁辦副主任林春芳介紹,這一標準的實施,有力地推動了長江刀鱭繁育及養殖産業的發展,集團因此建立了省級刀鱭原種場,保證了刀鱭種群的延續,為長江珍稀物種的保護作出了積極探索。截至目前,該集團已建立覆蓋長江珍稀魚類全産業鏈的標準體係。

  空氣環境與人類生存息息相關。在海安垃圾焚燒發電廠,焚燒産生的飛灰通過全密閉的管道氣力運輸後,進入到一個碩大的飛灰熔融工業裝置中,通過電漿高溫技術,危險廢物飛灰變身為穩定有用的建築原料。這是全球首個採用飛灰高溫電漿體熔融技術研發的飛灰處理裝置。

  生活垃圾焚燒産生的飛灰産量大、危害性高,目前主要處理方式是填埋,但若填埋場滲漏,會引發環境風險。垃圾處理的“最後一公里”怎麼辦?“此前,全球都沒有生活垃圾飛灰熔融處理的相關標準。我們主持編制了全國首個飛灰熔融標準——生活垃圾焚燒飛灰熔融處理技術規范,率先對熔融處理工藝技術要求、運營要求等作出規定。”江蘇天楹環保能源成套設備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李要建表示,標準的制定徹底打通了飛灰熔融資源化技術體係,實現了飛灰的資源化利用。

  袁超表示,評選省標準創新貢獻獎是為了增強標準化事業發展內生動力,旨在引領我省標準化工作向更廣領域、更深層次和更高水準推進。我省將不斷完善高品質發展標準體係,增強標準化治理效能,提升標準國際化水準,以高標準助力高技術創新、促進高水準開放、引領高品質發展、支撐高效能治理、保障高品質生活。(洪葉 許海燕)

010070080010000000000000011111121128677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