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菜教授”侯喜林:讓中國白菜成為世界公認的模式植物
2022-05-12 12:16 來源: 新華網

  訪談摘要:

  白菜起源于中國,是“百菜之首”,更是老百姓一年四季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重要蔬菜之一。本科畢業于中國農業大學蔬菜專業,後在南京農業大學工作並深造的侯喜林教授,深耕白菜研究三十余年,他認為,要始終堅持自主創新,推動研究成果産業化,讓中國白菜成為世界公認的模式植物。作為新時代中國農業科技工作者,更要肩負起“使中國乃至世界人民健康地生活在美好環境中”的使命。

  侯喜林:經過十余年選育,白菜營養價值大幅提高,為百姓健康“保駕護航”。

  作為中國老百姓百吃不厭的蔬菜之一,白菜是一年四季餐桌上的“常客”,國內對它的研究和選培也不曾間斷。經過數十年的深入研究,南京農業大學研究團隊開發培育出13個高顏值、高營養的白菜品種。

  其中,“黃玫瑰”白菜整株形似玫瑰,葉片黃綠色,是受到廣泛好評的品種之一。一般情況下,白菜每100克鮮重中含有50毫克維C。而“黃玫瑰”的每100克鮮重中含156毫克維C,是普通品種的三倍多。除了顏值高、口味好等特點,“黃玫瑰”還十分耐寒,在-9.6℃的寒冬臘月中依然可以“歡快”生長。在一定的低溫環境下,溫度越低,黃玫瑰的葉片越黃,類胡蘿蔔素也越高。從吃飽到吃好,再到吃得營養、健康,白菜選培的過程,也是數十年來中國百姓飲食巨變的過程。

  侯喜林:白菜起源于中國,應該堅持自主創新,促進白菜産業鏈多元化發展。

  白菜起源于中國,這一本土産品具有巨大經濟價值,我們應該攻堅克難,進行顛覆性技術創新,促進其産業化發展,形成生産、冷藏、加工、包裝、運輸、銷售全産業鏈體係。

  在栽培過程中,研究團隊為保證白菜健康成長,採取一係列綠色防控措施,比如不施用農藥和化肥,確保産品品質。有了高品質的産品,如何保持新鮮品質、延長貨架期?團隊發現,使用低溫電漿體誘變等技術手段,能夠安全有效地延長貨架期。

  種源創新一直是“卡脖子”的關鍵技術。近期,研究團隊已對與白菜種子資源創新相關的前沿技術進行專利申請,從而保護智慧財産權,並在重要期刊和專欄上發表高水準論文,最終目的是把中國白菜研究推廣成為世界公認的模式植物。

  侯喜林:中國農業科技工作者在新時代就應有新理念、新任務、新作為,應解決全球面臨的問題。

  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乎國計民生的根本問題。作為新時代的中國農業科技工作者,應搶抓機遇,加強基礎和應用基礎研究,實施重大科技項目;突出共性和前沿引領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攻堅“卡脖子”核心技術,把解決全人類“生存、健康、環境”問題作為新時代農業科技工作者的三大國際使命,為中國人民乃至世界人民健康地生活在美好環境中不懈奮鬥。

  新時代是奮鬥者的時代,中國農業科技工作者在新時代就應有新理念、新任務、新作為,應解決全球面臨的問題。我國農業走出去,應鼓勵先進技術和中高端産品走出去,既要實現我國農業在海外的良好發展,還要促進合作國家和區域的經濟社會發展,提高當地人民生活水準,實現共贏局面。(李南丹 程思瑜/文 唐楊 邱麥/攝)

推薦內容